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樂人傑】鴻儒宰相陳宏謀(上)

【長樂人傑】鴻儒宰相陳宏謀(上)

原標題:【長樂人傑】鴻儒宰相陳宏謀(上)





陳宏謀(1696—1771年),字汝咨,曾用名弘謀,因避乾隆帝「弘曆」之名諱而改名宏謀,謚號文恭,出生廣西臨桂縣橫山村。據《星上霞墩族譜》記載,「文恭公先世客籍廣西桂林橫山塘」,「祖籍福州長樂星上鄉」。據譜諜,陳宏謀系南陽陳氏四世銳公後裔,泰公第二十六世孫。臨桂縣四塘鄉橫山村陳家祠堂內懸掛有「南陽世澤」牌匾。陳宏謀是清代雍乾時期卓越的政治家,官至東閣大學士。《清史稿》稱其為嶺南儒宗、「太平宰相,理學名臣」。清朝不設宰相一職,以大學士行宰相之職。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他因病疏請回鄉,加太子太傅銜




陳宏謀自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本科為清世宗登極恩科)三甲進士,從此步入仕途,任職時間長達48年之久,由邊疆到中原,由西北到沿海,由貧瘠到富庶,由地方到中央,佔有大半個中國。他政績卓著,是「康乾盛世」的重臣,乾隆朝名相。歷任翰林院檢討、支部郎中、浙江道御史、揚州知府、江南驛鹽道、雲南布政司、直隸天津道、江蘇按察使、江蘇江寧(今南京)布政司等職;後又歷任甘肅、江西、陝西、湖北、河南、福建、湖南、江蘇等省巡撫和陝甘、兩廣、兩江、湖廣等地總督。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他奉調進京,歷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等職。


勤政


為民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以勤政著名,又以雍正的勤政為最。雍正在位十三年,不奢煙酒,不好色樂,日夜勤政,孜孜不倦。 陳宏謀的勤政,是雍正、乾隆當朝的大吏中最為突出的。史家稱其「勞民焦思,不遑夙夜」。他歷任12省21職,雖每任官職時間並不長,但都作出了顯著的政績,受到皇帝嘉許和百姓擁戴。




在陝西時,他引導民眾因地制宜,廣種雜糧,推廣植樹,既解決口糧問題,又實行了水土保持,又招募江浙善於育蠶者教民種桑養蠶,鑿水井二萬八千餘口以解決用水灌溉,解決了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很多問題。

在雲南時,他鼓勵人民增開銅礦,使地方經濟得到發展;還廣設義學以教邊民,使得苗民得以上學讀書;改長途運輸為短運遞運,珍惜民力;維護民族團結,安定邊陲。


在河南,他堵塞黃河缺口,籌辦豫蘇河工,並提倡種植堤柳。


在江西,他以工代賑,疏理河道,興修水利;尊重民風習俗,發揮族長作用,治理鄉里。


在福建,因當地歉收米貴,糧食多由台灣運入,商船載米原規定有定額,他便上奏乾隆請除其禁;福建民眾多外出經商,原規定年久即不準回籍,他上奏准許居外地的福建人回到原籍,還嚴令定下了官司的結訟期限。

在湖南,他大力提倡興修水利,改良土地,促使湖南的耕地增加,米穀總產量大增,奠定了湖南作為清代全國最大的米穀生產基地的地位;嚴禁百姓對洞庭湖圍湖造田,使水不為患而歲大熟;主修湖南省通志,考核官員,建設當時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


在江蘇,經過調查察訪,為保障全國經濟重心蘇州、松江等府的安全,浚白茆口以泄太湖水,在崇明增築海塘以御海潮。




我國古代為數不多的清官明君,之所以能在人民中傳頌不息,因為他們能關心民生疾苦,得到人民的擁戴。陳宏謀正是雍正乾隆時關心民疾,得到人民感戴的著名清官。他認為:民生問題是任何一個官員應首要考慮的政策目標, 任何人接受官職都要把民生作為自己的使命。他為官一處都能以民為本,誠一不欺,諸事民先,以民心為已心,視民事為家事,急民之所難,思民之所需,謀民之所去,樂民之所樂,所以深得民心,深受敬仰。


反貪



懲惡


雍正、乾隆皇帝提倡直言無私、無欺無隱的作風。陳宏謀深得雍正的寵信,可以說是直言無私、無欺無隱的典範。雍正晚年,身為雲南布政司的陳宏謀了解到廣西巡撫金鉷虛報墾荒畝數,自信是一件大貪腐事件,即上奏雍正。雍正皇帝命雲南廣西總督尹繼善進行調查。尹繼善查實後,請將虛墾地畝冒領工本查實後追繳。就在這時,雍正去世,乾隆繼位。陳宏謀唯恐皇室更迭,影響查處力度,於是上奏第二份奏摺給乾隆說,金鉷欺公累民,開捐報墾荒地二十餘萬畝,而實未曾墾成一畝,請盡數豁除租稅。由於乾隆未察詳情,聽信了已遷刑部侍郎的金鉷等人的謊言,懷疑陳宏謀作為廣西人屢陳廣西事,會引起廣西官紳毀謗朝政,下旨將陳宏謀降職。但不久後新任總督鄂彌達等查清了報墾田畝不實的真相,於是乾隆將金鉷等降黜,更加信任陳宏謀的剛正不阿。陳宏謀不顧己身安危,敢於為民請命,使廣西人民十分感戴,至今廣西族等少數民族人民還把陳宏謀作為他們景仰的神來崇拜。



陳宏謀曾四任陝西巡撫,歷時八載,有針對性提出治理陝西的大政綱要——二十四項興除事宜,從端正官風、整治民風入手,治理官場惡疾。特別是嚴查為官弊陋。一是嚴禁收稅苛索。陳宏謀通令有稅各屬,止須查照稅則,據實徵收,據實報解。不得於則例之外,別有私征。不得於正稅之外,另取雜費。不得借監收為名,留難嚇索。還告諭各收稅大員,如有違例多征,額外苛索,本部院一有訪聞,定不寬恕。二是清查官衙陋規。陝西官衙,百姓除應納正賦外,尚有雜差繁多。如修理衙門雜活,進行分派銀數;新官上任,衡門修飾整新,按里派費,乘機侵肥;有衙役私自冒領口糧,有強行賒購商店貨物,有向百姓派購祭祀牲品。如此等等,俱系假公濟私,侵吞巧取。陳宏謀說:「本部院已有一一訪聞,本應立即參究,姑念相沿陋習,各令據實首革,以寬已往。但各州縣必須據實查報應革除的陋規,方可免究已往。倘有支飾徇隱,一經查出,定嚴懲不貸。」三是嚴懲縣令張文慶。陝西地方,平原高阜,河渠缺水,時有旱災侵擾。陳宏謀在陝西彬縣抗災賑濟時,聽聞知縣張大慶和管家張先頭欺壓民女魚肉百姓的暴行,於是展開調查,經過一段時間的明察暗訪,核實了知縣張大慶和管家的罪證,按清朝律法嚴懲了惡霸縣令張大慶。百姓拍手稱快,放鞭炮慶賀,稱讚陳宏謀秉公執法,為民除害。


文/陳國榕


編輯/林 倩


轉載請註明出處


的贊


免責聲明


我們重在分享,音頻和圖片來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長樂 的精彩文章:

【文韻長樂】儒學過化長樂(上)
【文韻長樂】懿旨菜,三月三,掛門前,保平安

TAG:掌上長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