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習慣自責的人:拯救別人,掏空自己

習慣自責的人:拯救別人,掏空自己




作者 | 

周周



來源 | 

三點一彎鉤

sandianyiwangou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一件事明明沒有ta的問題,ta也會和自己扯上關係。





身邊有人愁眉不展,ta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哪句話說錯了,家裡有人生病了,ta覺得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引起的;




甚至於只要領導在會上批評人,ta都會主動對號入座,認為自己是頭號應該承認錯誤的人



我們知道

適當自省是健康的

,但像他們這樣

過度了就會很累




因為自省的背後是苛責,當一個人每天都在苛責和愧疚,他的自我一定是緊繃而無力的,繼而活在消極無望之中。


 

我們稱這樣的人叫做

自責型人格

,他們

活在昨天的錯誤中,也沉溺於對自己的苛責里




渾然不覺當我們放下自我攻擊後,會活出另一番自在的天地。


 


我的朋友小溪就有過被自責捆綁的經歷。




1




自責型人格心理邏輯:都是我的錯



 


小溪是我前同事,第一印象是她很勤快,第二印象是喜歡攬責任。

有一次部門開會說上個月業績懈怠了,要大家調整狀態迎頭趕上。




其他人都知道是因為有國慶長假,加上很多同事連休了年假,導致堆積了很多的工作。




而小溪的邏輯卻不同,

她認為是自己發高燒休了一天病假,導致影響了整個團隊工作的進度




於是在開完會的一周內,小溪每天都最晚回家,說是要多做一些工作作為彌補。


 


甚至,鄰桌同事說悄悄話了,她就猜想他們在討論自己,繼而言行更加謹慎,生怕做了不好的事情又得罪了誰。


 


按理說這樣一個處處謹慎的人應該很受歡迎的,結果正好相反,

正因為她戰戰兢兢的狀態,同事們都不敢靠近她,生怕一不小心又「傷害了」她。


 


工作上如此,感情上更甚,小溪對男友的好簡直登峰造極。




自己收入比男友高,但為了減輕男友奔波之苦,她主動租住在男友單位附近,一下班就做起了男友的保姆。




不僅如此,男友因遲到被扣工資了,小溪居然認為那是因為自己沒給男友設鬧鐘導致的……


 


在這樣無微不至的照顧下,男友卻迅速移情別戀了,原因是:你讓我覺得自己是個窩囊廢。




而小溪卻再度啟用自責型邏輯:

一定是我做的不好,他才會喜歡上別人


 


此後的小溪又在幾段無疾而終的戀情中翻滾了好多年,而隨著各種失敗經歷的累積,那種不配得,不夠好的愧疚感烙印到了她的骨子裡。






2




自責型人格,都有個被否定的童年




弗洛伊德說: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攻擊自己,除非他經歷過不斷被否定被攻擊的童年




小溪出生在一個偏心的家庭,父母特別重男輕女。




用小溪的話來說,

自己的地位連家裡的一隻貓都不如,貓還可以經常賴在媽媽懷裡撒嬌,可自己只有幹活和被罵的份。




不光如此,她還是弟弟的保姆,只要父母出門,就要求她在家裡照顧弟弟。

等父母回到家發現弟弟哭過,或不舒服了,小溪就會遭到訓斥甚至打罵。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小溪,耳邊從未響起過欣賞和讚美,而是無止境的否定和指責,起先她會質疑父母的用意:




為什麼在你們眼裡,我就是這麼不好呢?




但可怕的是,她還沒有積累到質問的勇氣,心裡卻已經內化了父母的攻擊。




長大以後,她仍舊延續了兒時的模式:





一邊拚命的幹活換取存在感;




一邊頻頻回頭,試圖修正各種錯誤來換取心裡的安寧




另外,由於兒時父母邊界不清,讓她在很多時候跨越姐姐的角色,做起了弟弟的臨時母親。




導致成人以後,這種照顧他人需要的責任意識,發展到了病態的地步。




大攬狂包,毫無底線,直到把自己掏空了才罷休。


 


而諷刺的是,正是她這樣不求回報的付出,卻嚇跑了身邊的很多人,導致她在各種關係中屢屢受挫。





3




停止自我攻擊,放下做拯救者的執念


 


