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暉的睿智與「妥協」

張暉的睿智與「妥協」

互聯網有一個不成文習慣,行業內老大老二打到最後,幾乎都會走向合併。

經歷互懟罵戰、對簿公堂後,昔日水火不容的貨運O2O平台運滿滿和貨車幫最終「握手言和」,以戰略合併止息了彼此間的戰火。有了此前滴滴與快的、土豆與優酷、美團與點評等合併先例,這樣的結局似乎不會讓人驚訝。

有意思的是,在這樁沸沸揚揚的合併案里,兩家公司創始人兼CEO張暉和羅鵬都沒有坐上新公司第一把交椅,僅僅是分列集團聯席總裁,反倒是運滿滿的天使投資人王剛成了CEO。

因此有人說,雖然張暉沒能坐上頭把交椅,但由王剛出來主持大局,已經道出利益的天平傾向於張暉。

其實以張暉與王剛的交情,這樣的結論也確實言之有理。

張暉曾是王剛的部下,也是相識多年的老友。這一切得從張暉加入阿里巴巴說起。2004年,26歲的江蘇小夥子張暉,辭掉國企的鐵飯碗,加入位於杭州的阿里巴巴。

選擇阿里巴巴的緣由,一點都不「高大上」,而是「實際得很」。在國企做運營商工作的那半年,工資低的可憐,「工資剛剛到手,一交完房租就沒有了」,這對於手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信工程學士和北郵碩士學位的高材生來說,哪裡能忍受。

畢竟張暉的讀書生涯可是一路順遂走過來的。他高中時念的就是江蘇省重點高中鹽城中學,高考時被保送到京航空航天大學,隨後又考入北郵通訊工程讀研究生。

就這樣苦熬大半年,張暉實在熬不住了,「找下家」成了他當時的頭號大事。

碰巧高速擴張中的阿里巴巴正在大量招人,尤其是地推團隊,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阿里「中供鐵軍」。由於關明生和李旭輝的加入,阿里中供鐵軍創造了一系列傳奇,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比如滴滴CEO程維、同程網CEO吳志祥、美團前COO干嘉偉、大眾點評前COO呂廣渝、趕集網前COO陳國環、去哪兒前COO張強和易到用車COO馮全林等。

最重要的是,中供鐵軍是靠業績說話的,工資普遍不錯,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張暉揮師南下,成為了阿里系的一員,負責B2B的銷售和推廣。

「掙錢當然是有意思的事兒。當時去阿里可不就是奔著錢多麼,阿里一個月的錢抵得上我在運營商干半年的」。他坦承。

只不過,剛進去的時候,由於還沒有打開局面,他的日子過得很清貧,每個月就那麼上千塊薪水,扣除通訊費和差旅費所剩無幾。但他還是堅持每天給自己打雞血,不停地拜訪客戶。

那時候他的「主戰場」是長三角,然而,收穫甚微。儘管張暉一連20幾天往建在郊區的製造工廠跑,但始終沒能打開市場,差旅費倒花了不少,這些企業壓根就不相信誠信通這新鮮事,後來拋來一句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踏實,網路不靠譜!」

直到他轉換戰場到了以進出口貿易為主的珠三角,局面才開始有所改變。精明的張暉,摸清楚珠三角商家痛點後,窩在網吧里熬了三個通宵做出一本集合網上2000多宗國際貿易糾紛的小冊子,但逢見客戶就掏出來,「見一個說一個」。

世事往往如此,只要打開了一條縫,後面就不愁沒出路。隨著那些吃過虧的工廠,開始用阿里的誠信通,帶動了不少企業,發展到年底,「超出任務的3倍多。」阿里中供鐵軍向來有一條不成文規定,業績是晉陞通道,此後,張暉憑此開始平步青雲,由小組長一步步躍升為銷售主管、區域總監。

也就在這時候,時任阿里副總裁王剛開始留意張暉。張暉與王剛的「味兒」特別像,兩人同為底層銷售員一步一步擠入高管行列,長相、氣質又接近,給人一種雋永清淡的感覺,因此特別投緣。

