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痛經用什麼中成藥合適?

痛經用什麼中成藥合適?

痛經

女性正值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難忍,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者,稱為痛經。中醫一般將痛經分為:氣滯血瘀、寒凝血瘀、濕熱壅滯、氣血虛弱、腎氣虧虛5種。使用中藥非處方葯治療痛經,應根據痛經不同特點進行辨證治療,依據中醫治法選擇不同藥物。





辯證選葯




1.氣滯血瘀 主要癥狀:


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少,血行不暢,血色紫暗有塊,塊下痛減,經前乳房脹痛,甚至痛不可觸,胸悶不舒,或喜嘆息,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

可選用

復方益母口服液

。 



2.寒凝血瘀 主要癥狀:


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遇寒痛甚,月經或有推後,量少色黯夾有血塊,面色清白、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脈沉緊。

可選用少腹逐瘀顆粒

。 



3.濕熱壅滯 主要癥狀: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或脹痛不舒,有灼熱感,或痛連腰骶,經血量多或經期較長,色黯紅,質稠或夾有粘液,素有帶下較多,色黃質稠有異味,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

可選用清熱調血湯

。 




4.氣血虛弱 主要癥狀:


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小腹喜按,或小腹及陰部空墜不適,月經量少,色淡質稀,面色少華,頭暈心悸,神疲乏力,舌淡,脈細無力。

可選用八珍顆粒

。 





5. 腎氣虧虛 主要癥狀:


經期或經後小腹綿綿作痛,腰骶酸痛,經色黯淡,量少質稀,頭暈耳鳴,面色晦暗,不寐健忘,舌質淡紅,苔薄,脈沉細。

可選用益腎調經湯



正確選擇非處方葯




1.復方益母口服液: 


從月經前二天開始,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2次,連服7天。 




2.少腹逐瘀顆粒: 


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袋,一日3次。 




3.八珍顆粒(片) 顆粒劑:


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片劑:口服。一次2片,一日2 次。 




注意事項




1.復方益母口服液 本品為氣滯血瘀諸證所設,氣虛血瘀者不宜。本品以活血葯為主,故孕婦忌用;月經多者慎服。忌食辛辣油膩食品。感冒時禁用。 




2.少腹逐瘀顆粒 本品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故濕熱為患,陰虛有熱者慎用。治療產後腹痛應排除胚胎或胎盤組織殘留。服藥後腹痛不減輕時應請醫生診治。孕婦禁用。服藥期間忌食寒涼之品。感冒時不宜服用。




3.八珍顆粒(片) 感冒者慎用,以免表邪不解。本品為氣血兩虛證而設,體實有熱者忌服。服藥期間飲食宜選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油膩、生冷之品。





(孫艷 解放軍總醫院主任藥師)






<END>



轉載自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公眾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微信平台長期徵稿,徵稿郵箱cjcmmxinmeiti@126.com,稿酬豐厚,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繼續給大家推薦《

大醫至簡 劉希彥解讀傷寒論

》,點擊

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




《大醫至簡——劉希彥解讀傷寒論》一書用嚴謹專業的態度,本著完全尊重原著的立場,逐條逐句解讀漢代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漢代經學的成就是以經解經,完全用經書的語境和文化背景來解。本書也繼承這一傳統,在解讀立場上本著嚴謹的態度,完全尊重醫聖立場,絕不引入醫聖不涉及的概念。力求將這本經典用現代人的語彙,清晰而準確的傳達給今天的讀者,為《傷寒論》的研究增添新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誰說中醫不會心理療法?
首席醫官——小說連載47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