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下課念完《普賢行願品》之後,學院道友稍微留一下,我要交代些事情。還有,今天是周二,周日晚八點,我準備就「如何將痛苦轉為快樂」作一個簡單的開示(眾鼓掌)。到時跟現在一樣,會用兩種語言同步翻譯,還會念《心經》等傳承,也會給大家授皈依。暫定周六講《孝經》

也許你們想休息,但我還是堅持上課(上師笑,眾笑)。對時間要強迫地控制,否則,僅憑分別念抉擇,你們可能連一節課都不想聽,而我可能也不想講課。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上師念傳承)

《維摩詰經》的學習與其他經論不同,因為這部經典不是特別容易懂,有些涵義與現在的生活理念也不完全吻合。這樣一來,也許有些對佛教信心比較微弱,對深甚教義也不甚了了,又非常執著現實生活的人,堅持長期聽課確實困難重重。

然而對大多數佛教徒而言,一方面,這部經的確意義非凡,密宗教義或大乘佛法中最甚深的要義,都詮釋得相當清楚明了;另一方面,每個人在面對煩惱和痛苦時,都能在其中找到相應的教言和竅訣。所以,大家在聽課過程中若沒有特殊情況,一定要堅持聞法。

西方很多學者認為,不論境遇如何,在做有意義的事時,都要堅持到底、勇往直前。政界、商界、學術界甚至醫學界,對這一點都非常重視。我們作為大乘佛教的信仰者,更應恆常精進。在修行中,持之以恆的精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

下面繼續講《維摩詰經》。

前面已經分別講過十大弟子對於向維摩詰居士問疾一事的態度。在佛陀的菩薩弟子當中,也有一部分菩薩遇到過維摩詰居士,維摩詰居士也對他們宣說了一些教言。

今天講另外一位菩薩——持世菩薩。有注釋說,他是位出家菩薩,也是很了不起的法身大士。一般他入定時,能通曉眾多法相;但在出定時,有些事也不能真實了知,因為下面專門講述的一段故事就示現了這一「缺憾」。

魔王波旬假裝成帝釋天,帶著一萬二千個天女,來到持世菩薩身邊進行誘惑,但他剛開始並未察覺。後來維摩詰居士識破了魔王的詭計,使魔王的神通無法施展,然後給天女和魔王轉法輪宣說了佛法。最後魔王和天女們返回了自己的魔宮。

在本經中,維摩詰居士宣講了不同的教言,佛陀也予以認可和讚歎,因此,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這位在家居士的教言。聞思《維摩詰經》之後,希望各個地方的在家居士,應當以清凈心來弘揚佛法。在此方面一定要擔負起責任,要有一種使命感。

這次之所以選擇講《維摩詰經》,是因為如今在世界各地,出家人弘揚佛法的範圍十分有限。首先在弘法人數等方面都有一定限制,而且出家人在某些場合中出入也不甚方便。喇榮是紅色僧衣的世界,在這裡,出家相是莊嚴的象徵。但我們穿著紅色、黃色或顏色暗淡的灰色僧衣,出現在學校等場合時,就顯得尤其「與眾不同」。而作為在家居士,就能像維摩詰居士那樣,到世界各地弘法都很方便。

有時我去各個地方(包括一些學校)時,就有人建議:「您可不可以外面穿個紅色的大衣?」(眾笑)我說:「那我不進去了。」可見,大眾還是對在家身份比較習慣。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家人弘法還是很有優勢的。但我並不建議出家人裝扮成在家人弘法,我們若能克服麻煩,用出家人的身份弘法則更清凈;而在家人就應以在家的身份,也不要裝成出家人來欺世惑眾。現在有些藏地的在家人去到漢地的城市時,會穿上僧衣假裝出家人;漢地也有這種現象,包括各地僧人到四大名山等道場安居的時候,寺院旁邊的農民就剃頭髮、穿袈裟,裝扮成僧人獲取一些收入,等真正的僧人安居結束以後,他們才回家種地做老本行。我就不多說了,下面講持世菩薩。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佛告持世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佛陀告訴持世菩薩:「你去慰問維摩詰居士的病情吧!」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持世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往昔,住於靜室,時魔波旬,從萬二千天女,狀如帝釋,鼓樂弦歌,來詣我所。

持世菩薩對佛說:「世尊啊,我確實不敢代表您去看望維摩詰居士。為什麼呢?因為,我想起以前曾在一個寂靜的地方修行時,魔王波旬假扮成帝釋天(帝釋天在三十三天的忉利天),帶著一萬兩千位天女,擊鼓奏樂、聲樂震天、載歌載舞,浩浩蕩蕩地來到我的住所。」

