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傳福開啟「回憶殺」:不安分的年輕人,憑著一股子闖勁,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候

王傳福開啟「回憶殺」:不安分的年輕人,憑著一股子闖勁,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駱一帆 每日經濟新聞編輯 段思瑤

8月26日,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已成立整整38年。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這一昔日的漁港小村,在創造城市經濟發展神話的同時,也孕育出了騰訊、華為、比亞迪等一大批如今在行業內舉足輕重的民營企業。

「作為年輕人,我們不安現狀,就跳出來,到了南方深圳,正好深圳有著這麼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在關鍵時間節點上,如今已掌管市值過千億企業的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頗有感慨,他告訴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創業之初目標很簡單:收入比原來在體制內工作給得多就行。

如果以身份來劃分,彼時的王傳福似乎更像一名工程師。而現在,他已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民營企業家,在電池、電子、新能源甚至軌道交通領域,擁有相當程度的話語權。

目前,比亞迪團隊已從當年的20人擴大到了22萬人。在產業變革、市場開放的大背景下,如此龐大的一支隊伍要進一步發展,未來要邁向何方?王傳福今天要考慮的,比23年前要複雜得多。

不安現狀的王傳福

與喬布斯、比爾·蓋茨一樣,王傳福也是一個對技術痴迷的創業者,不同的是,在創業之初,他並未設立多麼遠大的發展目標,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不安分的年輕人,憑著一股子闖勁,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候。

1995年,還未到而立之年的王傳福已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工作,當時這份工作在人們眼中就是個「鐵飯碗」。但王傳福對過分安逸穩定的體制內生活並不滿意,理工科出身的他,希望憑藉自己的技術實力,在深圳這座城市吃碗「技術飯」。

「那時我們也是年輕人,不安現狀,就跳出來,到了南方深圳,這裡有公平競爭的環境,又是特區。」王傳福回憶說,「當時有一些兄弟們加入比亞迪,都是放棄鐵飯碗,辭職來創業的,至少要在收入上給兄弟們有所交代。」

從體制內跳出來下海經商,似乎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特有符號。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無數像王傳福一樣的年輕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車。

「那時創業很艱苦,手上很多訂單,幾乎每年翻一倍,需要很多資金運作,擴大投資,當時銀行並不信任我們,而我們對融資又不懂。」 王傳福坦言,現在回想起比亞迪的發展歷程,充滿了艱辛與淚水。

從當初20人的團隊,到現在市值超千億的企業,王傳福認為自己和比亞迪是幸運的。「我們抓的機會還是好,不是說我們有多聰明,而是那個年代給了我們機會,只要堅韌一點、有耐力一點、刻苦一點,就站起來了。」 王傳福回憶說。

閑不住的比亞迪

改革開放為比亞迪的發展帶來了紅利。今年,改革開放已經走過40個年頭,其開放力度、開放形態也都在發生著不小的改變。面對新形勢,王傳福與比亞迪也在調整著自己的發展思路與發展理念。

熟悉比亞迪的人都知道,比亞迪此前是一個高度垂直,相對「封閉」的企業。無論做手機還是做汽車,比亞迪都採取上下打通產業鏈的模式,希望打造完整閉環。事實證明,這種自給自足的模式確實在此前為比亞迪的發展帶來了強勁動力,然而在新形勢下,該模式已與企業發展不相匹配。

「和自己比,和過去比,我們確實是變得更好的,但不能和同行比。」王傳福坦言,市場如戰場,比亞迪需要參與到和同行之間的競爭當中,所以從去年年初開始,比亞迪便進行內部改革,推行市場化,比如零部件可以從比亞迪體系外購買,也可以賣給體系外的其它企業。

這一觀念的轉變讓比亞迪嘗到了甜頭。比亞迪旗下各個零部件事業部、零部件工廠提升了活力和效率。受此影響,比亞迪希望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在更多領域尋求合作夥伴。

如果說2017年比亞迪只是試水對外開放,那麼今年該公司已大規模開啟對外合作。

今年6月,比亞迪宣布將其最前沿的「e平台」與「DiLink智慧生態系統」技術對全球汽車行業進行開放。7月,比亞迪與長安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聯合設立以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的合資公司,並在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互聯網、共享出行、海外市場等領域,圍繞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出行等方面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

9月5號,比亞迪還將舉行全球開發者大會,與諸多汽車界甚至互聯網界的大咖,就汽車智慧生態、平台創新應用開發、自動駕駛等議題展開巔峰對話。

從電池、手機拓展到汽車、軌道交通;從高度垂直到大規模對外開放,在外界看來,比亞迪似乎是一個非常愛 「折騰」的企業,而這或許和王傳福本人有很大關係。1966年出生的王傳福,今年已經52歲了,用他自己話來說,「我們這代人就是閑不住,要是真的閑下去,那才是最大的痛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