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鄧穎超四次邀請張學良回國,張學良都拒絕?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為何鄧穎超四次邀請張學良回國,張學良都拒絕?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有句俗語說的好:「大樹千丈,落葉歸根」。中國人一直以來都對故土有著不一樣的感情,哪怕自己在異地生活的再好,在逝世之時,也希望能夠落葉歸根,埋葬在故鄉的土壤里。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感情,無數的優秀人才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從國外返回祖國,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有一個人,雖然對故鄉滿懷期望,但是卻至死都不願回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張學良,字漢卿,乃是東北王張作霖的兒子,在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之後接手東北的防務,被人稱為「少帥」。他支持全國統一,表示服從國民黨政府的領導;他在東北不抵抗日本人,拱手將東北讓出;他在西安兵諫蔣介石,要求他宣布聯共抗日,贏得全國一片喝彩;他身為民國四大美男子,與幾位佳人的愛情故事可歌可泣,為後世津津樂道。

就是這麼一個渾身充滿傳奇的男人,竟然因為兵諫的事情,被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軟禁了長達五十多年,一直到蔣經國去世之後,台灣方面才解除了對張學良的軟禁。對此,很多人都猜測,張學良一定會選擇回到東北,回到自己的故土定居,安享晚年。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張學良竟然舉家去了美國定居,完全沒有回大陸的意思。

鄧穎超

而我國政府則是非常重視張學良回國的這件事情,在他恢復自由之後一直在積極爭取,先後有數名領導人寫信給張學良,勸他回國定居。就連鄧穎超也四次寫信給張學良,勸他回國。張學良在讀到鄧穎超的信之後,時常淚流滿面,但是卻依舊沒有回國的打算,回信也永遠只有七個字「物是人非事事休」。短短七個字,道出了張學良的心酸和無奈。

鄧穎超

雖然張學良沒有做解釋,但是一些有很多人都猜測,張學良可能意識到大陸早就已經不是自己生活過的那個破碎的故土了,變得連他也不認識了。他在台灣久居,回到大陸之後可能在方方面面都不能適應新的生活,所以乾脆選擇不回去。這件事也一直讓我國的一些領導人感到惋惜。

張學良是一位飽受爭議的人物,有讚揚他的人,也有貶低他的人。我們不能否認他在決策上有重大的失誤,但是也不能磨滅他對於建立聯合統一戰線的貢獻。對於一位期頤老人來說,沒有什麼比不能回到故土安享晚年更加令人惋惜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晨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上古三大「寶刀」,第二把是日本刀祖先,第三把為上古邪器
娼妓行業為何2000多年盛行不衰?4個原因很重要,一個說出男人心聲

TAG:小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