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什麼是真正的格局?遇到爛人不計較,碰到破事別糾纏

什麼是真正的格局?遇到爛人不計較,碰到破事別糾纏

格局就是

遇到爛人不計較

先說說我和兩位領導曾遭遇的兩件小事。

第一件,我曾和一位領導去機構調研。

早上從酒店出來趕路,隨便找了個路邊攤吃早餐。

內地的早餐攤你懂得,人來人往,一波狼藉疊加一波狼藉,服務基本靠自助。

我去排隊買早餐票,領導去找位置。他看到一個桌子,空了出來,便把檯面上污穢的餐具騰到水池裡。

他剛剛坐了沒一會兒,就看到一個耳朵上夾著煙的人和他說著什麼,氣氛不大對。

我連忙過去,原來那男人說他沒吃完,就被我們收了傢伙,很不爽。

我說:「那我再給你買一份吧,你接著吃。」

他說沒心情吃了,讓我們直接給他現金,100塊。

我說你在開玩笑嗎?你把店裡每樣東西都點一邊,也花不完這個數。

我倆爭執之際,領導迅速打開公文包,翻出一張100元,遞給了對方。

這麼爽快,竟讓對方也有點吃驚,他略愣了一下,然後捏著錢,對我不懷好意笑了一下,拍著屁股走人。

我那個氣啊,正想再說點什麼,領導卻有點不耐煩地向我擺擺手,意思讓我快點去排隊,自己低著頭,開始用手機回復郵件。

路上,我略有怨氣地嘟嚕,那分明就是個爛人,有意在訛詐我們,我當時也看到,餐具里的東西都吃乾淨了。

領導把我打斷,本來以為他要給我講什麼好心態,寬容之類的大道理,誰知他卻說:

「哎呀,啥事重要,知道不?對了,上次讓你寫的報告整完了嗎?」

那爛人似乎沒在他人生中出現過。

格局就是

碰到破事別糾纏

另一位領導的事。

一次出差,晚上當地機構請我們吃飯,吃到一半,突然接到上級通知,發生了一起突發事件,讓我們迅速上報應對舉措。

於是,我們準備趕回酒店,商量上報內容。

那天很驚險,在國道上,司機撞到了一個石墩,車頭凹進去一大塊,火也打不著了。

我們驚魂未定,領導下去看了一眼,說:受損有點嚴重,看來得叫救援了。

於是,讓司機聯繫救援,自己上了車說,咱們也別閑著,趕緊討論吧。

那時正值盛夏,打不著火,沒有空調,車裡像個悶罐,領導是胖人,沒一會兒,他的白襯衫已經晶瑩剔透。

受不了,下了車,外面一片漆黑,領導秘書拿手機電筒照著,我邊記筆記,邊和領導討論,不時還要用手驅趕大量的蚊蟲。

大概等了40分鐘,終於等到救援車輛。這期間,那領導表現出了極大的剋制,沒有一句抱怨,只是默默用紙巾擦汗,兩張嘴皮不停地碰撞出各種觀點。

說他剋制,有點不妥,因為他當時給我的感覺是,這起意外根本就沒有發生,他只是在一個正常環境下和我們討論。

那破事對他來講彷彿根本不存在。

和爛人計較

十有九輸

我們經常說做人要有格局,但是什麼樣才叫有格局?

答案很多,對我來講,最好的詮釋就是:遇到爛人不計較,碰到破事別糾纏。

先說說為什麼不要和爛人計較?

1)和爛人計較,十有九輸

我之前寫過一篇小文,說在香港迪士尼樂園,遭遇大媽插隊,被兩個香港女孩指責後,其中一個大媽用極其惡毒的語言,對兩個女孩進行咒罵。

那篇文章,我略去了一個細節,其實當時我站了出來,幫女孩子說話,結果卻很丟人。

那大媽說我之所以幫腔,是看中了女孩的姿色,還有鼻子有眼地描述:

「你小子,好多次偷瞄那妞的胸脯,你以為我沒看見?」

作為一個培訓師,以及大學辯論冠軍的我,那天竟然啞火了,因為糾纏下去,我只能說我沒看,那大媽會說你就是看了,我又說我哪裡看了?大媽還會說,你明明看了,還咽了口水......

