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更是每日三省吾身

日更是每日三省吾身

今天看到一段作家楊葵在《過得去》中對寫作的描述。

寫作一道在今天,因為發表途徑便捷,造成大多數人寫起來不過腦子,隨便寫完,滑鼠一點撒出去,流於報刊或者網路。這樣的寫作又分兩種,一種是「宣洩式寫作」——純為情緒找出口;一種是「打工式寫作」——像在飯館洗盤子,完成任務而已。二者都對寫作缺乏敬畏心。

也有精心侍弄文字的,也分兩種。一種如前所述抖機靈,追求腔調重於追求內容,追求「逗」重於追求意義。還有一種,仍將寫作當正經事,孜孜以求,追求文字之美、之力量、之我手寫我心。

看罷內心一陣陣冷汗,趕緊嚴格對照,自己是否有同樣之問題。

在我內心,對好文章的喜愛一直在隨著年齡變化著。初高中的時候以為,辭藻華美是寫作的天性,文章就該排比隱喻對仗起來。因為寫作文的緣故,常常花草雲雨寫個遍,無論什麼主題都有套路套進自己擅長的「華美風格」里去。那個時候看《兒童文學》《意林》《最小說》安妮寶貝之類的青春文學太多,受很大影響。

大學後,也許是學了新聞的緣故,又或者是看的嚴肅文學多了起來,開始追求比較平實的寫法,講人話,說實話。那時候泡在圖書館或者借回宿舍的,都是按作家看。對村上春樹、太宰治、川端康成、弗洛伊德、二月河、林語堂、魯迅、柴靜、白岩松、李海鵬等等印象頗深。

其實說起讀書來還實在慚愧,今天查了一下,2017年,我國城鎮居民的紙質圖書閱讀量為5.83本,較2016年的5.60本高0.23本。而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為80.43分鐘,比2016年的74.40分鐘增加了6.03分鐘。

前幾天我還嘗試過,用兩小時讀完了一半專業書籍《長尾理論》,有150頁。也就是說,我們平均每天看手機的時間勻出一半來,至少一天能看40頁左右,紙質圖書閱讀量就會飛躍式提升。一年平均只讀不到6本書!反觀自己,現在也比讀書時候看書的頻率更低了,一年讀不超過15本,也實在是丟人。

後來慢慢覺得,真正好的文章,是能夠帶著文字的感情,走到人心裡去的。即便是專業書籍,有些作者也能將刻板生硬的概念,講得像聽故事一樣,任誰都能夠聽得懂。就像是許多武俠故事裡的大師,隱居在世,看似一個掃地僧人,其實深入淺出,一語驚醒夢中人。

反觀自己這些天每日寫作,甚至也有些稱不得是寫作了。不過是小學生般的日記體,每日因為什麼事情,有什麼感想而已。真正小說、故事的創作,恐怕不得是這樣一個小時就寫出的草率。突然也深深體會到網路作家們日更一萬字的宏大格局,是腦海中想得何其清楚才能做到嚴絲合縫的成書啊。

最終思考下來,還是更加清晰了兩件事情。

一是,日更不是寫作,日更是每日三省吾身。不需追求任何語言美,形式主義,只是自省,只是記錄真實,探索自我。也符合自己對於公號的定位。

二是,這不是寫作的終結,也不是寫作的開始。寫作還是要認真地積累和生活,還是要用心地思考和計劃。這只是寫作里釘子般的素材,木屑般的靈感而已。

這裡不是房子,房子還要從頭建起。

#日更一百天之第29天#

每日與琪樂木格一起

記錄真實,探索自我。尋找物質與靈魂的自由與平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琪樂木格 的精彩文章:

如果氣味可以儲存

TAG:琪樂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