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孤獨的內心獨白,被譽為大寫意的開山國畫大師

孤獨的內心獨白,被譽為大寫意的開山國畫大師

孤獨的內心獨白,被譽為大寫意的開山國畫大師

孤獨的內心獨白,被譽為大寫意的開山國畫大師

生活於明代中後期的徐渭,在水墨大寫意花鳥畫上創造出了震古爍今的藝術成就,開創了極具個性化的粗筆文人寫意花鳥畫的新局面。他的作品中傳達出強烈的自我獨白,而且與傳統文人畫家筆下的自我獨白截然相反、大相徑庭。傳統文人畫家在作品中的自我獨白是委婉含蓄的、娓娓道來的、充滿書卷氣的、文氣的,而徐渭卻以奔放的、宣洩的、直抒胸臆的、一瀉千里式的、不著一毫脂粉的自我獨白打破了延續畫壇幾百年的書卷氣息。

孤獨的內心獨白,被譽為大寫意的開山國畫大師

徐渭的性情是通脫豪恣、獨立不羈、不拘禮法的,如他的朋友陶望齡在《徐文長傳》中所述:「渭性通脫,多與群少年昵飲於肆……然性豪恣,間或籍氣勢以酬所不快,人亦畏而怨焉。」再如袁宏道所述:「眼空千古,獨立一時,當時所謂達官貴人、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恥不與交。」徐渭性情中與身俱來著一種狂者精神,傲岸之氣,崇尚於「真而狂」,不屑於「虛而偽」的生活狀態。

孤獨的內心獨白,被譽為大寫意的開山國畫大師

徐渭的大寫意花鳥畫作品,在超越突破了傳統花鳥畫中的立意、布局、筆墨等繪畫圖式之外,更大的突破是自我性情在生宣紙上隨心所欲的流露,是一種不掩飾,不嬌性的性情獨白,他藉助於「以目入心,以手出心,專寫胸中靈和之氣。不傍一人,不依一法,發揮天真,降伏外道」的表達方式,抒發獨立不羈的個人性情,抨擊腐敗專治的黑暗社會,與傳統繪畫中委婉含蓄、娓娓道來的表達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孤獨的內心獨白,被譽為大寫意的開山國畫大師

徐渭的一生命運多舛、極其坎坷、屢受挫折。他出身官宦家庭,庶出,剛滿百日父親便過世,二十一歲與潘氏成婚,入贅潘家。五年之後,潘氏病卒,便從潘宅遷出過著貧寒的生活。但胸懷大志,積極入世的徐渭並未因此不振,他期間拜師王畿、季本潛心專研心學。三十七歲迎來了人生的轉機,得到監察御史胡宗憲的器重,入胡府做幕僚。四十一歲參加了他人生的第八次鄉試,但這次依舊落榜,這對徐渭的打擊是殘忍而冷酷的,因為對於渴望登科及第、施展抱負的徐渭而言,單單考取一個秀才在當時是無法實現這些宏願的。

孤獨的內心獨白,被譽為大寫意的開山國畫大師

徐渭一生經歷了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和壓抑,他竭盡全力地一次次去點燃生命中的光亮,然而卻一次次被命運中無盡的黑暗所湮沒,他只好選擇書畫來作為自我宣洩的出口,排遣著內心的憤懣與不甘。

孤獨的內心獨白,被譽為大寫意的開山國畫大師

徐渭大寫意花鳥畫中一大特色便是在物象造型上,即追求「不求形似」「重視筆墨」的藝術表現。自古以來,花鳥畫中亦有追求水墨渲淡、逸筆草草,立足於抒發主觀情感,表現自我感受的畫家。如元代畫家鄭思肖「時寫蘭,疏花簡葉,根不著土。人問之,曰:『土為藩人奪,忍著耶』?」他以寫蘭花排遣個人的亡國之恨和潔身自好的氣節。但是前人在對客觀物象概括提煉的認識與表現,對「不求形似」的追求上,均尚未與徐渭達到同一水平線。這是為何呢?愚以為,這是「不求形似」、「重視筆墨」的審美標準在明代的成熟以及徐渭作畫堅持此理論所致。

孤獨的內心獨白,被譽為大寫意的開山國畫大師

徐渭所創的筆飛墨舞,縱橫宣洩的粗筆大寫意花鳥畫對中國畫壇的影響流緒連綿數百年,如清初的石濤、八大山人,清中期的鄭燮、李鱓、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他們對徐渭的藝術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認可。如鄭燮曾刊「青藤門下走狗」印章,鈴蓋在畫上以表對徐渭的傾服之情;齊白石老先生也曾發出:「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塗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於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的感嘆。

孤獨的內心獨白,被譽為大寫意的開山國畫大師

徐渭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雖然坎坷波折,但他在寫意花鳥畫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們應當思考:是什麼原因使這位身前落魄窮困不得志的文人畫家,死後卻大放光彩,引眾人乃至後世數百年的頂禮膜拜呢?原因便是徐渭的粗筆大寫意花鳥畫作品中蘊含了不同與傳統文人花鳥畫家作品中的自我獨白。

孤獨的內心獨白,被譽為大寫意的開山國畫大師


ps:頭條號書揚文化開通兩年來,受到了許多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您喜歡書揚文化的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書揚文化、公共平台書揚文化(微信號:shuyangwenhua),我們會努力做得更好,也歡迎提出您寶貴的意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