這種無中生有往往讓你洗不幹凈,若想反擊,唯有以暴制暴,指責那大媽剛剛一直在偷看我的胸脯。

但如果這樣,我豈不是也淪落成和她一樣?這不是我希望的,因此只能默默吞下苦水。

所以,為什麼和爛人計較十有九輸?

因為爛人是沒有底線的,他也要把你拉入這個沒有底線的戰場。

你想要底線,就輸掉這場戰爭,不要底線,輸贏未知,但最起碼你先失去了底線。

就像尼採在《善惡的彼岸》中所說: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因此,你和爛人計較,多半的結局是輸。

2)你改變不了世界,也改變不了爛人

這世上很多有責任心的人,都希望能維護社會公德,改變他人的不良習氣,但往往事與願違。

網路作家平開順,講過他父親中風的經歷。

他父親,老共產黨員,以前負責黨群工作,剛剛退休在家。老爺子有一顆俠義心腸,喜愛管點閑事。

一次,看到小區人行道上停著一輛車,由於人行道窄,路過的街坊鄰居很不方便。

看到車裡還坐著一個年輕人,老爺子便過去交涉。

可是任憑老爺子苦口婆心,那年輕人仍巍然不動,後來年輕人實在煩不了了,懟到:

「老傢伙,滾一邊去吧,你是閑得慌對吧?!」

這事兒兩天後,老爺子就中風了,平開順說:

「當時父親心裡就憋著口氣,他最不能釋懷的是,自己明明句句在理啊,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連道理都不講了?」

網路有句話叫「絕對不要和傻 X 講道理」,話雖糙,可理不糙。

因為爛人、傻 X 都是來自另外一個平行宇宙,他們的價值觀和處世準則,都是和我們截然不同的,你教育不了他們,反而會身受其累。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

因此你改變不了爛人,如果他們能被改變就不叫爛人了。

就像《古惑仔》中,莫文蔚對傳教士父親的勸告:不要再動員古惑仔們信教了,這不會有任何改變,就算他們都信了教,也還是「信了教的古惑仔」。

當然,我也不是讓你向爛人屈服,而是讓你藐視他們的存在,更不要因為爛人,搭進去自己的身體、時間、精力和尊嚴。

你要相信一句古話:「惡人自有惡人磨」,對於爛人,別理他,讓他加速糜爛,就是最好的報應。

常和破事糾纏

是因為你正事太少

再說說為什麼碰到破事別糾纏,也說兩點。

1)多數破事,都是無法挽回的

「破甑不顧」的成語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郭泰正在行路中,看到一個人背著瓦罐,正走著,瓦罐突然掉落,碎了一地。

那個行路人,頭也不回,看也不看,繼續走路,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

郭泰上前問他:「為什麼你的瓦罐摔碎了,你連瞅一眼都不瞅呢?」

那人鏗鏘作答:「破都破了,再看還有毛用?」

郭泰覺得這哥們是個人才,就勸他好好學習。此人也聽從建議,進行長達十年的求學,終有所成,名雀天下。

這故事,和西方一句諺語同工之妙:「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可是多數人並不能做到這點。

老闆的責備,讓你鬱悶 N 天,見了老婆也沒好臉;

沒趕上公交車,讓你戾氣滿滿,見了同事忍不住懟上兩句;

堵在路上,燥如熱浪,你不停的按喇叭,咒罵前方的車流......

是啊,我們經常為無法挽回的破事,而一再自尋煩惱,可這不是另一種自虐嗎?

