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家長這樣做,孩子不受傷,父母不憂心

家長這樣做,孩子不受傷,父母不憂心

家長這樣做,孩子不受傷,父母不憂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類似的事,成長過程中聽到一些特別刺耳的話,很多年後想起,依舊刺耳:


⊙ 一看到你特喪的樣子,帶著哭腔的聲音,就會感到很泄勁。

⊙ 我不是特別看好你考這個特長生,還是好好學習文化課吧。

也有一些溫暖的話,現在想到也很感激:

⊙ 無論你怎樣,你都有我呢,怕什麼。

⊙ 到了明天,就會好起來,活蹦亂跳去上學。

⊙ 你還是很有潛質的,要加油哦!

⊙ 沒問題的,去做吧,你一定可以。

武志紅老師講:願你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

我有時常常想,我們是因為那一小束光,一小撮給你溫暖激勵的人,和一剎那短暫美好的時刻,而走過大多混亂迷茫艱辛的歲月的。

當我們心智成熟時,就會暗暗告訴自己,不主動傷害別人,不去打消他人對生命的熱情、對未來的好奇心。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直到我們自己有了孩子,才更深知,給他(她)鼓勵,激發熱情和創造力有多重要。而任何可能打消孩子積極性的話,永遠不會講。

因為,沒有一個孩子天生想當差生,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表現被大家看到。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美好的明天,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活得更成功一些。

因而,讓孩子的努力被看見真的非常重要。

對孩子說過冷言冷語的大人可能不知道,一句話,或一個否定的神情,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尤其是對那些心理素質不好,低自尊、低成就,又十分渴望獲得認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在內心裡努力找尋一個可以讓自己獲得掌聲的平台——那是他們生命熱情的來源。只要對生命懷抱熱情,就能擁有繼續向前的力量。

家長這樣做,孩子不受傷,父母不憂心

有個朋友在烘焙事業上做得有聲有色,訂單總是接不完。忙碌之餘還得抽空去聽講習課程,花錢學習新技術。他告訴我,小時候,他在課堂上總是很挫敗,後來就從國中一路睡到高職畢業。

他說,學生時代,老師只教進度,不教讀書方法,他不得要領,考不好,當然興趣缺缺。後來國中導師特別安排他去技藝班,學習烘焙,改變了他的一生。

每次做了蛋糕麵包帶回班上,同學搶著吃,讓他有面子極了。導師更是對他贊下絕口,說他的商品未來肯定會大賣;即使他知道,導師的稱讚太誇張,畢竟當時他的作品還上不了檯面。

現在,他在課堂上總是十分專註,筆記抄得整整齊齊,還研讀許多參考書籍,連外文書都有。許多學校、機構部邀他去授課,有誰還會說他是個不會讀書的孩子呢?

朋友在學生時代學習成績總是敬陪末座,卻在十幾年後,像個海綿般不斷吸取新知、積極向學,彷彿換了個人似的。為什麼?最重要的關鍵,來自於他對生命始終抱持著熱情。因為,在他的世界裡,有著讓他能夠大展長才、盡情揮灑的舞台,同時,通過全心投入而獲得掌聲、受到肯定,這番成就驅使著他付出更多,自然願意克服學習上的任何困難。

永遠記得,孩子和我們一樣,都想被別人看見。

家長這樣做,孩子不受傷,父母不憂心


請收回你的「還不都是為了你」

愛不是勒索,不要向孩子索求你失落的情感和關注

言傳身教是很好的家庭教育。在一個家庭里,大人向家庭成員表達感謝與肯定,孩子也能從中學會體貼地觀察他人的任何微小善意,並表達欣賞與感謝。

但是大人也要覺察到,不要向孩子釋放「你欠我很多」的信息。因為,你知道,孩子並沒有欠你什麼。孩子需要的是被教導如何感恩,而不需要為你內在的委屈負責。

大人,唯有自己長大了,才能給予自己足夠的肯定,見證自己的付出,欣賞並讚美自己的努力,而不要試圖去向孩子索要你曾失落的情感與關注。

家長這樣做,孩子不受傷,父母不憂心


學習不操控孩子

真正的互動,來自心態開放的尊重

想一想,在職場上,如果上司從不願傾聽下屬的意見,只是不斷地下命令,或是指責批評,做下屬的當然也只能一個勁兒地點頭,拚命說:「好、好、好,我知道了!」這種情況也難以判斷,下屬到底是真的知道了,還是在敷衍上司?

當你不想與某人有過多互動,又不想撕破臉弄得大家都難堪時,就會很自然地消極配合。大人如此,孩子當然也會如此。

當老師或家長,發現孩子出現消極配合的言行時,得立刻意識到自己是否曾釋放出操控的意圖。然後,請坦誠地對孩子說:

「我能感受到,你也許不太想跟我談,因為你覺得只能照我說的做,沒有別的選擇;只能談我想談的話題,不能說別的,是嗎?」

接著,你可以這麼告訴孩子,表達你的開放心態:

「我很抱歉讓你有這種感覺。我很想多了解你,與你討論你現在面臨的困境,甚至給你一些幫助。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告訴我任何你想說的。然而,想說也好、不想說也好,我都尊重。如果你願意說的話,想多說一點、少說一點,也都可以。」

最後,別忘了讓孩子知道,你非常尊重他:

「那些不想讓我知道的事,可以留在你的心底就好,我不會再追問。」

孩子們是敏銳的,當他們聽了這些話,真正感到被尊重時,就願意侃侃而談,真誠回答我所提出的問題。

而你可以感受得到,和孩子之間不是在爭奪談話的主導權,而是在朝向讓對方變得更好的目標下,真心地貼近彼此。

家長這樣做,孩子不受傷,父母不憂心


做系統中最有彈性的人

所有的改變,都來自對現狀的不滿;而最有彈性的人,往往是最能打破系統現狀、改變系統互動的人。

作為大人,如果對孩子的現狀下滿,希望變得更好,應該認真反思,是否有些孩子的問題源於自己;那麼,首先需要改變的是自己,而非孩子。

尤其是那些我們明明知道「這麼做才正確」,卻又無法做到,並且一再反覆出現的念頭與行為模式,很明顯地透露出,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或者與伴侶的關係中,存在著需要好好被檢視、處理的議題。

或許,這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靜下心來向內檢視自己,或與另一半好好討論,甚至尋求專業協助,走上療愈之路。

改變,從自己做起。清楚地意識到我們所背負的包袱,是如何地加諸在婚姻與兒女身上,同時打破舊有的思考與行為模式,調整自己。

做系統中最有彈性的人吧!改變,從此發生。

千萬別期待你的孩子會先做出改變,因為他只是個孩子:更別奢望你的另一半有一天會懂,因為他的行為模式也已根深抵固。


以上內容根據陳志恆著《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整理而成,北京紫圖圖書出品並授權發布。圖片來源:veer圖庫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