我們要知道,有些人專心閉關禪修時,魔王會加害閉關者和實修者,給他們製造各種各樣的障礙。持世菩薩在寂靜地禪修時,沒想到魔王和魔女會來到他面前。

「魔王波旬」的「波旬」是造惡者的意思。惡有三種:一、「別人害我,我也要害他」,這是「惡」;二、「別人沒有害我,但我故意要害他」,這叫「大惡」;三、「別人對我恭敬供養,可我不但不念恩,反而要加害他」,這叫作「惡中惡」,是最大的惡。波旬的惡是第三種,也就是「惡中惡」,是最壞的。藏文中叫「德德尖」,具有惡的意思;梵語叫「Mara Pāpiyas」,即「罪惡者魔王波旬」的意思。我們常提到的魔王波旬,是天界的魔王,此時他帶著眾多天女來到持世菩薩面前。

法護譯師翻譯的《佛說魔逆經》中講到,有個天人問文殊菩薩:「魔王波旬住在什麼地方?」文殊菩薩答道:「魔王住在精進當中。」我們講《般若攝頌》的時候說過,魔王波旬無力加害精進的人,但按照《佛說魔逆經》的觀點,實際上魔王尤其喜歡那些對善法特別精進的人,反倒對懶惰懈怠的人無可奈何,覺得無用武之地。

有些道友在聞思修行的過程中,常會遇到頭痛、腳痛等各種違緣,這說明你特別精進。所以,一旦出現違緣,你不能立刻被嚇倒:「啊!我著魔了,該怎麼辦?」其實,正因為魔王看不慣你精進修持善法,他才會製造出一些違緣來。

發心也是一樣,在行善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違緣,從而導致信心退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著魔」。其實「魔」並非是長著眼睛嘴巴,張牙舞爪、面目可憎並前來吃你的凶神惡煞,當人的內心趨向邪惡,善心卻未增長時,就叫「著魔」了。

這時,魔王波旬喬裝成帝釋天的模樣,與天女們來到持世菩薩面前。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與其眷屬,稽首我足,合掌恭敬,於一面立。

魔王波旬及其眷屬(天女)向持世菩薩恭敬頂禮,併合掌立於一邊。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我意謂是帝釋,而語之言:『善來憍屍迦!雖福應有,不當自恣。當觀五欲無常,以求善本,於身命財而修堅法。』

持世菩薩以為他真的是帝釋天。帝釋天,漢地也稱為「玉皇大帝」,梵文當中叫「括西噶」(Kausika),有些資料說「括西噶」是「前世」的意思,也是帝釋之姓;漢文裡面叫「憍屍迦」(上師念藏文和漢文),藏文裡面翻譯出來的也是「果些噶」。

以前我讀中學的時候,特別喜歡《西遊記》里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片段,好像現在許多孩子也特別喜歡。裡面鬧的就是這個玉皇大帝的宮殿。

持世菩薩以為來者是帝釋天,就說:「帝釋天,你這次來了非常好,雖然你很有福報,但也不應該如此放縱!」

因為波旬來到持世菩薩面前,還帶了眾多美女,鼓弦樂器,載歌載舞、聲勢浩大,故持世菩薩有點看不慣,就說:「雖然你具足福報,在三十三天擁有眾多眷屬,財富如山,但你應該把五欲(色、聲、香、味、觸)觀為無常,希求善法,並將自己的身體、壽命和財富修成堅實之法。」

這點很重要,我們經常強調,修行後要將世間欲妙觀成無常或空性,將身體和受用轉換成法身慧命和聖者七財,這樣現世的福報才會永不耗盡。因世間的有漏身體和財富不離無常,所以應將自己的肉身變為法身,將生命轉化為智慧,將所有的財富變成無盡寶藏,這樣就會在未來的生生世世中享用不盡,也是在成就堅實之法。

如果承認前生後世,很多人就有成就堅實法的機會。也唯有這樣,此生行持善法所帶來的利益,才會生生世世享用不盡。如果人只有一世,一切終會斷滅,那我們今生的意識和生命一旦毀滅,就不復存在;所有的財富一旦散盡,就不再復還,則及時行樂、縱情享受也無可厚非。就像動物,除了當天的生計以外,沒有別的長遠打算。如果我們也只有今世目標,沒有來世計劃,那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就算不上什麼智慧生物。但事實上,人類的意識要比牲畜高級得多。如果對自己的來世一無所知,對前程懵懵懂懂,則即使你是科學家、思想家,對社會貢獻卓越,人生也是充滿遺憾的。

所以持世菩薩要求「帝釋天」要好好修行!

