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走路的哲學思考

論走路的哲學思考

走路的哲學思考

——當我走路時,我在想什麼

按語:走路不僅僅是一種機械的四肢擺動和簡單的物理位置移動,也不僅僅是鍛煉身體、有益身心的運動方式之一,它具有更為宏大的價值和更為深遠的意義,它促進我們更好地觀察世界、溝通世界,是一種把人從物質、從機械中擺脫出來,實現人的思想和心靈解放的有效方式。

當走路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之前討論過關於「經驗」的問題。總結經驗也要用辯證的思維來思考:一者,我們往往通過實踐或書本學習來總結具有指導意義的行動,並升華為可以堅守的原則性和指導性的規律。例如通過不斷堅持讀書,在此逐漸發現並認可了讀書這種行為,於是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並長期堅持。二者,把一種行為規律化,並不意味著固守不變,必須以實事求是精神不斷審慎思考,進而不斷完善發展。

我們要思考,是否外界環境變化了,是否內在思想發展了,是否具有新的具有指導性的規律了,隨著形勢變化,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的指導規律。例如,最近堅持走路,發現走路也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並值得長期堅持,這就是對自我行為律法的一次補充和完善。

很多人走路,目的很簡單。要麼是近距離的上下班,要麼是促進消化、鍛煉身體的一種方式,也有人把走路散步作為思考問題、談話聊天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還缺乏對走路進行更為深層的哲學思考和生命思考。

我開始選擇走路,初衷也並不是為了思考,而是為了鍛煉身體。任何事情,沒有做之前,所設想的困難往往會被誇大,成為我們難以下定決心去執行的絆腳石。但一旦開始行動時,我們會發現,很多困難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艱難。正如毛澤東所說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本質是一樣的。

說實話,現在的城市越來越不適合走路。不管早與晚,整個城市都是喧鬧的,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空氣污濁。早上都是起早趕著上班的車輛和行人,晚上都是趕著回家的車輛和行人,還有在空地上音樂聲震耳的廣場舞蹈。

從客觀環境講,走路不是一種優良的選擇,必須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例如需要戴口罩等。但是排除這些不利的客觀因素,走路的優勢就會凸顯出來。因為走路需要時間的消耗,所以必須做好時間的統籌和安排,這要求提高你的統籌能力和執行能力。

因為走路免去了開車,使你的器官、大腦和思想得到了解放,你可以選擇聽東西,觀察周圍,還可以選擇思考事情、研究問題,你的選擇菜單實現了極大的拓展。因為走路代替了擠公共交通,你可以遊刃有餘、身心釋放,創造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等等。

以上都是非物理身體類的思維優勢,是在堅持走路過程中不斷體會到的特點和優勢。正是因為這些優勢,我放棄了更為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選擇了看似更費時費力的走路,其實卻收穫了更為廣闊的新世界。

當我走路時,我思考了些什麼

這個小標題,是借用村上春樹的一本書名《當我跑步時,我思考什麼》。因為一個是走路,一個是跑步,所以我們兩人所思考的截然不同。

最早,我思考的問題來源於我所聽到的內容。我開始走路時,選擇用耳機聽經濟、哲學類的講座和知識,這類講座可以充分拓展我的知識、引導我的思考。聽到志同道合處,往往會忍不住想拍案;聽到意見不同處,想著如何來發散和優化;聽到難以理解處,就會倒回去反覆聽、仔細想。這是第一個階段,是一個純粹吸收的過程。

然後,我們開始對引發我思考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當我聽的比較多的時候,積累的思考問題越來越多,處於爆發的臨界點。有的時候聽著聽著,大腦已經去思考問題了,沒有在聽了。

進入這個階段之後,我選擇了暫時放棄聽,開始進入有目的有意識地專門思考問題。這些思考的問題,主要是所聽內容引發的。例如哲學上的身心問題、批判問題,例如經濟學上的供給和需求、貨幣問題等。這些問題的思考,非常艱難,往往一個問題需要很長時間的思考,當然這種思考不僅僅是在走路過程中,在閑暇時會繼續某一問題的思考。例如哲學上的身心問題,我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思考,但是目前為止還需要再進一步深層次的思考和研究。

再次,通過走路我獲得一種更具價值和意義的生活方式。當我把通過聽引發出的問題思考的差不多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思考幾個問題僅僅是個開端和初級階段,更為重要的是,走路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法,而且這種方式的價值正在不斷的外溢和升華。

