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視角丨日本將承包所有幼兒園至大學學費,為了鼓勵生育徹底拼了

視角丨日本將承包所有幼兒園至大學學費,為了鼓勵生育徹底拼了


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為回答議員的提問而被眾多網友關注。




該議員質疑首相是否也認為「不生孩子這件事是十分自私的呢?」




安倍是這樣回答的??







此話一出,先不管安倍政府是否真的做到了創造「適合的生育環境」,起碼姿態先擺上來了。



老齡化和少子化社會到底有多嚴重?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今年4月公布的數據顯示:




日本今年每34秒就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每52秒有一對情侶結婚,比上年減少1.4萬對,每2分29秒就會有一對情侶離婚。




根據最新的人口預測,到2053年日本將跌破1億人口大關,而到了2065年日本人口將降至8808萬。







而日本也在今年迎來了「人生100年時代」(人均壽命越來越接近100歲),平均女性壽命為87歲,男性為80歲。每四位女性中就有一個能活到95歲,而每四位男性中就有一個能活到90歲。




由於醫療和生活條件優越,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但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生育,導致勞動力大量減少。






在日本,基本上服務業很難見到年輕人,大都是早已退休的老人在從事這份工作。像是星巴克這種年輕人消費的地方,也都有老年人在服務。





近日,日本政府召開了「人生100年時代構想會議」,目的是為迎接本國人人均100歲做準備,將「造人革命」徹底落實,讓更多的日本年輕夫妻主動的生育子女。






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




即便想生孩子,面對高額的生活和教育費用,也令很多都市男女望而卻步。




為了打消這類群體的疑慮,將「造人計劃」推向高潮,安倍政府決定:家庭收入滿足一定條件時,從幼兒園到大學,國家將承擔全部或者部分費用。




儘管日本政府殫精竭慮地弄出了個「造人計劃」,可是社會現狀和日本人對待人生的價值觀似乎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截止2017年,在日本15-39歲之間的蟄居族人數高達54.1萬人,其中80%是男性,且大多數為擁有碩士學歷的高智商人群。他們遠離社會,遠離人群,過著「大隱隱於市」的生活。




但真實的數字遠不止於此,目前至少有100萬日本人處於「失蹤」的狀態,約佔總人口的1%。




據《北海道新聞》報道,2018年1月初,在札幌市中央區,警方在一公寓內發現了兩具屍體——82歲的母親和52歲的女兒。







從屍檢結果來看,母親先離世,女兒在不久後也相繼死亡。



據鄰居說,這家女兒至少有10年沒有出過家門......全靠母親拿著微薄的退休金度日。




可能是母親因身體原因無法出門買菜,而女兒又無法獨自一人出門,兩人就這樣被活活餓死。







很難想像餓死人的悲劇,會發生在如此發達的國家。



除了「蟄居族」,日本社會還處於一種「低慾望」的狀態,無欲無求,不僅崇尚「斷舍離」的生活方式,更是對物慾,情慾,甚至性慾都減到最低。




來自日本的大原扁理現居台灣,生活在大城市的他每個月工資大約4500元人民幣,沒有手機,不用上網,除了吃飯、買書之外,每個月還會剩下一部分錢。完全不會有大量購物的需求和慾望,就是一個人靜靜地享受生活。







他不想成為一個工作的機器。




大原扁理表示:在東京的時候,在便利店、圖書館、工廠都工作過,每天最多工作12個小時,最多一個月掙大約1萬3人民幣。但是他每天都很想辭職,他認為工作只需要滿足自己生活就好,如果工作更多,就會失去人生的意義。




在日本這種低慾望的社會,既有無數的「蟄居族「,還有那些對生活無欲無求,坦蕩面對自己的人。即便是社會條件充足,他們大都也無生育子女的意願。







誠然,社會現實可能是年輕人是否生育子女所要考慮的第一大因素,但是對於生活和人生的思考與權衡,又何嘗不會影響年輕人生育的決定呢?




畢竟,從來沒有一門課教我們「如何為人父母,如何為人子女」。





包括小編在內的很多年輕人,外出打拚既要面對嚴苛的市場競爭,又要考慮以後的人生規劃。身邊很多朋友都說:




「生活已然如此艱難,還要帶一個孩子,如果不能為他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保障,為什麼要把他生出來遭罪呢?」




這讓小編想起了最近知乎上的一個熱搜: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最大的謊言?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是謊言,而只是用錯了對象。




其實起跑線捆綁的不是沒日沒夜努力學習的孩子,而是那些家長,家長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去供孩子讀書,參加各種實踐活動,見世面。




他們還會面臨被繳納高額智商稅的危險——




有多少家長被開發兒童右腦這個巨大的騙局忽悠過!







還有的家長將自己不聽話、不聽管教的孩子送去「治療」。







還要面對教育費用不斷高漲,培訓課,課外班,一個月掙三萬可能都不夠孩子一個暑假的花費。







面對媒體鋪天蓋地對傳統教育的批判,80後,90後猶豫了,他們焦慮自己的未來,也焦慮下一代的未來,他們從來都不是自私的人。





如果說婚姻是我們想聊但又害怕聊的話題,那麼生育可能是大多數人「一閃而過」的念頭。




慾望、愛情、性和生活,雜糅在一起成為都市人靈魂與肉體。




何去何從,如何抉擇?




到底是選擇被「生兒育女」的道德綁架,從而餘生都要背負還貸,教育子女的壓力;還是選擇「自私到底」,兩人相伴孤獨終老。







上帝創造的每一種情感都有它各自的意義,彼此之間無法相互替代:子女一場,相戀一場,師生一場,路人一場……人生未必十全十美,花未必開好,月未必圓。




日本政府鼓勵生育的政策無疑是給都市中疑惑的年輕人一次」強心劑」,但也只是試著減少他們身上的負擔,增加對未來的勇氣。至於選擇和決定權,還是在日本人自己的手中。




小編想到莫言小說《蛙》中的一句話:




生育繁衍,


多麼莊嚴又多麼世俗,


多麼嚴肅又多麼荒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仙貝旅行 的精彩文章:

夏季去日本,一定要做這8件浪漫的事!
視角丨這個日本人賣了一輩子假貨,谷歌卻用首頁向他致敬!

TAG:仙貝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