「即語我言:『正士!受是萬二千天女,可備掃灑。』

這時,帝釋天對持世菩薩說:「正士啊(薩迦格言里常提到「正士」,即智者、大師或先生,都可以作為稱呼吧),今天我供養你這一萬二千天女作為侍者,請你千萬不要推辭,她們可以為你打掃衛生、洗衣、打水、做飯,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對一個修行人來說,一萬兩千個侍者是不是太多了(眾笑)?不過,中國歷史上皇宮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印度歷史上也有國王一人擁有成千上萬王妃的現象,但有時候數字也可能是虛詞。

實際上,人們很喜歡用虛詞,印度有些常用的形容詞就是虛詞。比如,「成千上萬」並非真有一千或一萬,而是比喻數量很多。有時佛教或其他宗教都會使用到非常龐大的數字,有的帶有表示性,有的則是確有其數,這個問題就讓歷史學家慢慢探索吧!

不管怎樣,反正魔王要將一萬兩千多個天女供養給持世菩薩。有些注釋中說,若要達到誘惑修行人的目的,要麼用美色,要麼用金錢,或者是世間地位以及各種名聞利養。剛開始,修行人以為這些皆是美妙的順緣,殊不知這是修行的魔障和違緣。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修行人表面上看起來知名度很高,受到眾星捧月般的朝拜、恭敬和護持,貌似無比成功,但這些優越的待遇卻會令自己行為放蕩、缺乏約束,最終喪失正知正念……久而久之,諸多行為越來越不如法,很多自認為的順緣也慢慢變成了違緣或痛苦之因。因此,作為修行人,境遇好時要時刻保持一顆清凈的心,這非常重要。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我言:『憍屍迦!無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門釋子,此非我宜。』

持世菩薩說:「憍屍迦!你不要以這種非法的東西來供養釋迦沙門,這是不合理的。作為修行人,不應貪執美色。」

窺基大師的注釋中也提到,女色和淫慾不應該贈予修行人,尤其是如太陽般的清凈修行人,這會毀壞他的清凈心。作為本在清凈之地修行,並嚴格守持戒律的出家人,持世菩薩肯定不會接受帝釋天此般大量天女的供養。因為這樣會毀壞他的戒律和道心,所以他拒不接受。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所言未訖,時維摩詰來謂我言:『非帝釋也,是為魔來嬈固汝耳!』

帝釋天說:「沒事沒事,我一定要供養您,這樣您多方便啊!」

持世菩薩說:「不要不要……」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二人正互相推來推去、相持不下時,維摩詰居士來了。「來了來了,他來了!」(上師看熱鬧般地模仿,眾笑)他告訴持世菩薩說:「你要注意啊,他不是帝釋天,是魔!魔王波旬來到你面前擾亂並蠱惑你,你難道不知道嗎?你怎麼這麼笨啊!他根本不是帝釋天。」維摩詰居士還是很厲害的。

有些註疏中說,魔王波旬有時還會變成佛的樣子為人說法等,但智慧淺薄的菩薩則不容易覺察到。有些修行人也是這樣,修行過程中出現了真正的魔緣時,由於智慧有限之故,往往無法察覺。不管怎樣,維摩詰居士對此卻一目了然。於是他告訴持世菩薩:「他根本不是帝釋天,是魔王。」

「即語魔言:『是諸女等,可以與我,如我應受。』

他對魔王說:「如果出家人不要,那麼我要(眾笑),把這些天女給我吧,我可以接受的。」

「魔即驚懼,念:『維摩詰將無惱我?』欲隱形去,而不能隱,盡其神力,亦不得去。

魔王見此,內心驚惶,暗自嘀咕:「維摩詰居士肯定要訓斥我,並阻撓我的行動,他一定不會放過我的……」

在藏文和梵文等諸多版本中,並沒有「無」的意思,應該是一個反問詞:「維摩詰居士這次肯定不會放過我吧?」魔王就這樣憂心忡忡,並想像出各種情節。

驚惶之餘,他準備施展神變隱身而去,但幾次三番,使盡渾身解數,卻仍以帝釋天的樣子僵在那裡。太尷尬了,不能隱身,也不能恢復魔王形象,不像原來,可以隨心所欲、變化多端。

