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15歲男孩自殺留遺書字字是血:你們到底還要我死多少次!

15歲男孩自殺留遺書字字是血:你們到底還要我死多少次!

這裡是北大媽+人大爸打造的互動親子平台,

分享海量育兒知識,

為父母提供兒童成長所需精選內容,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兒以靈感

文:蘇暮

媽媽真棒碎碎念

做父母最寒心的是,傾盡所有,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仇人」。

「媽媽,當你看到這些字的時候,我已經不在了。」

這是杭州一名15歲的初二學生楠楠(化名)在自殺前寫給媽媽的遺書中的一句話。

圖片來源網路

去年2月,楠楠因為一些瑣事與母親發生口角,從三樓跳下,導致腳踝粉碎性骨折。

今年3月初,在家人「哄騙」下,楠楠來到樹蘭(杭州)醫院精神衛生科就診,住院治療。3月14日,他向護士要了筆和紙。當天夜裡,在康復治療室,這封遺書被意外發現。

從遺書中可以知道,楠楠不只一次嘗試過自殺。為什麼一個正在花季的孩子會走到自殺這個地步呢?

01

孩子絕望背後是父母極強的控制欲

楠楠說,自己從小學5、6年級就有「想不開」的念頭,只是一直沒有勇氣。去年寒假,媽媽一句話讓他徹底絕望。

「你好給我去死了」

在這之前,楠楠一直受抑鬱症影響,聽到媽媽這樣說,心裡無法承受,他選擇了跳樓,但當時只傷到了腳。

當時楠楠還為自己的衝動行為感到自責後悔,可是送去醫院後,母親的一句話又讓他感到絕望。

「我永遠忘不了(那天)在麵包車上,你邊哭邊說,辛辛苦苦的錢就這樣沒了。

我當時真的很難受,甚至有種想跳車的衝動,這樣我就會被其他車撞死,或者被碾死,但是看到旁邊爺爺的臉,我真的有些下不去這個手。」

看似是媽媽侮辱性的語言傷害了孩子,其實,讓楠楠抑鬱、自殺的根本原因是媽媽對他控制式的教育,極度的強勢讓楠楠心態扭曲。

楠楠是一個聰明、懂事的孩子。從小在媽媽的嚴格要求下,學習成績一直在提升,最好的一次考進了年級50名,班級前三名。

但所有的努力和成績從來沒有得到過媽媽的肯定,因為媽媽覺得兒子要考上好大學才能出人頭地,成績必須進入班級前10名,所以她一直逼孩子學習。

媽媽只要孩子「學習好」,忽略了孩子情感上的滿足。

楠楠曾說道:

「我每次考了好成績,媽媽都不滿意,更不會給我任何獎勵。」媽媽只會說一句話,就是「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下次應該考得更好」。

長期壓抑下楠楠不僅厭學,還越來越容易發脾氣,不喜歡和同學交往,甚至玩手機遊戲來逃避現實。

今年2月,楠楠的情況越來越糟,他還打了母親一頓。

楠楠的遭遇,讓我想起最近看的一部電視劇裡面的故事。這部在網路上大火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講述的是中國式的親子關係。

其中有一單元《媽媽的遙控器》中小偉的問題跟楠楠的驚人相似。

劇中小偉的媽媽和丈夫離異,離婚的唯一條件是兒子要跟自己。從小她對小偉強調的理念就是:認真讀書,努力考好大學。

可是小偉成績不好,他做的一切對學習沒幫助的事情都會受到媽媽的阻擾。小偉為了和同學去畢業旅行,偽造了成績單,媽媽發現後氣得要死。

偶然媽媽發現了一個可以控制孩子的「遙控器」。於是當小偉不努力讀書、犯錯、和女學生互生情愫時,媽媽就按下遙控器。時間停留在一天,小偉只能一直學習、學習。

在「遙控器」的長期控制下,小偉終於崩潰了,他嘗試過跳樓、割腕等多種自殺方式,但是每次媽媽都會用遙控器讓他活過來,最後他哭著對媽媽說:

媽媽,你到底還要我再死幾次?

現實生活中,父母手裡沒有這個神奇的「遙控器」,但是他們把對孩子的控制變成了懲罰、責罵。

這些變相的行為和語言都讓孩子身體和心靈遍體鱗傷。

02

父母的控制欲有多可怕!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

控制欲很強的人,正在悄悄改變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尤其對孩子,可能影響幾十年,甚至一輩子。

還記得今年年初爆出的「北大留美高材生拉黑父母」的新聞嗎?

34歲的王猛(化名)從小成績優異,是當年四川某地級市的高考狀元,北大生物系本科生、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

如此優秀的孩子卻用盡全力想擺脫自己的家庭。12年前,他不再回家過春節,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

他寫了一封15000字左右的信控訴父母多年對他的控制行為,他說: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的模範!」

小學班裡搞文藝演出,班主任要求穿齊膝短褲,母親卻要求穿長褲;

高中,王猛要求到外面的學校上學,也遭到了父母的拒絕;

大學前的畢業旅行,變成了父母炫耀孩子的工具;

.......

