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國完璧——荊州古城牆的前世今生

南國完璧——荊州古城牆的前世今生

原標題:南國完璧——荊州古城牆的前世今生


荊州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是長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荊楚文化的中心,為國家24座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荊州古城牆與荊州城北楚都紀南城、城西八嶺山古墓群地下文物同為荊州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城牆之一,被譽為「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千年史城


荊州因地處荊山之南而得名。它北依漢水,南臨長江,自古便是南北水陸交通的要衝,歷代王朝皆屯兵置府於此,有「國之南門」和「上游重鎮」之稱。相傳大禹治水時「割地布九州」,荊州便是其中之一。


提起這座城市,很多人都會想起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歷史故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一百二十回中有八十二回與荊州有關,故坊間流傳有「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的說法。荊州以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埠」,所以古時也叫江陵。關於這個名稱,人們也並不陌生。詩仙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名篇是詩歌史上的千古絕唱。


荊州承載了中國人太多的民族記憶,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荊州城牆作為我國現存延續時間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的古城牆,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文化標誌,見證了這片土地上幾千年的滄桑巨變。


荊州古城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於郢(今荊州市荊州區紀南城)。公元前650年,楚成王在荊州建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水上離宮——渚宮。渚宮的位置靠近長江,出於防洪、防敵等考慮,當時宮殿周圍很可能築有土牆作為保衛的屏障。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破郢都。隨著秦大一統格局的形成,原楚都所在地紀南城的軍事地位逐漸下降,而渚宮瀕臨長江,又位於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就成了秦朝設置郡縣的理想地點。於是秦在此置南郡,定郡治於江陵,故後世常以南郡喻荊州。


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荊州在秦朝是否建造城牆,有學者認為秦朝並無修建荊州城牆的可能。因為據《史記》記載:「秦既稱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諸侯也。於是無尺土之封,墮壞名城,銷鋒鏑,鋤豪桀,維萬世之安。」顯然秦朝是不主張修建城市城牆的。此外,當時秦朝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築長城,物質條件上可能也不支持荊州建城牆。由此推測,那時荊州當是有城無牆。



建城修牆

至遲到漢代,荊州已建有城牆。三國時,關羽為劉備鎮守荊州,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在漢代舊城旁又修建了新城。有一則關羽和仙女比賽修建荊州城牆的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相傳關公鎮守荊州時,一日有九位仙女下凡來傳達王母娘娘的旨意,說荊州兵革不休,人民困苦,要將其收回置為神地,不再允許凡人爭奪。關羽因忠於劉備,一心為其守城,不肯讓出荊州,於是就與仙女們相約分別在荊州的西北邊和東南邊各建一座周長五千步的城,從天黑開始,到次日雞鳴為止,誰先築好就由誰來管轄此地。比賽開始後,一邊是仙女們自恃法力高強,漫不經心地施法築城,另一邊是關羽的大部隊在奮力營建。待關羽部隊築好城牆時,九仙女的城牆還差一隅。關羽見此立刻搖動雞籠使公雞啼鳴,九仙女以為時間已到而她們未能獲勝,便羞愧地飛上天去了。現荊州城北門外的「九女琢」就是由此傳說而得名。



又有故事說當時張飛也來幫忙築城,可惜來晚了,便將所擔之土倒在了東門外,所以人們就把那裡像兩座小山似的土堆叫作「張飛一擔土」。


東晉永和八年(352),鎮守荊州的桓溫開始大規模營修此城。當時漢代舊城與關羽所修新城的位置東西錯落,桓溫將這兩座城增修補綴,接合為一,並增高加厚了城垣。兩城相接後,並未將其間的城牆完全拆除,因而在城中形成了隔牆。西魏時期,荊州被分為東、西兩城,劃分的依據應當就是城中已有的隔牆。直到唐代,城中的隔牆才被拆除。


屢毀屢築

五代以前的荊州城牆是土城牆,五代兩宋是荊州城牆由土牆向磚牆過渡的時期。後梁乾化二年(912),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動用十幾萬軍民大修荊州城牆,欲增強實力以實現割據。


為了拼湊修築城牆用的磚頭,高季興下令在城外掘墓取磚,以致當時荊州城外五十里的冢墓多被發掘。據說當時新牆築成後,「陰慘之夜,常聞鬼泣及見磷火」,令人毛骨悚然。後考古人員在荊州城南牆東段挖掘時,發現了五代時荊州城牆的殘體。據研究,這是用碎磚和黏土夯築的磚土混合牆,城磚主要是東漢和隋唐時期的墓磚,與傳世文獻的記載基本吻合,此即為荊州城牆用磚之始。



歷經北宋末年的動蕩,荊州城牆「雉堞圮毀,隍亦多淤塞」,破壞較大。南宋孝宗時,荊州安撫使趙雄奏請修築荊州城牆,獲得朝廷批准後,於淳熙十二年(1185)九月開始動工。次年七月,城牆修築完成,「為磚城二十一里,營敵樓戰屋一千餘間」。1275年,元軍佔領荊州,次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隳毀襄漢荊湖諸城。在此次隳毀中,荊州城牆雖未被完全夷平,但遭到了十分嚴重的破壞。

元朝末年,朱元璋手下的湖廣平章楊景依舊基重修了元初被破壞的荊州城牆,新城牆「周長一十八里三百八十一步,高二丈六尺五寸」。明朝建國後,又不斷對城牆進行修整和建設。明末,張獻忠義軍攻陷江陵。《江陵縣誌》記載:「崇禎十六年(1643),流賊張獻忠陷荊州,夷城垣。」