「即聞空中聲曰:『波旬!以女與之,乃可得去。』

正當此時,虛空中出現神秘的聲音:「波旬,你應該把這些天女供養給這位大士。這樣就有機會脫身,也可以回去了。」

「魔以畏故,俛仰而與。

此時魔王有點害怕,他心裡萬般不情願,但也無計可施,只得勉強將天女供養給了維摩詰居士。

「俛仰而與」,就是在內心不願意、矛盾糾結的狀態下不得已而供養之。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爾時,維摩詰語諸女言:『魔以汝等與我,今汝皆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時,維摩詰居士告訴這些女人:「你們的大老闆魔王已經把你們交給我了,既然如此,我的要求是,你們一定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即隨所應而為說法,令發道意。

在她們發完心之後,又根據每個天女的根機,因材施教地開示佛法,然後讓她們一一發願。

鳩摩羅什的注釋當中說,女人生來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她的主人是魔,她們便跟隨魔行邪道;主人是菩薩,她們便跟隨菩薩行菩薩道。主人是誰,就跟著誰走。這裡雖然主要針對天女而說,但實際上不僅僅是女人,男人也一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主人有信仰,其下屬也會逐漸變得有信仰;如果主人是信口誹謗因果之人,那麼下屬也大多會效仿。

就像世間的企業家或學校的主要負責人等,他們的思想和權力在其管轄範圍內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再比如,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者的思想,可以帶動全國上下所有人;一個村落的負責人,他的思想也同樣能直接影響村民;一個寺院的住持、最有權威的第一責任人,他的思想與全寺院所有僧侶的行為也息息相關。

我們每個人不管自己以後當上多大的官、有多大的權利、獲得多大的利養,對與自己相關的人,都會起到不可忽視的帶頭作用。乃至一個家庭中最有權威的家長,他的思想也會對家裡大大小小的人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復言:『汝等已發道意,有法樂可以自娛,不應復樂五欲樂也。』

天女們發完菩提心之後,維摩詰居士又告訴她們:「你們現在已經發了菩提心,應該有法樂可以享受,可以自娛自樂。你們應該享受正法的快樂,而不是世間的五欲妙樂。」

辨別真正的快樂是很重要的。世間的快樂與佛法的快樂有著天壤之別。有些人可能認為,出家人或一些佛教徒既不吃肉也不做世間很多令人愉悅的事情,這樣的生活是多麼痛苦、孤單和凄涼啊!他們不知道,修行人所享受的快樂,是世間快樂根本無法比擬的。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十誦律》云:「已見世間過,見法不樂漏,聖人不樂惡,惡人不樂善。」已經了知到世間法的過失之後,對有漏的世間法就興味索然。聖者從來不喜造惡,而惡者從來不喜行善。事實的確如此,對屠夫等根機不太好的人,無論怎樣跟他宣講出世間的快樂,他也無法理解,因為他緣分未到,無福消受法樂。反之,如果是聖者種姓的人,則從小就對善法興緻勃勃,天生不愛造惡。由此可見,人的根機是千差萬別的。

我雖不敢說自己是多麼了不起的聖人,但可能前世對大乘佛法有一點意樂,並且有一點出家人的習氣,因為從小我就非常抗拒殺害眾生,不管什麼情況,都不能接受殺害眾生。那時整個社會都比較封閉,我們也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教育,但我從小就特別害怕造惡業,尤其是殺生。

每個人都有前世,雖然自己不一定想得起來,但按照同行等流果的法則,從今生的一些行為,也可以推而知之。比如,一個人若是非常喜愛殺生,則可推知他前世造過殺害眾生的業;如果一個人不愛殺生,則雖然不清楚他前世究竟是什麼身份,但能夠推測他也許在戒殺方面有一些習氣。大家也可以依此觀察自身。

以上是講世間有漏之樂與出世間的妙樂有著天淵之別。維摩詰居士向天女開示道:「你們不應耽著於世間的快樂,應當享受出世間佛法的妙樂。」

「天女即問:『何謂法樂?』

天女們便問維摩詰居士:「那什麼才是法樂呢?」今天最關鍵的問題出現了——什麼是法樂?這一問至關重要。

我非常希望大家能真正感受到法樂。倘若感受到了法樂,對世間形形色色的快樂便不再會死執不放、沉迷其中。因為一旦感受到了法樂,世間的快樂自然而然就會顯得索然無味。就像我們學院中眾多的出家人,他們為了品嘗佛法帶來的快樂,而放棄了世間人所謂的享樂。他們會因此而感到痛苦嗎?恰恰相反,也許不讓他們選擇這條路,他們反而會感到更痛苦。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父子合集經》云:「若於法明了,則厭五欲樂,彼善降其心,能破諸煩惱。」我非常喜歡這個偈頌,意思是,如果對法真正已經明了,便會減少對世間欲樂的貪執,如此一來,就很容易調服自心,也能滅除自相續中的貪嗔痴等一切煩惱。所以,我們首先應當懂得什麼是法樂。

