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醫患互信先從「認真」做起

醫患互信先從「認真」做起

不久前,一位患者與醫療單位發生了一場信任危機。一患者心臟不適住院一日後,院方以預交款用完為由催促患者交款。此時,患者認真起來,核對「一日清單」後發現,安全型套管針被用了兩支、類風濕因子測定被驗了兩次……粗算下來,重複計費和誤計費項目多達10處。經與院方多次核對,終於使救命錢重回賬戶。

醫患互信漸失,是社會誠信缺失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反映,醫患互信既是社會誠信體系的一部分,又有其特殊性。要使失衡的天平重回水平,需要醫患雙方先從「認真」二字做起。

不可否認,醫患互信漸失醫生自身及其管理部門負有責任。比如有的醫院以醫生創收作為醫生收入分配的依據,導致大處方、大檢查,破壞了患者信任醫生的基礎。社會傳言,處方與醫生的獎金和提成掛鉤,使很多患者看病時對醫患關係都抱有「刀俎」與「魚肉」的心態,各種猜忌遮掩了信任的陽光。

大環境改變還需時日,醫患互信不妨先從「認真」做起。上述案例中,如果醫生下醫囑時認真一點,何來兩支安全型套管針的錯誤?護士核對清單時認真一點,哪會有兩次類風濕因子測定的失誤?對醫方而言,認真是一份責任,多一份認真,就能多獲取患者一份信任。

要重建醫患互信,筆者認為,首先要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改善群眾看病就醫感受為出發點,圍繞群眾看病就醫感受最強烈、反應最突出的醫療服務問題,通過改造設施、優化流程、完善措施、科技支撐、突出人文、建立機制等,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其次,在醫患互信缺失的大環境中,醫患雙方假如都能從小善做起,醫者認真對待患者,換位體味患者就醫不易;患者認真對待病情,理解醫學發展和醫療技術存在的不足。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日久天長,醫患關係自然變得融洽。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肚臍右邊疼可能是這些病
北京市擬出台鼓勵政策:收住不能自理老人最高每床月補1050元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