最可怕的是,父母一邊管控兒子的行為,一邊對孩子的「求助」不支持。因為調座位學習環境變糟他向父母反映,結果遭到了父親的打罵:「同桌有什麼影響?」「最卑賤的狗才想要什麼公平」「你憑什麼要求學校優待你?就憑你成績好?」

王猛覺得是父母的過度關愛、不理解,讓他有各種性格上的「弱點」,內向、敏感、不善交際。

這麼多年,王猛一直無法釋懷,他覺得那段經歷已經讓他無法與自己的認知調和。他甚至還準備到北大讀個心理學方面的博士,以解決自己長期壓抑之下的心理問題。

有時候,父母以為自己給孩子付出的就是「愛」,但沒想到,卻成了一把「刀」在孩子身上刻下了一道道疤痕,即使孩子用盡一切辦法,也很難恢復如初。

這種傷害還可能會帶給子女的下一代。

朋友小優,從小是別人眼中的「模範生」。她媽媽有一個「舞蹈夢」,所以從小就逼著小優去學舞。

學習之餘,小優都在舞蹈室里度過。小優媽媽認為,要在這個行業做到頂尖,小優就必須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

她不僅逼著孩子練舞,還極其控制孩子的飲食。小優沒做好,媽媽就罵她,說自己有多不容易。

小優心裡雖然有百般抗拒,但她還是默默忍受,聽媽媽的話。慢慢地,她已經習慣了媽媽的要求,對自己的要求也變得非常高。因為這樣,小優說自己有段時間做夢,都夢到自己在跳舞,跌倒了也不能停。

小優媽媽以為她能按照自己計劃的軌跡一步步走向成功,可是在一次舞蹈比賽中,小優的腳嚴重受傷,住院很久,醫生告訴她可能不能繼續跳舞了。

媽媽的願望破滅、小優也很傷心,對生活失去了「鬥志」,後來她讀了一所普通的學校,做了一份簡單的工作。

可是當她有了孩子,她又「活」過來了。她讓女兒延續她的夢想,學舞蹈。媽媽以前的做法在小優身上完美複製。

可是小優的女兒可沒她當初那麼聽話,她不喜歡舞蹈,所以她開始撒謊、逃課。小優發現後給孩子一頓暴打。

女兒對她說:憑什麼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讓我去做!

記得著名主持人董卿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得是什麼樣的人。

很多父母卻做著這樣一件事:自己不會飛,在窩裡下個蛋,讓下一代使勁飛。

也許孩子好不容易在父母的催促下學會了飛翔,但有一天他太累了,可能就會失去努力的激情,自我放棄。

03

愛和管教是兩條平行線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父母傳統的觀念。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有一個完美的的人生。

誰不想孩子有天生麗質的面容,深受別人的喜歡;

誰不想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每次都是班級第1名;

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考重點大學,有一份年薪百萬的工作;

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娶好妻子/嫁好老公,過上幸福的生活。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的願望沒有錯,錯的是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父母往往用控制代替了尊重、命令代替了理解,讓孩子只要撐著父母的夢想往前行,壓得喘不過氣。

孩子不是「機器人」,他有思想和靈魂。父母不要只會出「蠻力」,而不懂用「巧力」。其實,愛和管教是可以雙管齊下的,並不衝突。

我閨蜜去年跟我分享了一段經歷。她是一個公司部門的負責人,有一個9歲的女兒。

從孩子生下來,她就有一個信念:一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她變成了一個「虎媽」。

在嚴格管教下,女兒卻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學習有障礙,性格越來越內向,還經常去騷擾同學。

閨蜜覺得女兒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決定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才知道是自己的控制欲逼得孩子太緊了。

後來在老師的指導下,慢慢改變和孩子的溝通方式。

她並沒有完全放鬆對孩子的管教,孩子該學的東西還是要學,只是從以前的「只說」變成「多聽」。在關於孩子問題的決策上多詢問她的意見。

周末和寒暑假,閨蜜還會抽出時間帶孩子一起去外面玩,讓孩子勞逸結合,順便開闊眼界。

兩個人的關係漸漸緩和,女兒真箇人看上去開朗多了。

對於孩子,我們需要做的更多的是理解和尊重,接納他們的意見和觀點,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認可肯定孩子的成就。

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的就是,讓爸爸參與孩子的教育。

目前,大部分教育孩子的擔子都落在媽媽身上,責任越大,壓力越大,當壓力變成焦慮,媽媽就容易讓孩子去埋單。

孩子是兩個人的,讓他有出息是一個家庭共同的目標,所以教育好孩子應該是父母雙方共同的責任。

英國心理學女博士西爾維婭·克萊爾說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我們給了孩子生命,但並不能決定孩子的一切,他們有追逐自由和幸福的權利。

做父母的,再也不要打著愛和保護的名義為孩子套上了一把「枷鎖」,讓他們身心都受困,那種「愛」只會變成「害」!

- END -

「互動交流」

你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怎樣的?和孩子的關係好不好呢?

微信號:mamazb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貓來了 的精彩文章:

傲慢的代價:雌獅不讓年輕獅子吃肉,後者叫來姐妹們將其打成重傷

TAG:大貓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