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曝光新核彈、重組第二艦隊,美國一系列動作只為遏制俄羅斯?

曝光新核彈、重組第二艦隊,美國一系列動作只為遏制俄羅斯?

美國空軍投放B61-12核彈瞬間。

27日,美國國務院發布公告宣布,因所謂「俄羅斯前特工在英國中毒事件」而對俄羅斯實施的新制裁於當天正式生效,相關措施將執行至少一年。8月以來,美國已對俄羅斯發起了一系列新的制裁。除了制裁措施,近日,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曝光了美國空軍在內華達州靶場投放B61-12核航彈的視頻,並恢復了美國海軍第二艦隊的建制。結合近期美俄關係的走勢,美國在軍事方面的舉措也顯示了對俄濃重的戰略威懾與遏制的意味。

一廂情願的對俄威懾

此番曝光的B61-12核航彈不同於B61系列的舊型號,新型的B61-12核航彈在尾翼設計上採取了可動可調設計,運用新型的電子設備和導航系統,依靠重力下落,精度大幅度增加,同時,採用了爆炸當量可調設計,使用時可根據作戰需要選擇不同級別的爆炸當量,最高當量可提升至5萬噸TNT水平。美國空軍的F-15E、F-16C、B-2等多型號戰略、戰術作戰飛機都可搭載該型號核航彈,使得B61-12的使用靈活性進一步增加。

不同於在發射井和戰略導彈核潛艇上搭載的戰略核導彈用於戰略威懾,B61-12是一款典型的可供戰場實際使用的低門檻核武器,美軍在歐洲、亞太地區部署的空軍部隊均可搭載,就可行性來說,B61-12或可為美軍用於限制損傷作戰。

限制損傷(Damage Limitation),也有翻譯成損傷限制等,通常的理解是指通過軍事手段削弱對手的核報復能力,從而將對手核報復可能給自己帶來的損傷限制在自己可以忍受的範圍之內;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對一些戰役級別的常規武器,例如地地戰術導彈等帶來的威脅,也可用限制損傷作戰予以消除。

歷史上有很多戰例,帶有限制對手某一種軍事能力所帶來損傷的效果,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非常重視伊拉克軍隊的「飛毛腿」導彈威脅,戰前進行了一系列偵查、收集情報等工作,在戰爭打響當天,多國部隊奪取了制空權,隨即派出戰機「獵殺」伊拉克軍隊的「飛毛腿」等型號的機動戰役戰術導彈系統,雖然「獵殺」作戰並沒有完全壓制住伊拉克軍隊的機動彈道導彈,但是這一作戰行為可看作是一種「限制損傷」的作戰。

美國的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結構的發展一直包涵著進行限制損傷作戰的能力,近年來,美國發展列裝的海基、空基平台的各類型遠程投射精確打擊武器,皆可用於限制損傷作戰。實際上,美國對所有戰略對手都有限制損傷的意願,B61-12的精度和當量足以對俄羅斯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機動導彈發射車陣地實施點穴式的摧毀。因此,就理論作用來看,B61-12核航彈對俄羅斯等核武國家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威懾效應。但是,這種威懾效應或是美國一廂情願,畢竟對有核國家使用核武器、跨過核門檻必會招致核報復。

美軍的武器裝備研發以需求為主導,B61-12未來或可能更多的會對無核國家使用。2017年美軍在阿富汗對藏匿在山區的恐怖分子使用了GBU-43大型空爆炸彈,這是美軍所使用過的最大的非核炸彈。未來,不排除美軍以反恐等名義,在戰場上實際使用戰術核武器,例如用B61-12轟炸常規武器難以有效毀傷的恐怖分子洞窟等設施。雖然此舉或可與一些先進常規武器達到同樣的作戰效果,但是性質是天壤之別,不管當量被控制得多低都改變不了實際使用核武器的事實。繼二戰末期美國對日本實施核轟炸之後、核武器再也沒被用於實戰,而美國目前的武器研發趨勢,極有可能打破這一態勢。B61-12讓美國提升了一定的威懾能力,此外,加大了涉核危機的風險,降低了核武器的使用門檻,這對國際社會持續的核不擴散努力帶來了較大的衝擊。

