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在首航飛機釋壓之後:乘坐中國飛機,不必恐慌

寫在首航飛機釋壓之後:乘坐中國飛機,不必恐慌

2018年8月26日,首都航空JD5158航班,14點54分起飛由昆明飛往杭州,在飛行過程中,客艙內氧氣面罩全部脫落,後該航班於15點30分安全返航。

其實有關釋壓的問題聊過很多次,飛機釋壓屬於緊急情況的一種,但不管是飛行機組還是客艙機組都有相對應的處置程序,這些程序是每名空勤人員日常訓練、年度考核的重中之重,所以這幾天每當看到一些報道里寫到:「驚心動魄」、「劫後餘生」,我就覺得作為媒體沒必要給公眾製造這種恐慌。

但我理解,媒體之所以會恐慌,除了製造話題吸引眼球,最主要的原因是媒體本身對這個問題也感到恐慌,寫下這一篇篇報道的媒體人,自己也知道過馬路比坐飛機危險的多,但馬路之事屬於他自己可控的範圍之內,而飛機的種種狀態他完全摸不著頭腦,縱然「飛行」已經出現了上百年,但現在的人們仍然會對克服重力這件事感到擔憂,恐懼源自未知,所以感到恐慌屬於正常。

從另一個角度講,媒體的恐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航空業進行更好的完善和變革,但前提是必須要站在一個專業、公正的立場上。可悲的是,在自媒體浪潮的衝擊下,傳統媒體早也開始了追熱點的腳步,生怕錯過每一個熱點消息,錯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的十萬加,但誰又該對社交網路里泛濫的各類不屬實、不專業的消息負責?

如果用最通俗的語言去解釋釋壓問題,其實可以這樣講:除了增壓系統異常、虛假警報,真正的釋壓,可以理解為飛機「漏了氣」,漏氣為什麼會可怕?因為高空里的氧氣濃度不足以讓人類存活。那應該怎麼辦?應該用最快的速度把飛機下降到氧氣濃度足夠的高度。那麼在這個下降的過程中,沒有氧氣怎麼辦?沒關係,氧氣面罩會自動脫落。氧氣面罩能用多久?一般在12分鐘。

那麼在這個整個過程里,作為旅客你應該怎麼辦?是驚慌失措嗎?是飽含淚水嗎?是口述遺書嗎?不,都不是,你應該且唯一應該做的就是繫緊安全帶,戴緊氧氣面罩,盡量幫助身邊的人,少廢話。

為什麼要把安全帶牢牢繫緊?因為你的身體相對飛機原本靜止,在一個快速下降的過程中,如果不能跟機體保持下降速率的同步,你有可能會被拋至空中受重傷,如果只是繫上沒有繫緊,身體其他部位也會有著比其他人更高的扭傷幾率。

為什麼要先給自己戴氧氣面罩,再幫助身邊的人?因為在客艙釋壓時,留給人們的有用知覺時間極少,一個需要你幫助他戴氧氣面罩的人,在接下來的可能還需要你更多的幫助,你一定要先保證自己的存活。

任何的機械設備,高大上如航天站,普通到自行車,都有出現故障的可能。在民航業里,「民航機務」的存在就是為了在最大能力範圍內,保證飛機的各項指標正常,力求提現發現並解決問題,讓機組安心去飛,讓旅客安心去坐。但是仍然出現問題怎麼辦?按照程序處置就是,不必驚慌。

除了釋壓,要是遇到更麻煩的高空失火怎麼辦?如果是貨艙起火,人力不可及,自動滅火裝置全部用盡但火仍在燃燒怎麼辦?如果是尾部洗手間起火冒煙,旅客恐慌亂竄,導致飛機失去配載平衡怎麼辦?如果飛機客艙有人縱火,所有滅火設備均已使用,所有液體均已耗盡,但火勢仍未被控制又該怎麼辦?

你所能想像到的乘飛機最可怕的狀況,民航業都有著對應的處置方案。而作為媒體,如果對民航業感興趣,我非常歡迎你們找熟悉的民航單位進行學習,提前給公眾普及航空安全知識,而不是在事後大寫特寫劫後餘生。

甚至我一直希望媒體記者可以真正體驗一下空乘的培訓究竟是在學些什麼,也能有機會以一名空乘的身份體驗一下延誤了幾個小時後以後的京滬航班。

其實寫到這兒,還想對業內同行說幾句。這些年寫公號,我幾乎翻爛了能接觸到的所有手冊,也設想過各種髮狀況下的預案。但我仍然不敢保證自己能在飛機上解決所有的問題。我常常呼籲局方和航司,要求保障好我們的休息期,要求我們能有尊嚴的工作。但這個前提是,我們自己本身要做一個專業的、值得被尊敬的人。不管飛行還是空保空乘,做人做事都請對得起你自己。

最後,借著首都航空這起事件再次向旅客朋友們重申兩點:一,乘坐飛機,請全程系好安全帶。二,不管在飛機上遇到什麼事,都要聽從機長和空乘的指揮,請相信我們的專業能力。

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停機坪 的精彩文章:

海航的飛行員扇了海航的臉
228人全部喪生的空難,那一刻發生了什麼?

TAG:停機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