值得一提的是,王剛特別夠義氣,在阿里實施內部原始股時,他順水推舟幫底下100多業務骨幹申請了股份,張暉就是其中之一。

於是在2007年阿里赴港上市時,張暉藉此一夜之間實現了財富自由,四年後又晉陞為廣東大區總經理,同時認識了支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程維,三人經常混在一起,可謂春風得意之極。

這群不為錢發愁的人,開始有了新的想法——離職創業。王剛與程維一起做了一款打車軟體——滴滴,而張暉則偏安南京研究各種創業項目,可惜看中的外賣行業早已血流成河,只好作罷。

轉眼到了2013年8月,有一天他跟王剛、程維等老友喝茶,說到創業時,近來因與快的打得不可開交而屢屢被監管部門約談的程維提了一句,「運管處的人找我們談,希望能做個貨運信息匹配的信息平台,市場很缺這個。」

張暉當場把這句話聽進去,一個月後,主打貨車匹配的「運滿滿」橫空出世。張暉帶著幾個從阿里出來的人,浩浩蕩蕩地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華榮大廈租了三間辦公室,開始寫運滿滿這款軟體。

只不過,等軟體寫好了放到物流市場上一用,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這款耗時兩個月嘔心瀝血寫出來的軟體,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一番調查後,張暉發現,由於信心匹配不到位,貨車司機空返率極高,貨主不容易找到匹配的司機,而連接雙方的物流市場忙得團團轉轉。也就是說,如果要殺出一條血路,必須解決三方痛點。物流市場的負責人甚至撂下話說,「幫我搞定那些中間環節,我肯定用你的軟體!」

有痛點才有需求,張暉為此從信任、方便、快捷3方面入手對軟體迅速作了一番調整。與此同時,他拿出在阿里做誠信通的經驗,帶領一支地推團隊深入各大配送中心,向貨車司機推銷運滿滿APP。

2014年春天一個倒春寒的晚上,運滿滿迎來第一輪曙光,APP平台上同時有100個貨主發布貨物信息,那一刻張暉知道路走通了。於是他興奮地召集團隊所有在家的人,出門喝了頓大酒,一醉方休。

但喜悅沒有維持多久,在地推的過程中,狀況頻發,受到中介、黃牛等多方勢力的威脅恐嚇,情形比當年推銷誠信通還要艱苦。一直以來,貨運中心由物流中介和黃牛牢牢把握貨源,運滿滿的出現,無形中動了這些人的「乳酪」,自然招來「禍端」。

在阿里銷售團隊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對於眼前這點風浪,張暉自然不會輕易妥協。

張暉長得眉清目秀,氣質介於工程師和大學教授之間,但做起事來,卻是江湖氣十足。為了平息事端,他與來勢洶洶的中介和黃牛「稱兄道弟」,大手一揮拿出1億支付給成都、武漢等全國的貨源中介和配送中心,引進貨源和車主信息,就此雙方化干戈為玉帛。

這種「化敵為友」的手段,還被他用到競爭對手「貨車幫」身上。2017年11月,運滿滿突然宣布與昔日老對手貨車幫實行戰略合併,並共同成立一家新的集團公司,劇情反轉到如此之快,實在是匪夷所思。

要知道,這兩家公司自從運滿滿向貨車幫的「勢力範圍」進軍後,雙方一改之前的和諧狀態,「撕逼」不斷,甚至還一度鬧得進局子上法庭。

也許是基於雙方的過往恩怨,這一次合併才有了投資人出任CEO的「壯舉」。但不管怎麼說,張暉能夠放下與貨車幫的昔日恩怨,與創始人羅鵬一起坐上聯席總裁的位置,拋開現實不談,單從氣量上來說,實屬可敬可佩。

至於運滿滿、貨車幫兩家合併後的走向,我們拭目以待吧!

作者:電商報 李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商報 的精彩文章:

還記得小靈通嗎?創始人是這個同時壓著馬雲和馬化騰的大鬍子吳鷹
四線城市沒有未來?一線城市會有房子

TAG:電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