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龍是中國軍工出口的名牌產品,為何竟與歐洲這一戰機撞臉?
在小編的印象當中,米格-25和F-15這兩種飛機長得挺像的,或者說F-15長得挺像米格-25的。如果把米格-25和F-15結合起來會是咋樣呢,今天小編終於找到了答案,它就是羅馬尼亞的IAR-stwin戰鬥機。不過今天咱們並不是討論羅馬尼亞版F-15或者羅馬尼亞版米格-25,而是要講它的上一代,IAR.95。
IAR-stwin看起來就像是F15和米格25的合體
IAR-stwin是羅馬尼亞戰機設計的最高峰
第一眼看上去,IAR.95和「梟龍」的確很像,或者說「梟龍」真的很像IAR.95,估計到這裡很多「找爹黨」已經高潮了,但是且慢,聽小編細細說來。
第一眼看上去,IAR.95真的很像梟龍戰機
從這個三視圖來看,就更像了
上個世紀70年代末,羅馬尼亞INCAS計劃研製一種多用途戰鬥機,代號IAR.95 Spey,用以取代其裝備的蘇聯米格-21和米格-23。該機計劃採用一台最大軍用推力91KN的渦扇發動機,最高飛行速度2馬赫,航程3765公里,水滴形丙烯酸蓋透明座艙賦予飛行員十分良好的視野,該機能夠同時執行空戰和對地攻擊任務的多用途能力。可是和我國早期發展戰鬥機一樣,由於找不到合適的發動機供應渠道,該機不得不於1981年下馬。
IAR.95 Spey
IAR.95 Spey更像現在高級教練機
然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上個世紀80年代初,在更換了總設計師之後,IAR.95 Spey再次重啟,並被更名為IAR.95ME,飛機長度進一步加長,由14.75米變為16米。值得一提的是,IAR.95的構型裡面至少包括上單翼和下單翼兩種方案,被說成和「梟龍」有淵源的僅是上單翼方案,而「梟龍」 採用的是中單翼的三角翼布局。至於IAR.95的下單翼方案,至少從外觀上看與諾斯羅普的F-5,或者F-20更為相似。
IAR.95ME的上單翼方案
IAR.95ME的上單翼方案
IAR.95ME的下單翼方案
IAR.95後期的研製頗為順利,然而在1988年生產開始前,由於財政原因再次被迫取消。隨後,羅馬尼亞又考慮與南斯拉夫進行聯合研製,由於此時南斯拉夫正在設計有著「小陣風」之稱的Novi Avion項目,對IAR 95興趣不大,因此IAR 95最終不得不下馬,IAR 95ME的模型今天仍然保留在INCAS的入口大廳,彷彿在向人們訴說它的過去。
南聯盟的Novi Avion項目,被稱為小陣風
不過據說IAR 95下馬後,其部分技術被蘇聯米格-33團隊吸收。所謂的米格-33是蘇聯計劃參照F-16設計思想研發的單髮型
據說IAR 95下馬後,其部分技術被蘇聯米格-33團隊吸收
輕型戰鬥機,在1986年前後就中止了計劃,米格-33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IAR 95在這個團隊中究竟有多少留存可想而知。當然,俄羅斯方面一直有觀點認為,「梟龍」正是米格-33設計思路的完全體現。有傳言說,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國內的航空科研機構陷入困境,一些俄羅斯航空專家紛紛前往國外尋找工作機會,其中一些曾參與過米格-33研發工作的前米格設計局科研人員也加入了FC-1型戰鬥機的研製團隊,然而實際情況是所謂的米格-33也就值幾百萬美元的諮詢費而已。
俄羅斯認為,梟龍正是米格-33設計思路的完全體現
如果非要說「梟龍」是外國飛機的「山寨」版的話,也許格魯曼公司起到的作用更大。但是「梟龍」研製過程中真在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無數為之奮鬥的成飛人。最後,咱們回到開頭,今天講的是IAR 95,為啥一開始繞那麼大一個彎子說的是像雨像霧又像風的IAR-stwin,又要扯到F-15和米格-25呢,這是因為F-15雖然有借鑒米格-25的成分,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飛機,就像「梟龍」和IAR.95或者米格-33一樣,除非「找爹黨」們眼瞎。
IAR.95的美圖


※太霸道了!我轟炸機參加演習,美軍竟不準發射導彈
※戰後日本曾裝備艦載機,三次發展航母都被美國回絕
TAG:鐵翼蒼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