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100 歲的 René Le Coultre 逝世,他推動了石英錶的全面普及

100 歲的 René Le Coultre 逝世,他推動了石英錶的全面普及

WWD

Worn & Wound

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上周六,積家(Jaeger Le Coultre)聯合創始人 Antoine LeCoultre 的孫子 René Le Coultre 在瑞士納沙泰爾(Neuchatel)的家中逝世,他在三周前剛度過了自己 100 歲的生日。







René Le Coultre 不是一個很讓人熟悉的名字,雖然他的家族很顯赫,1918 年出生於米蘭的他本人也是一輩子從事鐘錶行業,但他專註於做內部的事情,並不太拋頭露面。他在 1958 年到 1971 年當中擔任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的技術總監,1971 年到 1989 年在勞力士的日內瓦研發部擔任總監崗位。




在這兩段比較長的時間當中 René Le Coultre 還做了一些別的事情,這讓他以更直接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比如世界上第一款石英錶的誕生和推動石英錶全面普及的功勞就算到了他身上:

1962 年,René Le Coultre 在納沙泰爾建立了「電子錶中心」(Electronic Watch Centre)

,當時拉攏了包括歐米茄、伯爵和百達翡麗等 20 多個品牌一起推動研發,目標是跟進當時已經開始有的石英錶的趨勢,帶來可靠且可以量產的石英錶產品。







隨後

在 1966 年,René Le Coultre 牽頭髮布了 Beta-1,這是史上第一款石英錶的原型

,之後有了 Beta-2 等,到

1967 年的 Beta-21 成為真正意義上第一款被量產使用的石英錶機芯

,IWC、歐米茄、伯爵、勞力士、百達翡麗等品牌都陸續推出了採用 Beta-21 機芯的石英錶,發布時間分布在 1969 年到隨後的 70 年代當中,當中不少表款現在也成了收藏品和拍賣品了。




歐米茄 Electroquartz,採用 Beta-21 機芯。1970 年





採用 Beta-21 機芯的百達翡麗 Reference 3587。1969 年



需要提一句,石英錶現在變成了廉價的代名詞,但並不是這樣的,好機芯好石英錶仍然有收藏價值,只是現在的表商選擇了更現實的另一條路。




某種意義上,René Le Coultre 不僅推動了石英錶的全面普及,他也讓瑞士鐘錶業守住了自己的地位,因為日本的精工早在 1958 年就開始推動石英鐘的研發(石英鐘是在 1927 年被發明的),並在 1969 年 12 月發布量產的石英錶 ASTRON 35SQ——瑞士方面和精工兩邊都宣稱自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石英錶」,這個爭議延續至今(兩邊也沒專門吵這件事,只是兩邊都說自己是「第一」。瑞士這邊應該是按 Beta-1 的時間來算的)。





精工 ASTRON 35SQ,即便以現在的審美來看,也還是很漂亮





延伸閱讀:

在 1964 年的東京奧運會時,得益於東道主身份,精工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非瑞士品牌的奧運官方計時提供商——隨後日本公司成為瑞表陣營無法忽視的對手,之後精工還從 1978 年開始連續贊助了四屆世界盃。





2017 年初,和瑞士電子與微技術中心和 Swatch 合作帶來的世界上最小的藍牙晶元




之後到了

1984 年,René Le Coultre 參與組建了瑞士電子與微技術中心(Swiss Center for Electronics and Microtechnology)

,這是個非盈利性質的研究機構——後來這個機構也取代了 Electronic Watch Centre 的位置——現在它承載了瑞士鐘錶行業面向未來、突破自我的重任(

去年 Swatch 說要做自己的智能腕錶操作系統

的時候,就是和這個機構的合作)。這麼說起來,René Le Coultre 來到這個世界一整個世紀,他不僅塑造了現在,也留下了未來。




//



- 還有這些你可以看看 -








//



和我們一起工作!【2018 秋季招聘】點這裡!


編輯、記者、市場、運營、設計師和行政等崗位開放中


簡歷和作品/案例郵件 

hr@toodaylab.com

,24 小時內回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想生活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男孩子們越來越精緻,CHANEL 也要推出首個男士化妝品系列了
三星 Galaxy Note9 在中國的發布會,智能家居可能是最被忽略的部分

TAG:理想生活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