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畫家李國選油畫作品欣賞

畫家李國選油畫作品欣賞

李國選,1948年生於吉林長春,53年隨父母定居北京文化古街琉璃廠榮寶齋旁,祖籍京東三河縣。少年考入北京市少年宮(景山)國畫班學習,筆墨基本功的訓練,為以後的藝術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73年調入總後勤部西安203部隊文工團任舞台美術。由於工作之便舞台速寫成為我當時的主業,因而提高了捕捉人物神型的塑造能力。1975年調入西安碑林博物館複製部任美工,師從範文藻先生學習唐墓壁畫臨墓工作。80年始經常拜見陝西美術界大家,石魯、何海霞、修軍、方濟眾等先生,尤其受方先生教誨頗深。當時畫風以宗「長安畫派」為榮,故多數後學者均師從之,其口號為「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臨摹古人大家墨跡大下功夫。1988—1990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研修中國古代美術史。1984—1998年以來,一直為秦俑博物館繪製原大複製品銅車馬的彩繪,共繪製五六套之多。1991年為秦俑赴日本展繪製秦始皇造像,赴美國文物展李賢墓、永泰公主墓《宮女圖》參展。1994年秋隨「大唐長安展」赴日本京都博物館展,摹李賢墓壁畫5件參展。97年為北京國家博物館赴英國文物展摹繪敦煌唐代藻井壁畫,新疆克孜爾石窟唐代絹畫《侍女對弈圖》、內蒙古和林格爾漢墓《廚炊圖》、密縣打虎亭漢墓《樂舞百戲圖》各一件參展。同年創作《良馬圖》參加北京國際中國扇面展。創作《牧馬圖》參加四川美協舉辦的赴歐洲美展。

歷年在各類刊物雜誌發表論文:《唐代馬球運動小考》、《唐墓壁畫臨摹材料及技法研究》、《唐代墓室壁畫之研究》、《李賢墓馬球圖等三幅壁畫賞析》、《論唐墓壁畫的藝術風格》、《唐墓壁畫述論》等等。本人藝術傳略已輯入《中國當代美術家辭典》。

油畫作品欣賞

名稱: 雪山

尺寸:51x75cm 1998年

名稱:老樹

尺寸:51x75cm 1998年

名稱:野花

尺寸:75x52cm 1996年

名稱:瓶花

尺寸:39x36cm 1999年

名稱: 水邊楓樹

尺寸:100x100cm 1999年

名稱:荷塘

尺寸:39x39cm 1997年

名稱:菊

尺寸:74x50cm 1996年

名稱:瓶花

尺寸:73x51cm 1999年

名稱: 宮女

尺寸:36x30cm 1999年

名稱:大唐宮女

尺寸:62x48cm 1998年

名稱:大唐宮庭人物 (局部一)

名稱:大唐宮庭人物 (局部二)

名稱:大唐宮庭人物 (局部三)

名稱:大唐宮庭人物 (局部四)

名稱:大唐宮庭人物 (局部五)

默耕堂的藝術苦旅——李國選先生及其繪畫芻議

文 / 陳亞洲

當一位繪畫者創作一幅作品時,他試圖表達什麼?傳遞什麼?甚或在他的潛意識中思考什麼?追求什麼?總會或多或少地流露在其作品的色彩運用、行筆技法或謀篇布局中,這無疑是作者的藝術追求所在。這種追求的前提,勢必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之上,進而對生活有所透徹的感悟,方能邁出創新的第一步。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長安畫派的「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藝術創作要率,應該是振耳發聵的。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常務理事、陝西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李國選先生便是這個畫派的踐行者和傳承者。縱觀李國選先生的畫作,承襲傳統、走向生活,最終達到藝術再現,是其對藝術創新的苦苦追求。正如他自己所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龐大的文化范籌。民間、民俗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而文人士大夫等文化是流。源與流相互統存,尊重和吸收源的博大,其流才能得以發展和壯大。」

年過花甲的國選先生對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有著深厚的造詣和獨特的感悟。他十餘歲時便在北京「少年宮」國畫班正規學習,對繪畫如痴如醉。在他年少時看到徐悲鴻的畫作時,便成為徐悲鴻「故居」里的常客。「經常以朝拜者的心情,三番五次地前去觀摩學習,乃至後來,對其每個陳列室的作品,已經了如指掌。是回家後,通過默寫完成的。不僅如此,每次參觀時都會產生新的理解和感受。涉獵藝術領域寬范,素描、油畫、國畫樣樣精通,達到很高的藝術水準」。(李國選《我的藝術理想》)。為著藝術的厚積薄發,他將自己的畫室命名為「默耕堂」,其價值取向一目了然,這便與當今的「浮躁文化」構成了鮮明的對比。