關於法樂,下面講得稍微廣一點。雖然不一定一一解釋,但大家也應該能懂得其中的含義。我很希望大家能享受法樂,能將生活中的痛苦轉為快樂。這也是為什麼我打算星期天給大家講「如何將痛苦轉為快樂」這個主題。雖然我們常說人生是痛苦的,苦才是人生,但修行人還是應該過快樂一點的生活,要在痛苦的人生當中感受到法樂。法樂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經常品嘗到這種出世間的快樂。

我想再次強調,不管是發心人員,還是法師、居士,都應該在修行佛法的過程中越來越快樂,而不要剛開始的時候熱情似火,最後卻得了抑鬱症、心臟病、精神分裂症……這樣不太好。當然,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的身體會越來越差。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人的四大都在逐漸損減,不可能越來越旺盛,越來越強壯,這不符合自然規律。但如果能感受到出世間的法樂,則即使身體孱弱不堪,但心卻始終可以得到法樂的滋養。

希望今天傳講《維摩詰經》之後,大家能發自內心地感受到真正的法樂,而非假裝的、虛偽的法樂。

如果能感受到法樂,那麼無論做什麼事情、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感受到快樂,就像昨天講的「哪裡都是道場」一樣。

天女們問道:「什麼是法樂?」——她們這時有點尷尬,一會兒被供養給持世菩薩,一會兒被交給維摩詰居士,只得杵在那裡。

維摩詰居士回答:「啊哼啊哼……」(上師開玩笑,眾笑)

有的道友小時候想吃供台上的水果,就自問自答:「蓮花生大師,你前面的蘋果能不能給我?」然後再模仿蓮花生大師的聲音說:「可以給你!」(上師笑,眾笑)然後他就把就蘋果拿起來吃了,還說:「謝謝蓮花生大師,蘋果我吃了哦!」「哦!沒事沒事,你以後好好修行哦!」(眾笑)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答言:『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眾。

維摩詰居士回答:「信仰佛法且不退轉,喜歡聽聞佛法,樂於供養三寶。」

因為有三寶的光明和顯現,所以這些是世間中非常快樂的事情。如《福蓋正行所集經》云:「諸佛出世樂,演說正法樂,眾僧和合樂,令修諸善行。」諸佛出世、演說正法、僧眾和合引導,三寶顯示於世間,可以令我們勤修各種善法,從而獲得快樂。有了三寶指引光明,可使我們懂得取捨,世界從此不再黑暗,世道也不會墮入暗劫。可能沒有信仰的人對此毫無感覺,但有信仰的人卻深知,即生遇到三寶、遇到善知識,是人生中最有意義、最幸福的事情。有些人會說:「今天我過生日,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還在微信上發布,廣而告之,但也許遇到三寶,才真正是最快樂的事。

下面還講到了很多「樂」,有幾個地方與唐譯有所不同,課堂上不細講,大家自己課下翻閱。

「『樂離五欲。

喜歡遠離五欲。

皈依三寶相當於守持清凈戒律,不能對世間的欲妙特別貪執。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樂觀五陰如怨賊,

喜歡看待五蘊如怨賊一般。

我們應當對此處所講的每一個道理都有意樂和興趣。

怨賊會強迫性掠奪我們的財富,使我們陷入痛苦。同樣,五蘊也如怨敵一般,能迫使我們墜入痛苦深淵。

「『樂觀四大如毒蛇,

喜歡觀四大如毒蛇。

唐譯和藏文版中並非「四大」,而是「十八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界」。但是無論界也好、四大也好,都會給我們的相續帶來很多痛苦,就像被毒蛇咬過之後,毒素會迅速擴散到全身一樣。

「『樂觀內入如空聚。

「內入」指內六處或者十二處,我們應當樂此不疲地觀眼耳鼻舌身意等十二處,實際上都是一無所有的。

無論是六處還是十二處,真正去觀察的時候就會發現,其本體都如空空的城邑一樣,沒有什麼值得貪執的。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樂隨護道意,

我們要做到不忘初心,始終保持最初時發下的菩提心和道心。不要剛開始時勇猛精進、眼凈心清,但越學成見越多、邪見越重,煩惱不斷湧現,最後自己也放棄學道了,這是很可惜的。

