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朝陽行之鴿子洞

朝陽行之鴿子洞

原標題:朝陽行之鴿子洞


作者:劉麗雲 /劉蓓


2018年8月16日,遼寧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一行十人早早就做好了準備,要去一座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三燕古都——朝陽市。當晚22:39分火車順利的把我們帶到了久盼的朝陽市!

8月17日天氣出奇的好,帶著 美好的心情出發!!第一站參觀朝陽市北塔後,中午我們驅車來到第二站位於朝陽市喀左縣大凌河西岸雲山峭壁上的鴿子洞。鴿子洞是經地下水長期溶蝕而形成的天然石洞。因洞中多有野鴿子棲息,故俗稱鴿子洞。更因為在這裡發現了十多萬年前古人類生活遺址而名揚四海,它位處於懸崖峭壁之上,其洞口面向東南,下面就是大凌河,洞口高出河床35米。因其山勢險峻,攀登極為困難。鴿子洞應是我國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中最晚的一處,地質時代相當於晚更新世中期之末,距今5一7萬年。鴿子洞遺物代表我國東北地區石器時代中期一個重要文化類型,也是迄今遼西大凌河流域最早的古人類居住址,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1979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洞外遠觀鴿子洞的整個洞口,讓我們更加慨嘆大自然的神奇。在我們出發之前查找的資料中就是這麼描述人類在鴿子洞中誕生,它就像孕育了生命的產房。看著照片我們一邊再次讚歎這番的神奇,一邊想著在十多萬年前古人類的智慧與這份神奇就這樣完美的結合了。真乃鬼斧神工,天然合一。


一路劈開密密灌木枝叉,有驚無險的來到洞內。眼前出現的南北並列的天然溶洞便是鴿子洞。一眼望去,洞內高大寬敞,呈上下樓的結構。照片中我們站著的地方也許就是古人居所的大廳,足可站下三四十人,外面驕陽艷艷,洞里卻是涼爽宜人。若是冬季這裡卻又是比外面要溫暖許多。

手扶灰燼,延著洞里的凹凸之處向上爬,就來到古人居住的地方。好像是雙卧室呢。鴿子洞由於長期受地下水的腐蝕作用,形成了大洞套著小洞,一洞連著一洞的樣子。靜靜地站在洞里,隱約聽到吹入洞內的風聲和著大凌河潺潺的流水聲,真是一首美妙動聽的天籟之音。這裡水草豐富的確是生存的最佳環境。


在往返鴿子洞的途中,我們還看見了其他的洞。或大些,或小些,我想這也應該是古人類時代的棲息之地吧!就這樣,一座座美麗的山洞和著名的鴿子洞一起就像教科書一樣印入我們的腦海里。再見鴿子洞!!我們還會再來看你,繼續探尋你的神奇,感受你的魅力!!



攝影:劉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寧記憶 的精彩文章:

論宣威樓(雙樓台)不是新安關
盛京故宮知曉——牌坊(二)

TAG:遼寧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