藝術的創作與創新,絕非如經濟般一步兩階或數階,早始晚成,一蹴而就,它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割捨或拋棄「名、譽、利」的困擾,遠離「喧囂、庸俗、偽高雅」的虎視眈眈,嘔吐浮躁的一切反胃物,只有這樣,才能對藝術的真諦有點滴切膚,才能呈現出有自己獨到思想和刻意追求的藝術精品來,李國選先生正是這樣一位「幾十年筆耕不綴,六十餘年的生命歷程一直與藝術為友,相伴至今,不停步地探索著新藝術樣式表現的可能性」(李國選《我的藝術理想》)的藝術家。謙虛的國選先生從未把自己置身於藝術家的行列,他自噱自己為一個「臭皮匠」,這自然緣於他曾經在甘肅山丹軍馬場生活經歷。

上世紀六十年代,國選被做為一名知青從北京來到山丹軍馬場,從事「最臭」的皮匠工作,但這並沒有阻止國選先生的藝術追求,反而使這成為他藝術的汲養地。青青的原野、橫亘的祁連、皚皚的雪峰、奔騰的駿馬,無不觸動著國選先生的每一根藝術細胞,就是在這個被大多數人看作是蹉跎的歲月,國選先生卻淡泊明志,不怨天尤人,以自然、爽朗的心態深入生活「體驗採風並為其畫了不少速寫」,「這一切的革命美術實踐活動,使我的繪畫技藝得到全面培養和大步提高。那時,我的理想其中藝術的成份已經淡化。當時,我的一切行為和思維均集中在如何早日能把我這一臭皮匠變為專業的畫匠」 (李國選《我的藝術理想》)。正是在這一時期,不刻意追求藝術,不想成為藝術家的國選,完成了他的早期作品《雪夜出診圖》、《風雪牧馬圖》等,參加軍隊美展,引起關注,隨後被調入總後勤部西安203部隊文工團任舞台美術。畫匠國選默默耕耘的成效初現端倪,由此開始叩擊藝術殿堂的大門。

如果說,在這之前國選先生主要精力是投放於生活的採風和繪畫的基本功上的話,那麼,從1975年進入西安碑林博物館工作後,國選先生確實被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文化所震撼,尤其面對歷代名家的真實畫作,使國選先生倍感前人對藝術的理解與運用的深厚,這應該算他是探索傳統繪畫藝術的濫觴。至此以後的藝術生涯中,國選先生開始了唐墓壁畫的臨摹,參加了北京故宮 「中國古代青銅器展」籌展,並於86年參與了中國古代書畫專家鑒定組對北京故宮收藏古書畫鑒定工作,有幸目睹了故宮館藏萬餘件古代書畫珍品,還先後赴敦煌莫高窟、榆林窟考察學習,並做臨摹,倘佯於這得天獨厚的藝苑寶庫,使國選先生的藝術之筆飽蘸了古代優秀文化的濃墨重彩。特別是唐墓壁畫所表現出來的大氣與華貴,給國選先生的藝術靈感是棒喝的敲擊,以至於沉醉其中,最後以臨摹唐墓壁畫為終極的工作選擇。

我於今年二月在「張懷太子墓「的墓道中佇立良久,那裡的壁畫,就有國選先生的復原臨摹,我實在辯不出它們與原來的真跡區別何在?也許,只有國選先生對此的詮釋你才能有所理解,他說:「唐墓壁畫的臨摹工作,應看作是面對壁畫在與唐人的對話。這是對印刷品畫冊臨摹時的感受決然不同。因為,面對原壁時的直觀感受強烈、彷彿讓我體會到當時唐人畫工們面對素壁時的從容和自信,以及他們作畫時,運筆時的起、承、轉、折的「用筆」特點,均顯現無疑。這隻有數十年的深入其中,並認真感受其內涵,才有可能摹寫得接近原型的藝術表現精神」。從這一感嘆中,我們似乎看到了國選先生的藝術想像已經跨越時空,與唐朝藝術家的靈感碰撞出了強烈的火花。這火花西渡美國,東渡日本,大放光耀!

1991年作者為秦俑赴日本展繪製秦始皇造像,赴美國文物展李賢墓、永泰公主墓《宮女圖》參展;1994年秋隨「大唐長安展」赴日本京都博物館展,摹李賢墓壁畫5件參展。在日本期間曾為京都佛教大學三年級學生講「唐代壁畫藝術」,該校收藏壁畫、水墨畫各一件。神戶博物館收藏唐墓壁畫一件,京都「橋本關雪紀念館」收藏壁畫一件,水墨畫三件;1997年為北京國家博物館赴英國文物展摹繪敦煌唐代藻井壁畫。數十年的臨摹,使國選先生對唐墓壁畫有了理性的認識和理論的研究,他先後寫出了:《唐代馬球運動小考》、《唐墓壁畫臨摹材料及技法研究》、《唐代墓室壁畫之研究》、《李賢墓馬球圖等三幅壁畫賞析》、《論唐墓壁畫的藝術風格》、《唐墓壁畫述論》等重量級論文。這些收穫,無疑是作者藝術造詣日臻成熟的標籤!

