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夜話 中國銀行大樓
最新
08-29
來源:《黃浦江水岸旅遊導覽》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18.1)
中國銀行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23號。1937年建造,建築藝術風格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色。
這裡原是一幢1907年落成,充滿德意志古典建築浪漫色彩的房屋,房屋的主人是上海德僑社團——康科迪亞總會。1917年8月14日,中國加入協約國的英法一邊對德宣戰,康科迪亞總會被關閉,很快由中國銀行收買作為行址。
1934年,出於業務發展的需要,中國銀行董事會決定建造一座新的辦公大樓,並專門成立了大樓管理處理事會,負責大樓的建造事項,國外部經理兼上海分行經理貝祖貽擔任理事長。巧合的是,時隔半個世紀之後,貝祖貽之子、著名華人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又成為香港中國銀行大樓的設計者。
大樓設計高達34層,這是一個具有顛覆性的高度。地基建成後,沙遜大廈業主維克多·沙遜得知要建34層大樓,便提出高度不得超過沙遜大廈的金字塔尖頂。沙遜出面干預,中國銀行據理力爭。造34層高樓雖是宋子文等人的主張,在一個主權都喪失的舊中國,中國銀行不得不被迫讓步,修改圖紙,將樓層降低至17層(現主樓),頂部比沙遜大樓「金字塔」頂低0.3米。畢業於倫敦英國建築學會建築學院的陸謙受當時年僅30歲,任上海中國銀行建築科科長負責大樓的設計。他用充滿智慧的建築語言,為中國銀行爭了光。
中國銀行藍色琉璃瓦覆蓋的四方攢尖的方頂比沙遜大廈的尖頂更加雄偉氣派,檐口以斗拱裝飾,視覺效果大方、穩健、挺拔。大門前的一對貔貅、入口處的9級台階、立面的中國錢幣形鏤空窗框、門柱上如意圖案雕飾都鮮明地表現出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兩座並肩聳立的大廈,是東西方建築師的文化較量。


TAG:上海旅遊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