每個人首先都應該學會保護自己的心。沒有神通神變無關緊要,最關鍵的是道心不退,並能堅持到最後一刻。在你內氣中斷的那一刻,依然是一個信仰三寶、護持戒律的人,這是最低的底線。既然你們最初主動選擇了信仰佛教,就有義務保護自己道心不退。希望道友們能夠做到,也應該可以做到這一點。

就像前些天講密法的時候也要求,沒有更高的成就和神通神變都不要緊,但永遠都不要退失自己的信仰。

今天聽聞《維摩詰經》的各位,都是信仰三寶的,至少也是具有正知正見的人。希望你們若干年後,直到人生的最後一刻,也能夠善始善終、不退道心。

總之,在短暫的人生中,不要像演員一樣,白人、黑人、國王、乞丐……在不同的角色之間跳來跳去,而應當恆常護持自己的道心。

「『樂饒益眾生,樂敬養師;

喜歡饒益有情,喜歡恭恭敬敬地依止或敬仰善知識與世間導師。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樂廣行施,樂堅持戒,

喜歡廣行六波羅蜜多當中的布施,樂于堅定地守持戒律。

戒律是一切功德之本。有些人認為戒律很麻煩:「這是約束,我們不願意守戒,我要自由主義!」實際上,也許有了戒律會更快樂。

我的很多在家的同學一致認為,出家人過得很不錯。所以,戒律並不是痛苦、約束和鐵鐐,更不是讓人束縛的因。如《佛說因緣僧護經》云:「持戒最為樂,身不受諸惱,睡眠得安樂,悟則心歡喜。」受持戒律是最快樂的事情,有了戒律,身體不會受到強盜、怨敵等侵擾,睡眠也清凈安樂,證悟後心更是歡喜雀躍。

有些沒有受戒的人經常會害怕別人打殺自己,然而出家人或居士則無所畏懼,豁然、坦然、毫無壓力,晚上早早安眠,睡眠質量很高。每天開開心心,人也越來越胖(眾笑)。世間人難以跨越的坎坷,修行人都可以輕鬆應對。

所以,不要認為戒律是痛苦和約束。現在很多人,尤其在西方,經常排斥戒律:「皈依戒有什麼好啊?出家戒有什麼好啊?這對我們來講是很痛苦的!」也許表面上看來是痛苦的,但其實社會各層次、各部門都有「戒」。身在企業,企業家的要求也很高。就連五星級賓館,也有不同的「戒」。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樂忍辱柔和,

喜歡安忍,說柔和的語言,做柔和的事。

「『樂勤集善根,

喜歡精進,精勤地積累善根。

「『樂禪定不亂,

喜歡禪定,自己的心經常處於清凈不亂中。

「『樂離垢明慧;

喜歡智慧,遠離一切垢染,開啟一切能證悟人無我、法無我的智慧。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樂廣菩提心,樂降伏眾魔,樂斷諸煩惱,樂凈佛國土,

欣樂於行持廣大菩提心,喜歡降伏魔眾,喜歡斷除一切煩惱,喜歡清凈自己的國土。

以前我們去朝拜印度金剛座時,法王如意寶帶領我們一直念誦《普賢行願品》中的這幾句偈頌:「清凈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的確,我們的善業力要清凈,煩惱力要摧滅,諸魔力要降伏,普賢的願力要圓滿,在座各位自己也經常會念。雖然我們天天都念《普賢行願品》,但經常念這幾句的功德也不可估量。

清凈了菩提心、降伏了魔眾、摧毀了煩惱、樂凈佛國土——好像這裡和剛才講的《華嚴經》中的清凈善業、摧毀煩惱、降伏魔力、普賢圓滿完全可以對應。

上師如意寶行善的心很強烈,轉繞菩提塔的時候,法王走得很快,一直邊念邊轉金剛座的塔。我看到有些道友轉壇城也是特別快,手裡拿著念珠,口中不斷念著「嗡瑪尼唄美吽、嗡瑪尼唄美吽……」,讓人懷疑他會不會在壇城上飛過去了(上師拿念珠模仿,眾笑)。尤其秋冬時節,迎風轉繞時,手持念珠,衣袂翩然——令人擔心是不是要飛到紫青山溝里去了。(眾笑)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樂成就相好故修諸功德,樂嚴道場,

