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謊言會改變我們的大腦

謊言會改變我們的大腦

謊言會改變我們的大腦
credit: 123RF


每個人都曾經做過這種事,即使我們知道它是錯的。


但這就是撒謊的問題:研究表明,撒謊越多,你就更加容易再次撒謊。

「說謊的危險之處在於,人們不明白這種行為會如何改變我們。」杜克大學的行為心理學家Dan Ariely說。


在特朗普總統的長期律師作證說,特朗普指示他在2016年大選之前向一位名為Stormy Daniels的色情明星支付封口費之後,法庭上的證言不僅使特朗普深陷違法指控中,還暴露了特朗普和他的助手幾個月來始終堅持的謊言。


心理學家發現,早在2歲時,兒童就會說謊。一些專家甚至考慮將其視作心智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就像第一次爬行和行走,因為它需要複雜的計劃、注意力以及從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以有效操縱他人的能力。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隨著道德感和自律能力的建立,我們不再隨隨便便說謊。

2010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在給定的24的小時內,大多數成年人報告稱自己沒有說謊的行為。


研究記錄中幾乎有一半的謊言可歸因於僅佔5%的參與者。大多數人在有選擇的時候會避免撒謊,只有在真相很麻煩時才會選擇欺騙。


哈佛的認知神經科學家Joshua Greene指出,對我們大多數人說,撒謊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在研究中,他給研究對象選擇的機會,可以通過欺騙獲得金錢;同時在功能性MRI機器中檢查他們的大腦活動,儀器可以通過血液流量映射出大腦的活躍部位。


有些人立即本能地說出真相。但其他人選擇撒謊,他們的額葉頂葉控制網路活動增加,這一區域和困難或複雜的思維過程有關。


這表明他們在真相與不誠實之間作出了決定,最終選擇了後者。

後續分析發現,那些神經獎勵中心在獲取收益時更為活躍的人也更有可能成為騙子——這表明撒謊可能與無法抗拒誘惑有關。


科學家們並不知道是什麼阻止我們所有人選擇欺騙。有些人認為說實話是我們社會規範內化的結果,或者是我們大腦想要的事物與我們努力維持的積極願景之間抗爭後的結果。


但這種預防機制的奇怪之處在於它來自內部。


「我們自己對自己誠實的評判,」杜克大學心理學家Ariely說, 「這位內部法官就是區分精神病患者和非精神病患者的主要特徵。」


外部條件主要對撒謊的時間和頻率方面產生影響。

研究表明,當我們能夠合理化謊言的時候,當我們感到壓力和疲憊的時候,或者當我們看到別人不誠實的時時候,我們更有可能撒謊。當我們有道德提醒或我們認為有旁觀者時,我們不太可能選擇撒謊。


「每個社會成員都需要明白,如果我們不懲罰說謊者,謊言的數量就會增加。」Ariely說。


在2016年《自然神經科學》上的一篇論文中,Ariely及其同事展示了不誠實如何改變人們的大腦,使得在他們未來更容易說謊。


當人們說出謊言時,科學家注意到他們的杏仁核中出現了一系列活動。杏仁核是大腦中產生恐懼、焦慮和情緒反應的關鍵部分——包括你撒謊時沮喪和內疚的感覺。

但是當讓他們參與通過欺詐贏得金錢的遊戲時,科學家注意到,他們杏仁核的負面信號開始減少。


不僅如此,當人們發現不誠實行為沒有任何後果時,他們的謊言往往變得更加聳人聽聞。


「如果你給人們機會讓他們出於自己的利益而撒謊,」領導這項研究的倫敦大學學院的認知神經科學家Tali Sharot說,「他們會從無關緊要的謊言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變成彌天大謊。」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博客殺死了互聯網?
你已經失去好奇心了嗎?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