這是我開始選擇走路時,沒有料想到的,可以說是意外的收穫。所以,我開始對走路這件事進行深入的哲學思考,進而完善了自己關於認知世界和自我的一些判斷。

我們認知世界、認知自己的方式很多,可以用一個大小遞減同心圓來形容。

最外層是我們通過直接地接觸世界、觀察世界來認知世界。例如我們通過實踐、通過旅行,去看山河、城市、人文等。但是這種認知有一個問題,就是任何不曾思考的旅行和實踐,都是簡單的再重複。只有有深度的實踐、旅行,才能實現其拓展眼界、增長見識的初衷。

第二層,因為受限於空間和時間,我們採取縱覽式、概括式來觀察世界、認知世界。這種時空的限制,一般只是我們為了節約時間採用快捷的交通工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世界的觀察是縱覽的,概括的,例如我們開車,名義上我們節約了時間,實質上我們限制了自己,我們把身心固定在一個相對位置上,並且身心必須集中在開車這一件事時,我們被限制住了。雖然偶然我們可以分心來觀賞一下窗外的世界,但所進行的觀賞都是縱覽的、不深入的,更不能進行深度的思考。

第三層,是我們近距離地觀察世界、接觸世界,觀察生命、思考人生。這種認知對時間和空間要求比較高,對自我的思考能力和控制能力要求比較高。一般而言,只有通過走路、靜坐等方式,才能實現自我思想的自由。但是,這種認知卻是深入的,是反思的,是逼近同心圓的圓心。

其中,走路的優勢,在於「進」可以觀察你經過的城市和人群,觀察繁雜的生活,觀察匆匆的人群,「退」可以思考各種問題。我們既可以思考工作,也可以思考人世,還可以思考哲學等理論問題,深層次可以思考人的生命、幸福、價值、意義、死亡等終極問題。

與走路相比,靜思是更為純粹的思考方式,它要求全身心靜止,把意念放在內在,這是對自我控制的最高級層次,也是進行最深度思考的方式。

從走路到關於人的自我建構

走路給於了我非常充分的思考時間和自由,獲得了極大的身心解放。

走路本身屬於機械的物理移動,但是思維卻是無邊無際、充滿力量。首先,我把昨天、今天或者未來幾天的工作思考一下。有哪些教訓和注意事項,哪些是重點,哪些需要顧及一下,都要認真思考幾遍。晚上走路回家,也會做同樣的工作思考。

考慮完畢後,我會對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進行專門思考。這些問題,或者是哲學、或者是經濟學、或者是歷史學等,不一而足。這種思考,一般要結合目前正在開展的工作或者閱讀的書展開,例如之前思考的身心問題;目前正在思考的是共產黨艱苦奮鬥的歷程和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邏輯和哲學力量。

有時,會有意識地觀察一下周邊,觀察一下生活的這個城市,觀察一下來去匆匆的人群,進而引發對這個城市、對人生的思考。其中,對城市的觀察和思考,引發我寫了一篇《重慶的城市精神》;對人生的思考,引發我直面和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死亡問題。

所以,走路已經成為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成為在繁雜工作中得以冷靜思考的寶貴時間,成為不斷錘鍊思維、深化思想的有效方式。

在這種基礎上,我開始思考人的自我建構問題。按照哲學觀點,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我構建的。我們是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所經歷過、實踐過、閱讀過、思考過的全部事物的總和。除了出生和嬰兒階段,我們尚處於不能完全自我支配時期外,和一定意義上相對無法改變的外部世界,其他絕大多數時間和程度上,我們都是在自我建構、自我塑造。

一個人,如同一大大廈,需要有地基作為穩固,需要有四梁八柱作為支撐,需要有一磚一瓦、水泥鋼筋來填充,需要進行一定的美化和裝飾。在這個過程中,就是我們的自我建構和自我塑造。這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又是一個自我選擇的過程。按照因果律,我們前一步的建構會直接影響我們後一步的建構,就是在這一環套一環的建構過程中,我們才成了現在的自己。

所以,我們應該對自己負責,也只有我們自己才能對自己負責,無人可以替代,也無人能夠替代。

一旦意識到我們有能力和自由去選擇如何建構自我,那麼我們的行為和思想就會有的放矢。我們就會知道應該如何去鞏固地基,如何去強化四梁八柱,如何去有效填充磚瓦、水泥、鋼筋,如何去修飾美化;或者說,我們就知道應該去獲取哪類知識,應該是從事哪類實踐,應該去思考哪些問題。

一句話,我們開始擁有自己,開始建設自己,開始發展自己。這是我們需要用一生的時間來認真對待的最重要的命題。

以上這些就是我走路所進行的思考和多獲得的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城老吳 的精彩文章:

TAG:山城老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