在北大西洋壓倒俄羅斯

除了曝光新式核武器,美國海軍也在對俄遏制上有所動作。近日,美國海軍第二艦隊恢復建制。歷史上,第二艦隊在美國與前蘇聯冷戰對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擔負著北約和美國在大西洋地區的打擊艦隊任務。隨著俄羅斯威脅的減弱,2011年,美國解散第二艦隊,北大西洋的海上防務交由第六艦隊負責。

隨著當下美國對俄羅斯威脅感知的提升,時隔7年第二艦隊重新恢復編製,負責美國東海岸防務和北大西洋作戰,劍指俄羅斯。美國對俄羅斯海上威脅的感知主要是近年來俄羅斯列裝的新型水下作戰力量,俄羅斯海軍核潛艇軍力大多數繼承了前蘇聯的「衣缽」,但近年來裝備持續的老舊退役使得俄羅斯海軍實力漸不如前。俄羅斯在前蘇聯解體後研發了兩種型號核潛艇,即「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和「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這兩型核潛艇性能優異,作為俄羅斯實力最強的海軍艦隊,北方艦隊均有列裝上述兩型號潛艇,但是就數量來看,「北風之神」和「亞森」分別只有1艘和2艘入列北方艦隊。

美國在近期恢復第二艦隊建制,其作戰思維或從冷戰時期的對抗轉向了遏制和壓制。冷戰時期,前蘇聯海軍的戰略導彈核潛艇以鄂霍次克海、巴倫支海為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的海基核打擊力量隱蔽待機地區,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的水面艦艇部隊、攻擊型核潛艇部隊和航空兵部隊在戰時或危機時,會全力保護蘇聯的海基核打擊力量,打造蘇聯海基核力量的安全區,這就是學界常提到的「堡壘」海域。

冷戰時期美國海軍第二艦隊與前蘇聯海軍在實力上幾乎旗鼓相當,北大西洋美蘇針鋒相對,互有攻守;而當今俄羅斯海軍總體實力已大不如從前,北方艦隊面對美國第二艦隊在總體實力上差距較大,目前美國海軍在大西洋方向部署有多達24艘攻擊型核潛艇,其中包括較為先進的「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等,加之美國水面艦艇力量和北約盟國,美國對俄羅斯在北大西洋構成了質量、數量兩方面的對俄壓制之勢。冷戰時期美蘇抗衡的局面,未來或會被美國一邊倒的海上施壓所取代。

美國冷戰思維向全球擴散

美俄兩國軍事層面互相「秀肌肉」,今年尤其以戰略武器的亮相為主,美國國會已經批准了2019財年的7163億美元軍費,特朗普讓美軍「更大更強」的要求得到了國會的回應,這其中,包括研發新型潛射低當量核彈頭、下一代「哥倫比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等;而今年稍早,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國情咨文中高調介紹了「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此外,還有一系列核動力載具,例如核動力巡航導彈、核動力潛航器等,美俄兩國的核角力似乎又讓世人看到了冷戰時美蘇核軍備競賽的影子。

美國對俄新一輪制裁生效,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領域對俄全面施壓的態勢日趨明顯。美俄兩國的全面博弈自冷戰結束後由來已久,歷史上,美俄圍繞北約東擴、戰略武器軍控、地緣政治等問題不斷相互掣肘。近年來,美俄深度介入敘利亞內戰,敘利亞國內衝突儼然成為美俄兩國的代理人戰爭,美俄各自的地緣利益訴求使得兩國在敘利亞形成了直接的軍事對峙。美國對俄的一系列軍事、安全、經濟等施壓舉措,顯示出冷戰思維依舊在美國的戰略思想中根深蒂固,如果放眼美俄博弈之外,美國當前對世界其他各國實施的各類政治、外交、經濟和安全政策則大有冷戰思維向全球擴散的趨勢,美國的零和博弈心態只會帶來更多的對抗和競爭。

(作者系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博士研究生,研究軍備控制與國家安全方向)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胡高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