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853年、1856年、1860年,太平天國那一年北伐取勝概率最高?

1853年、1856年、1860年,太平天國那一年北伐取勝概率最高?

1864年7月,歷時14年之久的太平天國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最終歸於失敗,天京被攻破,幼天王洪天貴福、忠王李秀成、干王洪仁玕均在城破後不久被俘虜。曾幾何時,太平軍在大江南北縱橫馳騁,從金田一路打到南京,隨後揮師北伐、西征,連戰連捷,幾乎將清王朝推向了滅亡的邊緣,國際社會都認為洪秀全的成功只是時間問題,毫無懸念。事實亦是如此,在享國14年里,太平軍在1853年、1856年、1860年均達到軍事上的一個頂峰,並且名將如雲,具備充足的實力和大清逐鹿中原。那麼,在這三個時段,太平天國那一年揮師北伐取勝的概率最高呢?一起來看看。

一場戰爭的勝利由多種因素決定,天時、地利、人和、戰略、後勤、外援,均是不可或缺,這是制勝對手的有力法寶。在此,「縱橫國史」就從上述六個方面談談那一年揮師北伐取勝的概率最高?

首先,我們來看下1853年的太平天國。1853年2月,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等率領主力大軍水陸並進開道,隨後六十餘萬太平軍及其家屬順著長江而下直抵金陵。1853年3月,林鳳祥率先攻破儀鳳門,然後直奔內城攻擊八旗兵駐地,不日南京全部為太平軍所佔據。定都南京後,在政治經濟上,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全國不分男女,一律平均分配土地,短期內極大地提高農民參加革命的熱情。軍事上,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率領兩萬廣西老兵北伐;賴漢英、胡以晃、曾天養、韋俊、林啟榮等率主力西征,擴大天國的地盤。

在太平天國迅猛發展的同時,清王朝則正在走下坡路,正規軍八旗和綠營名義上有八十萬,但幾乎無一用處,對太平軍只敢尾隨而不敢進攻亦或是繞道截擊。欽差大臣向榮、和春、琦善、張國梁等在天京周圍建立的江南、江北兩座大營基本上以防禦為主,很少主動向太平軍進攻。此時,若是洪秀全捨棄南京,率領主力大軍直接北伐,勝利的希望非常大。要知道,林鳳祥、李開芳北伐時,清王朝在北方僅能組建僧格林沁、勝保兩支截擊部隊,總兵力六萬左右。若是再調遣向榮、琦善回援京師,清朝短期內在北方也只能拼湊出十萬左右的軍隊。不過,這些軍隊戰鬥力堪憂,根本就無力抵抗楊秀清領導下的太平軍百戰精銳。

可以說,若是1853年太平天國全力北伐,將滿清推翻並趕回關外是毫無懸念。但是,太平天國無力統一全國,中華大地會再次陷入分裂。其一、太平軍無力解決南方各團練武裝,在沒有清王朝制約的情況下,曾國藩、胡林翼、江忠源、左宗棠等實力派會趁機做大甚至是帝制自為。太平軍雖說可以吊打滿清八旗和綠營,但與地方團練作戰時絲毫占不到便宜,有幾次還差點被江忠源打得全軍覆沒;團練武裝必定是太平軍所要面對的勁敵,而且戰勝幾率相當渺茫。其二、太平軍佔據北方,但無法得到江南的財物、糧食補給,很難立足;況且,勤王大軍又不斷開往北京,鹿死誰手未可知。

由上可知,1853年北伐可以推翻清王朝,但未必能統一全國。1856年6月,太平天國攻破江南大營,達到軍事上的全盛時期,西方列強也不斷發出信號要支持太平天國,希望洪秀全能取代清政府。此時,太平天國在南方已經建立起比較可靠的根據地,武昌、九江、安慶、南京、揚州、鎮江等戰略要地均在太平軍手中;曾國藩、胡林翼這兩支比較靠得住的勁旅又在石達開的打擊下實力損失殆盡,且被分割包圍在南昌、武昌一帶,只要太平軍再加把火,曾、胡必定戰敗,毫無招架之力。若是「天京事變」沒爆發,太平天國可以先全力撲滅可能威脅到後方穩定的湘軍殘餘部隊,而後由東王楊秀清挂帥,陳玉成充當開路先鋒,石達開負責後勤糧草供應,大軍從武昌、揚州、廬州分三路進兵。先拿下潼關、山東,剪斷大清兩翼,然後統帥部移駐開封,最後進軍北京,一舉蕩平滿清。

如此一來,只要太平軍在1856年北伐,清王朝必定覆沒,統一全國的可能性非常大。其一、湘軍已經被打殘,短期內無法快速補充兵力,難以威脅到太平天國的安全。其二、北方清軍兵力單薄且要防禦英法聯軍,咸豐很難組建出一支像樣的部隊阻擊太平軍,即使臨時拼湊也不是太平軍的對手。其三、太平天國佔據東南財賦之地,可以源源不斷地為北伐部隊提供充足的糧草補給,這是戰勝清王朝的物質保障。不過很遺憾,就在這一年9月,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的權力之爭達到白熱化階段,終於釀成「天京事變」,最優秀的軍事專家楊秀清死於非命,最能搞後勤和民政的石達開被迫單幹,大清逃過了一劫。

1857年5月,石達開外出單幹,帶走了大部分精銳武裝,天國面臨著「朝中無人,國中無將」之窘境。為此,洪秀全重新組建「五軍主將」制度,並在不久之後封陳玉成、李秀成這兩位新秀為英王、忠王。1860年4月,李秀成採取「圍魏救趙」之計,第二次攻破江南大營,欽差大臣和春自殺,提督張國梁陣亡,長達三年之久的天京之圍宣告解除。與此同時,李秀成一面揮師東征,建立蘇南根據地;一面派大軍圍攻曾國藩在皖南祁門大營,逼得曾國藩幾次寫好了遺書。太平天國在1860年重新達到了軍事上的一個高峰,有些學者甚至將這一時期稱作太平天國的「中興時代」,評價相當高。

若是太平天國能在1860年再次揮師北伐,僧格林沁、勝保又正好前往大沽一帶防禦英法聯軍,咸豐除了逃跑已別無出路。不過,清王朝雖被推翻,但太平天國依然無法完全統一中國,國內還會立刻陷入軍閥混戰之局面。其一、曾國藩湘軍勢力已經十分龐大,非李秀成、陳玉成等所能撲滅。其二、楊秀清死後,太平天國各將帥離心離德,互不統屬,儼然如同軍閥。在沒有清王朝這一層道德束縛之情況下,派系林立的湘軍一樣不聽曾國藩指揮,也同樣演變為軍閥;後來的歷史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近代軍閥多出自湘系。如此一來,太平軍各諸侯王、湘軍各派系必定會絞殺在一起,大搞軍閥混戰;列強也會趁機大規模入侵,中華大地將再無寧日。

綜上所述,1853年、1860年都不是適合北伐,雖說可以推翻滿清政權,但未必能最終統一中原,而且還會導致軍閥混戰。1856年最適合北伐,既可以將滿清趕回東北,又有很大把握統一全國,可惜「天京事變」爆發,清朝躲過了一劫。各位說說,是不是這理呢?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同是首義五大王,為何楊秀清總是欺壓韋昌輝?這裡告知你
石達開單幹後,為何陳玉成、李秀成不追隨他?原因值得借鑒!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