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蘭德,一次上課,給學生講了一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全班哄然大笑。

接著,開始正兒八經地講課。

沒一會,他唾沫橫飛地把剛剛那個笑話又講了一遍。

這時,幾個學生應酬式地笑了兩聲。

萬萬沒想到,教授講了一會兒課後,把之前那個故事又詳細地複述了一邊。

這次,沒有人再笑了,大家面面相覷,眼光變成詫異。

這時,霍蘭德好整以暇地說到:「大家不會為了同一個笑話,一笑再笑,可為什麼,大家卻總為同一件破事,而反覆悲傷呢?」

2)你常和破事計較,往往因為你正經事太少

我曾淘汰過一名員工,一是業績低下,二是太矯情,讓人煩。

怎麼矯情法呢?

就是感覺他天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是客戶坑了他,就是產品經理蒙了他,要不然就是外賣份量不夠,和小哥吵老半天。

最經典的一次,他在攜程改簽退票,款項在一個星期後才到他賬上,結果他差不多花了兩天,找攜程客服爭執理論,說他這1000多元,為什麼白白在攜程賬上趴了一個星期,利息為什麼不算給他。

當然,你可以說他有維權意識,但是,他花太多精力在這些破事上,而真正該做的事卻沒怎麼做,比如跑客戶,最後業績掉在安全區外,被公司淘汰。

後來我也明白,他的矯情和業績低下,本是相互滋養的共生體。

越不去做正經事,注意力就越容易聚焦在破事上。而那些破事,彷彿自帶磁場,相互吸引。漸漸你就會淪陷更多的精力,也難騰出空間去做正經事。

想起一個心理學家的說法:

每個人處理的每一件事,都是「大腦重塑」的過程。與什麼樣的事打交道,你就會不由自主地「扮演」相應的角色,直到真正成為那個樣子。

與爛人和破事糾結

往往是與自己的無能糾結

之前網上有一個故事。

一個女孩,因為牛肉麵里的肉太少,和老闆吵了起來。

吵著吵著就哭了,有好心人就勸她:不就幾片肉嗎?這種破事不值當,別哭了......

結果女孩哭得更傷心了,好心人想了想又勸:唉,這種奸商,爛人一個,不值得,別哭了......

誰知女孩還是哭,最後女孩說到:「我不是因為這破事,也不是因為那爛人,而是自己畢業了幾年,竟然還要為了碗里的幾塊肉和別人爭執,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是的,我們與爛人和破事糾結,往往是與自己無能的糾結。

就像王小波所說的那樣:「人的一切痛苦,都是源於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因此,那些爛人和破事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我們自己無能的映射。

所以,為什麼瑪莎拉蒂從不和計程車搶道,為什麼馬雲從來不關心哪個自媒體又慫了他?

你可能會問我:「我現在還沒那麼強大,就是比較無能,怎麼破?」

那你最起碼要建立自己的價值感。

什麼是價值感?

就是你要明確,自己實實在在想要的,而且願意全力以赴的事是什麼。

此時的你,注意力就會坍縮進入一個隧道當中,無關痛癢的人與事,都被視為可有可無的註腳。

正所謂,易定者無感,易感者無定。就是這個意思。

也正如,我開篇說的兩位領導,他們都能不受外界紛擾,明確照見自己要達成的價值,以及此時此刻最重要的事是什麼。這就是一種價值感。

而我覺得,下面這個故事,是對價值感最好的詮釋:

話說,肯尼迪訪問美國宇航局太空中心時,看到了一個拿著掃帚的清潔工。於是佯裝關心前去慰問:

「這位師傅,在掃地啊?」

結果,這人頭也不抬回答:「呃,不是,我正在幫助一個人前往月球。」

你看,這就是有價值感的人,對於他們來講,有些人和事,是根本不存在的。

你改變不了世界

也改變不了爛人

人之長相,分體貌和心靈。

五官之美如花開艷陽,直接;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動,需依託,靠修養方能呈現。

顏值可以美容,但掩蓋不了本色;氣質可以塑造,但脫離不了本性。

心有境界行則正,腹有詩書氣自華。

精神長相,是一種看不到的能力,這個能力決定了一個人的精神力量。

1. 會說話是一門學問,有分寸是一種修養。

「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恰當的時候說話是智慧,沉默的恰當也是一種智慧。

知道怎麼說話,知道何時說話,知道不亂說話,是一種了不得的軟實力。

子禽問墨子:「多說話有好處嗎?」

墨子答道:

