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小事 |「這看起來像是中文」

小事 |「這看起來像是中文」








於是在二十一世紀初的某個秋天,五個中國學生在法國透過幾張泛黃的宣紙,了解到了一樁一百多年前發生在越南的案子。而我們的越南同學們,對此一無所知。




這是知乎君分享的第

735 

篇小事。




題圖:li Christman / CC BY




假如漢語完全拉丁化或是注音化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知友:Yves S



說個真事。




十幾年前去法國留學的時候,前幾個月在法國西北部的某個小城學語言。語言班上五個中國人,四個越南人,還有一個伊朗人。




一次語言學校組織我們去參觀當地的博物館。小城嘛,博物館也沒什麼特別重要的館藏。倒是館長聽說我們要來參觀,並且其中有一半是中國人,興奮地告訴我們說他們有一份「珍貴的中國古代文獻」,讓我們看一看。



拿出裝裱好的文獻一看,是幾張宣紙的文書。上面的小楷不算漂亮倒也整齊,當然是繁體的。




好在繁體簡體區別不大,幾個中國同學湊在一起,連蒙帶猜,大致搞明白了:這是一份古代官府審案的記錄,上面記載的大概就是原告是誰、被告是誰、所告何事、證物證人都有哪些,最後怎麼判的等等。




只是有一件事:我們誰都不知道這份文書上面的年號是哪個朝代的,所以定年份更是無從說起。




這讓我們感到很慚愧,因為館長讓我們看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想知道這個文書的歷史年代,卻因為我們歷史學得太差而沒有成功。




但是……我們雖然都是理工科的學生,明清的年號大體上還知道啊。難道是更早的?五代十國?南北朝?




當年還沒有智能手機,手機上網基本上就是搞笑,而旁邊的越南和伊朗同學還在無聊地打醬油。所以我們和館長說,我們回到語言學校後,一定會上網把年號查出來,算好對應的年份發給他。




一回到語言學校我們就上網開搜。輸入年號「紹治」,結果發現……嗯……是越南阮朝的年號,年代大致是十九世紀的上半葉。



怪不得我們沒聽說過!所以這根本不是一份「中國古代文獻」,而是一份「越南古代文獻」!




慢著,我們不是有越南同學嗎?他們怎麼沒反應?哦,對了,他們看不懂漢字。越南把漢字廢除了,改用拉丁字母注音。




於是在二十一世紀初的某個秋天,五個中國學生在法國透過幾張泛黃的宣紙,了解到了一樁一百多年前發生在越南的案子。而我們的越南同學們,對此一無所知。



這就是漢語拉丁化之後會發生的事情。當我們的子孫看到一份古代的典籍,他們再也無法知道這些文字後面的恩怨情仇、悲歡離合。他們也不能知道主人公的平凡或偉大、卑鄙或高尚。他們可能對漢字視而不見。運氣好的話,他們或許會說:




「這看起來像是中文。」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166 個回答:假如漢語完全拉丁化或是注音化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小事 | 謹慎閱讀:本文內容易引起極度舒適


小事 | 喜聞樂見


小事 | 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嗎?


小事 | 為什麼房租那麼高,你卻不回家?


小事 | 十塊錢的奇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人人都害怕孤獨,但只有在孤獨時,你才能找到自己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考驗」另一半?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