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載關羽無後,為何還有那多人自稱關公後裔?原因只有一個

史載關羽無後,為何還有那多人自稱關公後裔?原因只有一個

原標題:史載關羽無後,為何還有那多人自稱關公後裔?原因只有一個


在封建時代,因為各種需要,國人或朝廷喜歡神化歷史人,來供有膜拜。比如三國時蜀漢的關羽,在去世882年後,才被人想起——宋徽宗趙佶於崇寧元年(1102年)追封蜀漢壯繆侯關羽為忠惠公(這就是關羽被稱關公的由來),以關羽的忠義來教化臣民,為矛盾重重下的北宋子民樹立了一個道德楷模。


關羽劇照


不僅如此,趙佶在位期間,關羽的地位是節節攀升:由崇寧元年(1102)忠惠公——崇寧三年(1104)崇寧真君——大觀二年(1107)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義勇武安王,短短的21年間,關羽由侯而公,而公而王,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轉身。



宋真宗劇照

其實,關羽最初雖然封侯,但是,那樣的名氣不足以讓後世敬仰——關羽兵敗被殺後,一直沒收到表彰,直到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國後主劉禪在追謚幾位重要大臣時,關羽才被追謚為「壯繆侯」。



劉禪劇照


古人的謚法並不隨便可給的,它是著明確的追謚準則,即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給予一個評定性的稱號以示表彰。謚法在剛興起的時候,沒太嚴密的規定,一般只是後人對先人功績的懷念,沒有惡謚。謚號的善惡,是在周召共和時產生的,如當時的厲王——「厲王」乃暴虐之君王。


楊廣劇照


再者如隋朝的楊廣,其死後被李唐追謚為「煬帝」,這個「煬」在謚法中可不是好字。按照古代謚法: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觽曰煬。逆天虐民為煬。也就是說,不講究道義,殘暴無良眾叛親離的君主稱為煬。這是李唐為了「黑」前朝君主的手段,其實,楊廣並不僅僅是一個「煬」字能概括的吧?



敗走麥城


而關羽的「壯繆侯」,就是當時蜀漢君臣對其一生的評價: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整體的就是說他在領軍方面有能力,沒有發揮出來(武而不遂),有些名不符實(名與實爽),雖不算好,但也不是什麼惡謚。而和他同時代的諸葛亮的謚號為「忠武侯」,其褒楊之意就顯而易見了。


諸葛亮


可以說,關羽是因趙佶而重生的。而真正讓關羽深得人心的,是清朝對他的一再加封。清朝廷為了麻痹漢民的「鬥志」,向天下臣民強化忠君思想,極力將關公推上神壇:從順治九年(1652)受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到光緒五年(1879)晉陞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才完成了由人到神的升華。


武聖關公


因為關二爺的名氣越來越大,有些關姓人家就尊關公為祖,還有不少人拿出自家修的家譜來自證是關二爺的後裔,這一時讓人真假莫辨。



家譜為證


但是,據《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第六」載:「(關羽)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子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彝續封。蜀記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裴松之注)



《三國志》


也就是說,在蜀國滅亡的時候,被關羽斬殺的龐德之子龐會也參加了滅蜀之戰。他跟隨鄧艾率先進入成都,其目的就是要將關家的後人們全部殺害,以報殺父之仇。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認為關羽一家已被滅門,是沒有後人的。



左關平右周倉


後世人修譜,總會攀附歷史上的名人以壯門楣,即使是李唐的皇帝,也把老子尊為遠祖,何況是普通人家。所以說,關羽有沒有後代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關羽的忠肝義膽,這股精神才應該為我們所重視,所效仿。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牛姓氏,出了500多帝王,流入日本後躋身日本第三大姓
清朝格格為何大多無子?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