「蒼蠅、青蛙,白天黑夜叫個不停,叫得口乾舌疲,然而沒有人去聽它的。

但你看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震動,人們早早起身。多說話有什麼好處呢?重要的是話要說得切合時機。」

我們常常評價一個人情商高,很會說話,其實正是因為他懂得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既不讓他人難堪,也顯得自己大方得體。

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會越快樂。

人生是由你的一言一行沉澱組成的,你怎麼說話,決定你是誰,甚至決定你過得好與不好。

口為禍福之門,懂得謹言慎行,照顧他人感受,才是智慧之舉。

2. 以貌取人真的很公平。

在朋友圈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段子:

性格寫在唇邊,幸福露在眼角。

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可見自我認知。

表情里有近來心境,眉宇間是過往歲月。

衣著顯審美,髮型表個性。職業看手,修養看腳。

一系列的觀點看起來有些絕對化,卻也頗有道理。

到了一定年紀,你的形象里就帶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歷過的事,哭過的淚和灑下的汗。

這世上,總有人好看,總有人越來越好看,為什麼不能是你?

好看,不止是膚淺的漂亮,更是舉止端莊,待人謙卑、談吐優雅…… 所有的驚艷,都來自長久的準備。

很久以前,有一個手藝人,手藝嫻熟,很多人上門買雕塑。

但他又和其他人不一樣,喜好雕塑妖魔鬼怪。

有一天,他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自己的相貌變得很醜:不是五官發生了改變,而是整個面相兇惡、醜陋、古怪。

後來,他到一個寺廟裡,找方丈求助,方丈說:我可以給你治療,但你必須先幫我雕刻100尊觀音像。

於是,手藝人就開始不斷研究觀音的神情,德性和表情,有時甚至到了忘我而代入的境界。

半年之後,當他把富有善良、慈悲、寬容形像的觀音雕塑出來後,他急忙去寺廟找方丈,對方丈說:請您務必幫我治病。

方丈沒說話,從背後拿出鏡子,笑了笑說:你的病已經好了。

這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的相貌也已經變得正氣、端莊了。

一個人若是熱情洋溢,總是面帶微笑,到老了,臉上的紋路也都是慈眉善目的。

如果一個人長期不笑,面目表情僵化,越老顯得越可怕,越沒有親和力。

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

到了40歲,你就必須具備與你的年齡、身份、社會地位相適應的言談舉止和精神面貌。

日本文學家大宅壯一說:「一個人的臉就是一張履歷表。」

你內在的素質、內在的修養決定了你外在的形象和風貌,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你前半生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學到的知識懂得的經歷,無形中都在改變你後半生的長相。

3. 善良的人,根本不會吃虧。

《六祖壇經》上說: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地。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曾子曾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這是一個邊遠的山村學校,食堂的伙食糟透了,不是白菜蘿蔔就是蘿蔔白菜,而女老師的身體很弱,於是,她經常到學校旁邊的一個小山村去買雞蛋。