喜歡成就相好,故而修諸功德,喜樂於莊嚴道場。鳩摩羅什說,這裡的道場,是指現實的道場。有些地方則是指心的道場,就像昨天所講的那樣。

「『樂聞深法不畏,

喜歡聽聞甚深之法而不畏懼。這一點也很重要。我們不會害怕聽中觀、密法等甚深之法,不會因接受不了而予以誹謗。

在學院里還是挺好的,大家對聞法都很有意樂。我今天早上去每一個班都偷聽了五六分鐘左右,看看法師講得如何、道友們聽得如何……在門縫那裡一直偷聽(眾笑),覺得有這麼多法師有機會法布施,讓這麼多道友能夠享受甘露妙法,心裡很歡喜。

希望我們學院在經堂使用方面能夠合理地調配。我以前也曾講過,在西方的很多大學,一個教室是輪番使用的,包括吃午飯時也在用,直到晚上都不會空閑。比如,3點到5點是一個班用,5點到7點又是另一個班用,有時是兩個小時,有時是一個半小時,下一個班來了上一個班就要離開,這樣一直輪流。所以,如果各方面因緣具足,我們的教室或各地的道場,也可以大家一起來學習。這是非常重要的!

共同學習的力量很強大。全世界的人一起來學習,互相競爭、考試,這樣能增上自己的智慧。我想,到一定時候,很多人的道心就不會再退轉了,那就是「不退轉果位」。但剛開始的時候,有些人的信心難免晃晃悠悠、搖擺不定,甚至搖搖欲墜。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樂三脫門,

喜歡三解脫門,即空性、無相、無願。

「『不樂非時,

此處唐譯中還有一句是喜歡涅槃、行持涅槃。

不喜歡非時的涅槃,如聲聞緣覺的涅槃。

「『樂近同學,

喜歡親近同學,就是喜歡接近同行道友和同緣分的人。以前也有「同學」這種說法,此處是指與自己道行合一、志同道合的人。對於這種同學,要樂於經常接近。

「『樂於非同學中心無恚礙,

同時,也喜歡「非同學」,即對未與自己志同道合,和自己信仰不同、宗教不同的人,不會「恚礙」,即不生嗔恨心和掛礙心,這點也很重要。

現在有的人比較狹隘——「我們是學會的人」,「我們是某寺院的人」,「我們是有信仰的人」,「哦!那個人是那位上師的弟子,那個人是信其他宗教的,那個人沒有信仰,不要管他們,走走走……」這樣不太好。我們理應與所有眾生融洽和合。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樂將護惡知識,

也喜歡護惡知識,「將護惡知識」,是指不被惡知識牽引,能夠保護自己。藏文和梵文版里是說要遠離惡知識,不要喜歡惡知識,否則你的邪惡會迅速增上。

「『樂親近善知識,

喜歡親近善知識。我們曾講過「親近善知識」的內容。我昨天在想,如果明年因緣聚合……《如意寶藏論》中有專門講如何親近善知識的內容,以前也特意給大家印過初稿。在佛教中,親近善知識十分重要,然而現在不少人好像根本不懂親近善知識的方法。

「『樂心喜清凈,

喜歡對法產生歡喜心和清凈心。此處,藏文版中是說對正法產生歡喜心和清凈心。其他有些譯本中是「於巧方便,善攝受」,即很喜歡以善巧方便攝受眾生。

「『樂修無量道品之法。

唐譯里是說很喜歡不放逸,修無量的三十七道品(無量道品也可)。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是為菩薩法樂。』

以上就是菩薩的樂法。剛才天女們不知道什麼是樂法,在座各位可能也跟天女一樣茫然不知,所以,要感謝這些天女們的求法。不少人整天都一味在求佛法,但今天講的是專門求樂法——快樂的法。

何為樂法?此處已宣講。我們應該懂得,世間所謂的樂,其實轉瞬即逝。《正法念處經》中也有一句很好的教言:「欲樂一念頃,非樂亦非常,轉身受極苦,如是應舍欲。」世間欲樂是一剎那間的,它不是真正的快樂,也並非常有,須臾之間就會變成痛苦。有時我們在花園裡,在藍天白雲下,感覺舒心愜意。夏天時我也常常喜歡到草地里去坐一會,覺得:「哇,這樣好快樂啊!」 結果晚上回來後全身酸痛、疲憊不堪。兩相比較,之前的快樂轉瞬即逝,現在的痛苦卻顯得無比漫長。所以,許多被世間人稱之為「快樂」的事物,若用智慧觀察時,並非是實有的。

若沒有善知識的引導,佛法中一些甚深的道理的確難以通達,《華嚴經》云:「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佛法倘若無人宣說,縱然是世間的聰慧之人,也未必能窺其堂奧。相反,若依靠經驗豐富,具足智慧和悲心的善知識作為嚮導,也許在短暫的時間當中,便能了達許多甚深道理。

當時,維摩詰居士為天女們轉了如此善妙的法輪。

我希望大家能認真地再三思維法義,看看自己能否從中得到真正的法樂。現在有些人對布施、持戒、安忍等六波羅蜜多興趣索然,卻對追求「自由」、散亂、放逸等興緻勃勃,似乎與魔王波旬的行為特別相應。若是如此,則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已經變成魔王波旬的「得意門生」了。所以,大家應當觀察自心——究竟是維摩詰居士的弟子,還是魔王波旬的弟子?自己是如何抉擇的?