清順治三年(1646),當地官員李西鳳等人率兵民在明城牆舊址上重築新城牆。現存城牆的主要部分就是此次重築遺留下來的。清代荊州屢遭水災,整修頻繁。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欽差大臣阿桂奉命率領兵民對城牆進行大規模補修。當時水津門(在城西南角)、小北門因地勢低洼,整修時向後退了數十丈,城東南角也退後十數丈,現存荊州城牆的規模由此定型。民國政府也曾對荊州城牆進行過維護和修整。1987年發掘卸甲山西側城牆時,曾發現民國二十五年(1936)遺留的城磚。


1994年後,國家對荊州古城牆進行了多次維修。1996年,荊州古城牆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打荊州


現存荊州古城牆外為磚城,內有土城,大部分為明末清初建築,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垣。古城牆高度為8.83米,頂面寬度為3~5米,厚度在10米左右,東西長約3.75千米,南北寬約1.2千米,呈不規則長方形,城內面積約4.5平方千米。城牆外有護城河,水深約為3米。荊州古城牆的牆體是用特製的青磚以糯米漿砌起,牆腳由條石和糯米漿築成,十分堅固。砌牆的特製青磚每塊大約有4千克重,有的上面還燒有文字,記錄了與操辦城磚相關的人員和時間。城牆上有城垛4567個,炮台26個,號稱「鐵打荊州」。



荊州古城牆自乾隆晚期大修後,存有六座城門:東為寅賓門,南為南紀門,西為安瀾門,北為拱極門,還有位於東北的小北門遠安門和位於東南的小東門公安門。公安門是水門,從前沒有陸路與外界相通,全憑舟楫進出。其他的城門外側都築有曲城,似半環狀將城門圍起,曲城前又開一道門,與主城門一起形成了二重城門。二重城門各設兩扇木質的對開門,木門內均有10厘米厚的閘板,既能抵禦強敵,又能防範水患。雙重城門之間稱瓮城,戰時可敞開瓮城,誘敵深入,再四面圍攻,將敵人一舉殲滅。改革開放以後,出於城市發展和古城保護的需要,增開了新南門和新北門,加上之前改造加寬的小東門,古城便有了三條機動主車道和五座古城門與外界相通,有效減輕了之前古城門的交通壓力。



荊州古城牆原有六座城門樓,即東門的寅賓樓(後為賓陽樓)、小東門的楚望樓、南門的曲江樓、西門的九陽樓、北門的朝宗樓和小北門的景龍樓。六座門樓中,南門的曲江樓最享盛名;現北門的朝宗樓尚存,1981年進行全面修繕;東門的賓陽樓於1987年重建,餘下皆毀。各城樓前原有箭樓,今亦不存。


除門樓外,荊州古城牆於城防的薄弱部位還建有敵樓,戰時屯兵,平時常作慶典和娛樂宴飲之所。有史料記載的敵樓主要有雄楚樓、明月樓、仲宣樓和南樓等。雄楚樓位於今小北門東側城垣上,規模宏大,位置險要,後毀於戰火,其舊址是目前所見荊州城垣上最大的敵樓台基。仲宣樓位於城垣東南隅,東漢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字仲宣)流寓江陵時曾登此樓作賦,後人遂以「仲宣」名其樓,樓今已毀,僅存基址。南樓位於南門附近城垣上,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名相張九齡在朝廷受到排擠被貶為荊州長史,傳其常登此樓賦詩。後宋人重修此樓時,由於敬仰張九齡,又因九齡是曲江(今廣東曲江)人,乃題匾曰「曲江之樓」。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曾為此樓作《曲江樓記》。此樓後遭毀棄,未再修復。明朝初年,南城門的門樓被命名「曲江」,從此取代了張九齡曾詠吟之南樓。



釋甲偃武


荊州古城牆現存作戰防禦功能的軍事設施是城牆內暗藏的東、南、西、北各一座的藏兵洞。每座藏兵洞長為10.5米,寬為6.3米,深度在6米左右,可容納百餘人。藏兵洞有上下兩層,每層又有多個小藏兵洞,可容兩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城牆牆體向外呈長方形凸出,遇有敵人攻城時,洞中士兵可以將暗箭從三面射孔發出,使敵人猝不及防。如果城被攻破,洞內的士兵也能據此反擊,等待援軍以扭轉戰局。



荊州古城牆內垣上有三座土台,即所謂「城上三山」,分別喚作松甲山、卸甲山和擲甲山。此「三山」之得名均與關公傳說有關。松甲山在東北城垣上,傳說關羽曾在此松甲小憩;卸甲山在西南城垣上,據說關羽在戰場上凱旋歸來時曾在此卸甲;擲甲山位於城垣西北隅,相傳關羽鎮守荊州時,東吳將領呂蒙前來偷襲,當時關羽未在城中,聞訊率兵趕回,及至城下,才知守將糜芳等已經獻城投降,憤怒之下,關羽脫下鎧甲,猛擲於西北城垣上,然後率部撤退,故後人稱此處為「擲甲山」。此外,以「松甲」「卸甲」「擲甲」命名「三山」也有釋甲偃武而不事兵革之意,表達了古代荊州人民厭惡戰爭和對和平安寧的幸福生活的憧憬。



近些年來,荊州古城牆的保護受到重視,這座歷經滄桑的古城牆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一直守護著這座古老的城市,講述著曾出入城牆內外的英雄豪傑和文人墨客的歷史往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科知識 的精彩文章:

伏爾加格勒的戰爭與和平
古人如何對付蚊子

TAG:百科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