賣主是個年過花甲的老太太,她叫說個價,女老師便定了5毛錢一個,其實,女老師暗中提高了5分錢,女老師家鄉的雞蛋4角5分要多少有多少。

女老師看老人可憐,沒兒沒女,只靠幾隻雞養活自己,於是每個蛋多給5分錢,這老太太可憐,女老師就做一個小施主吧。

奇怪的是老太太既不討價,也不還價,這樁買賣就這麼定了。

買過一段時間,女老師覺得老太太實在可憐,便單方面又提高了5分錢,一個雞蛋5角5分。

這回老太太作聲了,堅持不肯提價,但女老師堅持要單方面提價,僵持了很久,老太太終於接受了。

那天,女老師照舊去老太太那兒買蛋,正碰上一個蛋販子跟老太太講價。

蛋販子出6角一個的價要把蛋全收走,老太太不肯。

蛋販子說,這個價夠高了。山裡都是這個價。

老太太說,不是因為這個價,而是這些蛋要賣給那位瘦老師,人家那麼遠到我們這裡來教書,又那麼瘦,我希望她胖起來,在這個小學裡長期待下去,孩子們需要她。

女老師頓時呆了,原以為自己是個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老太太……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生命是一種回聲,你把善良給了別人,終會從別人那收穫善意。無論你對誰好,從長遠來看,都是對自己好。

一直善良下去,只問自心,不問得失,一路芬芳,已在你的身後跟隨。

4. 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

《菜根譚》中有句話:「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

在這個紛雜的社會,我們要生存,就必須要和人、和事打交道,這個過程中,把握好尺度的同時也要保留真實的自我,也就是所謂的知世故,而不世故。

這不是輕而易舉做到的,而是走過千山萬水去感悟和修鍊的結果。

蘇軾在63歲窮困潦倒之時,還寫下這樣的詩句:

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

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哪知是酒紅。

先說自己衰老,又借小孩子之口調侃,酒後的潮紅被誤認為臉色紅潤,用自嘲來排解晚景凄涼的失意。

一個人未經世故,容易在逆境中沉淪,也容易苛以待人,而飽經世故而不世故的人,見過生活凌厲,依然內心向暖。

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里說:

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

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

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5. 讓人舒服,是一種頂級的魅力。

《菜根譚》:「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為人處事,以遇事都要讓一步的態度,才是高明的人,因為讓一步就等於是為日後進一步留下了餘地;

待人接物,以抱寬厚態度對人,才是有福的人,因為給人家方便就是日後給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礎。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才華橫溢,智慧過人,可當人們讚歎他的學識淵博時,他卻謙虛的說:」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的無知。「

著名文學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去一個小城,臨行前別人告訴他,那裡的蚊子特別厲害。

到了之後,正當他在旅店登記房間時,一隻蚊子在馬克·吐溫眼前盤旋,這使得職員尷尬萬分。

馬克·吐溫卻滿不在乎地說:「貴地蚊子比傳說中的不知聰明多少倍,它竟會預先看好我的房間號碼,以便夜晚光顧、飽餐一頓。」

一句話逗得服務員不禁哈哈大笑。

結果,這一夜馬克·吐溫睡得十分香甜。

原來,當天晚上旅館全體職員一齊出動,驅趕蚊子,免得這位受人歡迎的大作家遭受蚊蟲叮咬。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們也許貌不驚人、也許才不出眾,卻在無形中有著一股別樣的魅力,讓你想要與之接近、放下心防,與之傾訴心中的秘密?

君子如玉,讓人舒服的人就好像一塊溫潤的美玉。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就像聽一曲舒緩的音樂、品一杯醇厚的熱茶、看一朵花靜靜的開放、讓時光如流水般恬淡素凈。

奧黛麗·赫本被譽為女神,不僅僅因其貌美,貌美的很多,並不能被全世界的人記住,也不是因為學歷,比她學歷高的比比皆是。

但她用她的一生詮釋了「精神長相」這個詞,她在遺言里這樣說:

若要優美的嘴唇,就要講親切的話;

若要可愛的眼睛,就要看到別人的好處;

若要苗條的身材,就要把你的食物分享給飢餓的人;

若要美麗的秀髮,在於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過它;

若要優雅的姿態,走路時要記住行人不只你一個。

這就是對「精神長相」最好的解讀。

一個人真正的資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錢,更不是學問,而是自帶的,不會隨著歲月變遷而消失的「精神長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字君 的精彩文章:

結婚4年妻子查出癌症,丈夫的選擇讓無數人淚奔:每一對夫妻都是生死之交!
「寶貝對不起!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看哭無數人……

TAG:文字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