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傳福:我的夢想是以產業報國

王傳福:我的夢想是以產業報國

比亞迪公司董事局主席王傳福。王星 攝

8月26日,深圳迎來了自己38周歲的生日。 作為改革開放的實驗田,深圳自成立之日起,就吸引著四面八方的優秀人才湧向這片熱土,追逐他們的夢想。比亞迪公司創始人王傳福就是其中一員。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深圳,也沒有比亞迪。」在深圳成立38周年之際,王傳福接受人民網等媒體採訪時,講述了下海創業的心路歷程,對改革開放的感恩,以及此時此刻「心中的夢想」。

2018年7月,全球首批500輛比亞迪純電動智能渣土車在深圳規模化示範運營。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比亞迪」

1995年,王傳福辭去工作南下深圳,在一個舊車間里創辦了比亞迪。

下海創業前,王傳福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的工作,其實相當不錯,但年輕人畢竟不安現狀,再加上深圳開放、公平的特區氛圍,最終讓他做出了辭去工作,自主創業的決定。

「下海初期,我就是想著把企業穩定下來,從未想過能把企業做多大。」王傳福說,比亞迪成立之初僅有20多名員工。「辦好企業至少可以在經濟收入上,給放棄『鐵飯碗』、一同辭職下海的兄弟們有個交代。」

在王傳福的記憶中,1995年的深圳到處都亂鬨哄的,塵土飛揚,條件艱苦卻充滿了活力。

「中國人聰明、勤奮,只要有機會就一定能成功。改革開放就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王傳福認為,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深圳,也沒有比亞迪。比亞迪能做大做強,也是改革開放賦予的機遇。「我只是一個比較堅韌、比較刻苦、比較有耐力的普通人,因為抓住了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王傳福表示,讓各種要素、各路精英共同參與競爭,是市場經濟的精髓。改革開放最大的成果,是引入了市場經濟,調動了市場主體、釋放了市場活力,推動廣大企業在充分競爭中不斷前行。「充分競爭的營商環境,是改革開放帶給比亞迪最好的禮物。」

穿梭於比亞迪坪山總部的「雲軌」。比亞迪 供圖

「我首先是一名工程師,其次才是企業家」

道路兩邊是綠色的太陽能路燈,地面通行的是新能源汽車,頭頂則是快速穿梭的「雲軌」列車……這是在深圳東部的坪山總部內,比亞迪用技術打造的「新能源世界」。

短短23年間,比亞迪已經成長為擁有員工22萬人,業務布局涵蓋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領域,營業額和總市值均過千億元的國際化科技企業。

「我首先是一名工程師,其次才是企業家。」在王傳福眼裡,「技術為王,創新為本」是比亞迪始終要堅守的發展理念,而2萬多名技術研發人員,則是比亞迪最寶貴的財富。

2015年12月,《互聯網周刊》發布2015年中國智造100強排行榜。華為、中興、比亞迪位居榜單前3名。比亞迪在汽車行業中,排名第一。截至2017年,比亞迪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過2.2萬項,其中已被授權專利約1.4萬項。

「技術首先要給戰略服務,其次才為產品服務。」王傳福表示,早在十多年前,比亞迪就通過技術研發「預測」到了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正是以領先的技術和前瞻的戰略作為支撐,我們的產業布局和產品投放,才有機會做到超前和領先。」

數據顯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連續三年排名全球第一。今年1~6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2017年增長超過1倍。「新能源汽車迎來了百年不遇的好機遇。而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讓我們在制定戰略時底氣十足。」王傳福說。

比亞迪純電動大巴車隊運營倫敦153路公交線路。

「如今我的夢想,是能以產業報國」

8月23日,比亞迪與倫敦公交運營商Metroline舉行37台純電動雙層大巴訂單簽約儀式。目前,比亞迪在英國純電動巴士領域市場佔有率約50%,其中在倫敦市場佔有率超80%。

王傳福介紹,巴士是英國工業實力的象徵,也是文化的象徵。英國對於巴士的選擇向來是出了名的嚴格。「比亞迪的大巴能進入英國市場,源自產品在性能和技術上的優勢。」

多年來對技術與研發的重視,比亞迪在電池、電機、電控等領域掌握大量核心技術的同時,也有了與國際巨頭出海競技的資本。

在美國,比亞迪佔據了80%的純電動巴士市場份額;在新加坡,比亞迪組成了該國最大規模的純電動計程車隊;在泰國,101輛e6的成功交付,刷新了該國最大規模電動車交付紀錄……如今,比亞迪的產品已遍布全球6大洲、50餘國家和地區、200多個城市。

王傳福認為,傳統燃油車領域,中國汽車想進入海外市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技術創新,比亞迪在電動大巴等全新領域,卻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競爭的「出海之路」。

「如今我的夢想,是能以產業報國。」王傳福說,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一個四十年,相信我們國家會再次迸發出令世界震撼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