小溪在找我聊到她的困擾的時候,已經到了嚴重失眠的地步,像個驚弓之鳥一般的敏感和脆弱。




我問她發生什麼事情了,她說:一切都糟糕透了。





自己肺炎剛剛好,


老母親又生病了,


兒子在學校和人打架了,


老公升職沒戲,整天在家裡唉聲嘆氣……


 


「我好難過,我感覺自己一事無成,什麼都沒有做好」,小溪又開始了她的自責模式。




我回答說:





好在你媽媽有你爸爸照顧,


你努力服藥把肺炎治好了,


你兒子打架沒有把人打傷,


你老公年底還有一次晉陞機會……


 


我很平靜的描述著這些,小溪眼睛一亮:你覺得我不需要回去照顧媽媽?不需要給學生家長道歉?不需要再多做些什麼,重振老公的信心?


 


「對呀,你不是神,你也不是任何人的拯救者。」

那麼,她該如何走出自責型的內在模式呢?




4




放下自戀,回歸自我


 


自責的人最顯著特徵是沒有他人和自我的邊界。所以最重要的,是

學會放下自戀,回歸自我。




他們的內在都有個虛胖的自我,而這個虛胖的部分,就是用愧疚和自責來填充的。


 


所以,

如果要回歸健康自我,首先要放下對他人無底線負責的執念。


 


佛家曾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

因此,像小溪這樣的人,就需要卸下兩個負擔,

將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都放一邊。



比如:




孩子在學校打架:

先和老師溝通事情的原委,再根據情況給孩子相應的引導,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去學校道歉。


 


母親生病:

問清母親的病情,酌情去探望而不是一聽到生病就恨不得飛到母親身邊直到她痊癒。




老公的升職:

一方面看他的能力,一方面看老天成全,都不是小溪能左右結果的。





如此,小溪就解放了很多的精力,來關注自己了。


 


其次,

建立自我肯定的習慣

沒有被表揚和肯定的人,都有顆乾枯的靈魂。

若想讓靈魂鮮活起來,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建立自我肯定機制。


 


我常鼓勵我的讀者

進行每日自我鼓勵打卡

從搜羅過往光榮歷史開始,到記錄每日的小成績,把所有的進步和亮點匯總起來。




每天看,每天讀,直到在潛意識固化這些信息:我是優秀的,我是美好的,我是被愛的……


 


弗洛姆曾說,

每個人都好似一顆種子,而肯定和鼓勵就是讓種子茁壯成長的空氣和水。




因此,一個童年裡不被肯定的人,

若想獲得鮮活的生命質量,就要學會給自我澆灌陽光和水分




當陽光成片照耀,當雨水成了滋潤靈魂的溪流,我們內在濕冷的部分就會變得溫暖,舒展,我們的生命就會充滿力量。




最後一點,是

關注當


 


在暢銷書《心流》中說,世界上真有消除痛苦的捷徑,那就是全心全意的貫注於當下,達到物我一體的狀態。


 


自責型人格的人習慣活在被錯誤構建的過去,因此懊悔不已。




那麼改變的模式就是讓注意力向前跨一步,並對自己說:

今天比過去更重要


 


有心理學家做過實驗,當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當下的事情,無論是工作還是運動,抑或是簡單的睡覺,都會提高效率和質量,還會讓人有幸福愉悅的感覺。




再見到小溪是一年以後,她的狀態讓我很意外,不僅沒有了過去心神不寧的狀態,臉上還有了少見的光澤。




她說:





自從每天持續記錄自己優點以後,變得自信多了。




除了工作和家庭,她還開闢出了自己的小天地,栽種花草,以及定期和家人去旅遊。 




當不再需要從別人那裡獲取價值,自然也就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責任和付出,也更有精力關注自己




事情就是如此美妙,當她的自我被照顧到了,整個人就變得鬆弛又舒展了,而在她的積極影響下,周圍的一切都在悄然向好的方面發展。




於是小溪說:

關注當下的感覺真好


 


我想這不僅是她的心得分享,更是送給所有自責和愧疚者的人生贈言。







作者 | 

周周,心理諮詢師,用愛和智慧去理解生活,微信公眾號:周周的茶話會(ID:zhouzhoudechahuahu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和德芬一起,在北海道遇見最美的夏天 | 心靈美學之旅
金星:每一個念頭都自帶能量,吸引到你的「心想事成」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