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考中狀元,卻被朱元璋狀元賜死,無辜狀元為政治和經濟買單
原標題:剛剛考中狀元,卻被朱元璋狀元賜死,無辜狀元為政治和經濟買單
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三年一次的會試開始了,大江南北的學子紛紛來到明朝首都應天(今南京)參加會試。原本考試過程一切順利,可就是禮部張榜公布錄取名單時,發生了一件大事。
01
張榜公布考試成績那天,料峭的春寒也擋不住公告欄外學子們的熱情。里三層外三層的學子將錄取名單公告欄圍得水泄不通,大家一邊看著剛剛公布的考試成績,一邊議論紛紛。
「哎呀,俺又落榜了。這可咋整啊!」一個粗狂的口音哀嘆道,一聽就是一個北方漢子。
幾家歡喜幾家愁,這不,那邊中榜的學子正在互相道賀呢。
「恭喜恭喜啊,陳安兄,中了狀元誒!」一個南方口音的學子說道。
中狀元
新科狀元連忙作揖回禮說:「同喜同喜啊,你也好厲害的呢,榜上有名呀。」
這時,一個北方學子突然說道:「哎呀媽呀,不對啊,這名單不對啊。怎麼錄取的都是南方人,咱們北方人一個都沒啊。」
一石激起千層浪,馬上又有考生說:「這次的主考官也是南方人,肯定是南方人集體作弊了。太欺負咱們北方人了,咱們告御狀去。」
02
說干就干,落榜的北方學子馬上聯名給朱元璋寫了控訴信,狀告南方學子夥同考官科場舞弊。
科舉是國家選拔人才的大事,朱元璋接到奏報,不敢怠慢,派了幾名學問與人品俱佳的高官組成調查團來徹查這次的考試情況。
科舉
然而這些高官拿到考卷後,經過多日仔細複核,發現錄取的人都是文采斐然,全部是有真才實學的人,並沒有作弊的情況。
這個調查結論一公布,馬上震驚朝野。北方的考生開始遊行示威,抗議朝廷對北方考生赤裸裸的歧視行為。
與此同時,北方的官員也開始上書,說這幫中央調查團的人和之前的南方考官是一夥的,肯定把北方人的好卷子藏起來了,專門拿差的來欺騙皇上,污衊北方人的文化水平。
03
皇上有皇上的考慮,對於朱元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制衡群臣,至於誰當狀元嘛,朱元璋才不關心呢。
朱元璋深知,南方的經濟生產水平高於北方。明朝定都南京後,更加速了南方的發展,因此南方學子的教育更好,考試比北方學子考的好是客觀的地域經濟水平發展造成的,並不是南方學子作弊。
朱元璋
然而,前不久朱元璋剛剛處理了藍玉案,這起案子里牽連的都是北方人,這讓朝廷的北方官員集團實力漸漸不如南方官員集團的實力了。而作為皇上,最忌諱的就是權臣當道,黨同伐異。
朱元璋心想「何不藉此機會,打壓南方集團的勢力,也好讓朕的皇權穩固呢。」
於是,朱元璋親自審理起這件科場舞弊的案子。推翻之前的錄取名單,重新發布了一份全部是北方學子的金榜。
之前參與了科舉的南方官員可就慘了,或被貶官,或被流放,總之都成了犧牲品。
跟著,朱元璋召見了新科狀元陳安,對他說:「恭喜你中了狀元,朕決定賜你一死。」
「啊,皇上饒命,臣冤枉啊……」新科狀元陳安的話尚未說完,已被拖出殿外處死了。想來這位悲催的狀元臨死前回憶起這場要他命的科舉,不知會不會感慨一句「我當學霸又沒挖你家祖墳,為什麼中了狀元就得死呢!」
04
這次的科舉事件,由於是南方學子和北方學子之爭,故稱南北榜案。
自此這次的事件之後,明朝的科舉制度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考試不再是全國統一划線,而是根據各個地區的情況排名再錄取,以便照顧偏遠地區的考生。
這個科舉制度也在清代延續,甚至對現代的高考錄取中的「分區劃線」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朱元璋的本意是想形成南北政治平衡的格局,至於對後世考試製度造成深遠影響,可以說是意料之外了。


※明朝太監讓官員見皇帝前先見自己,被忠臣責問:有這個道理?
※此明末名將以岳飛為榜樣,農民軍視其為閻王,不敢在他轄區內混
TAG:天涯看點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