國選先生的藝術探索遠遠沒有停止,用西洋油畫的形式來代替中國傳統的水墨壁畫,大膽著色,厚重艷麗,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真可謂藝高人膽大。國選先生的這一獨創,為中西繪畫的交融與溝通,開闢了先河。

藝術的深厚積澱不只是臨摹與複製。表現生活,給人以啟迪和思考,這是藝術的要求,更是一名藝術家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國選先生在表現現實生活方面,從來不是閉門造車和無病呻吟,而是深入山野溝壑、農家小舍,走入現實生活之中。廣袤的西部山水是他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從隴右的山丹軍馬場到陝南的峭峰幽谷,從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到灕江的青山碧水,無不留下了國選先生的足跡。藝術的積澱到一定時候總會外溢或噴發,國選先生在這個時候的創作,已達到了「胸無成竹」「恣意揮灑」的階段。濃墨重筆,虛實相間,開始顯現出從具象向抽象進發的探索,與他臨摹壁畫的細緻入微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風格,這應該正是作者藝術創作激情的外露。國選先生在回顧這個時期的創作時說:「這一時期,我的創作比較注重藝術形式感的研究和探索。在一些作品的表述中注重其精神性的顯露和揭示。平鋪直敘的描繪方式少了許多,更不願。因為我已經認識到藝術的本質不是再現生活表象,而是表現對生活的獨特認識。藝術是精神物化的產品,當藝術的表現進入較高境界時,一定是顯現出精神層面上的高度,這是必然中的自然」。

法國畫家雷諾阿曾說:「繪畫不是供觀賞,而是要和它一起生活的」。的確,國選先生的創作,就是在原始生活的基礎上,對原始生活作藝術的寫照,絕沒有做膚淺的渲染和粉飾,而是勇敢地直面生活的慘淡和重壓,卻又給人以希望和挑戰,鼓舞內心的抗爭與堅忍不拔。作品《山野樵夫》中的樵夫,儘管深處群山低谷,身負生活的重壓,在整個畫面中處於最下方,所佔比例甚小,但他依然頑強行進,絕不彎腰,誓不低頭,給讀者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作品《少女》中的農家小女,以其羞澀的外表掩飾不住內心的嚮往,含蓄地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憧憬;作品《裸體》極致地宣揚了「豐肥而不臃,典雅且端莊」的審美理念,大有唐朝仕女的韻味,寥寥數筆,健康乾淨,層次分明,絕無雜念;作品《月?山》是典型的抽象畫,想必是作者對養育他藝術沃土的支離夢境給一個整合吧!在一次與國選先生的談話中,國選先生說:藝術首先是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必須有自己獨特的創新,也就是要有自己的特點,正如你寫的文章和賈平凹的文章相比,人們不看署名,只看文章就知道,哪個是賈平凹寫的,哪個是你寫的,這才是你自己的東西;我們畫畫也一樣,人們一看畫,而不用看姓名,就知道是誰的作品,這才有了自己的特點,才算是自己的藝術特質。

正是基於這一認識,國選先生從1995年始,便集中精力研究水墨畫馬,至今已實踐十餘年時間。上溯他的畫馬情結,從軍馬場與西部雄健駿馬的生活,到大唐汗血寶馬的臨摹,國選先生似乎一生都離不開馬對他生活的侵襲和思想的撞擊。他畫了不少關於馬的作品,這些馬,似乎都有一種張揚的個性,奔放而不失柔情、雄健中透露著靈秀,既有大唐寶馬豐厚敦實的英姿,又體現出西部良駒矯健活潑的身影,給欣賞者提供了無限遐想的空間,達到一種熱情向上、積極昂揚的勵志之美。經過數十年對畫馬的實踐與研究,國選先生提出了「倡雄悍之氣,除綺靡之風」的畫馬藝術主張,從這個主張出發,他日日勤勞耕耘,不畏艱難,持之以恆,所想要表現的「雄渾而強悍的黑馬」已初露端倪。這可以把國選先生所畫的馬和徐悲鴻先生所畫的馬加以比較,兩者區別顯明,風格迥異。但作者並未因此而止步,他說:「中國自古至今,畫馬者眾多,高手如林,要想佔一席之地,談何容易」。因此,他「向歷史縱深去追尋」,「幾十年來,我在藝術的海洋中恣情暢遊,藝術表現方法上,傳統與現代,中西藝術結合等花樣不斷翻新,害怕落後於時代」(李國選《我的藝術理想》)。我們有理由相信,堅忍不拔的國選先生一定會在藝術的海洋中繼續孜孜以求,「那雄渾而強悍的『黑馬』藝術理想,一定會得以實現」!

當我們打開《中國美術家》官方網站時,驚喜地看到,李國選先生在「國畫」和「油畫」的諸多畫家中排名第一,這實在是國選先生汗水堆積的基座,不能不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不久前,李國選先生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這無疑為國選和他的同仁們的藝術交流搭起了溝通的平台。李國選先生的默默耕耘,必將會拂去 「功利」與「浮躁」的侵擾,如一匹頗具時代精神的雄悍黑馬,從西部這片黃原沃土出發,馳騁於華夏大地!

編輯 趙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道典藏 的精彩文章:

心隨所欲 不逾矩——李斌山水畫近作印象
心靈的回歸——畫家李斌山水藝術談

TAG:觀道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