「於是波旬告諸女言:『我欲與汝俱還天宮。』

於是魔王波旬告訴天女們:「該得的法你們已經得到了,無論如何,你們還是隨我返回天宮吧。」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諸女言:『以我等與此居士有法樂,我等甚樂,不復樂五欲樂也。』

此時,天女們對魔王波旬說:「你剛剛在被逼無奈之下,不是已經把我們送給這位大居士了嗎?現在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殊勝的法樂,對世間的五欲妙樂已經毫無興趣,都不想跟你回去了!」 (上師笑,眾笑)

「魔言:『居士可舍此女?一切所有施於彼者,是為菩薩。』

魔王波旬實在無可奈何,只能跑到維摩詰居士面前苦苦哀求:「居士呀,我剛才在迫不得已之下,雖然已經將天女們供養給您了,但現在我有點後悔了(眾笑)。我聽說你們這些菩薩們,能捨棄和布施一切,您能否將她們捨棄,當作悉地布施給我呢?」此處,藏文版中是「大菩薩」,魔王波旬稱呼維摩詰居士為大菩薩。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維摩詰言:『我已舍矣!汝便將去,令一切眾生得法願具足。』

維摩詰居士回答道:「我當然可以布施給你,你把她們帶走吧,但願一切眾生得到滿足。」此處,唐譯及其他一些版本中是「汝等一切有情得以滿足」,意思大致相同,即維摩詰居士發願道:「我早已捨棄了這些天女,我根本不需要,我給她們傳法,度化她們的目的已經達成,你把她們帶回去吧,希望以此因緣,能滿足眾生一切所願,讓他們都心滿意足。」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於是諸女問維摩詰:『我等云何,止於魔宮?』

此時,天女們問維摩詰居士:「我們回到魔宮該怎樣生活呢?我們現在已經是佛教徒了,都發了菩提心了(眾笑),再回到魔宮多尷尬、多不好啊!我們回去後能幹什麼呢?我們不回去!在這裡多好啊!回到紅塵中多痛苦啊!」(眾笑)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維摩詰言:『諸姊!有法門名無盡燈,汝等當學。

維摩詰居士告訴諸位姐姐(眾笑)……現在很多人不喜歡被人稱呼「姐姐」,喜歡聽「妹妹」、「美女」這些稱呼,男士都喜歡被稱為「帥哥」,叫「哥哥」可能都不高興,「姐姐」就更不行了,現在人們都喜歡年輕的稱謂。

當時,維摩詰居士說:「諸位小姐……」——嗯,說小姐更不好(眾笑)——「有一個叫做無盡燈的法門,你們應該學習。」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

什麼是無盡燈呢?此處是以燈為喻,就像一盞燈可以點亮成百上千盞燈,能夠遣除一切黑暗,帶來光明,並且這種光明始終不會窮盡。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如是,諸姊!夫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其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

(上師問旁人)「諸姊」怎麼說……啊,小姐姐啊?(上師笑,眾笑)小妹妹可以說,小姐姐可能……這是他們說的,我不懂漢語,所以是他們告訴我稱「小姐姐」的。(眾笑)

因為魔女們都不願回去,維摩詰居士便勸說她們:「諸位小姐姐(上師笑,眾笑),有一個叫做無盡燈的法門,也即菩提心,如同一盞明燈,可以點亮百千萬盞燈,且自身的光亮不會有絲毫損減。同樣,你們現在都已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回到魔宮後,將其傳遞給其他眾生,可以讓更多的眾生與之結緣,並獲得利益。如此一來,你們自己的道心非但無有任何損減,反而會日益增上。」

現在很多修行人只想呆在寺院里,不想到紅塵中去,有些人修行佛法後,不想回到家鄉,這都是不對的。當然,在自己還沒有一定的證悟之前,也不能貿然行事,否則可能你想去弘揚佛法,結果反而被別人哄走了。(眾笑)

當自身具備了穩固的道心後,即使身處魔宮,也能以菩提心饒益眾生。當時,維摩詰居士要求魔女們回到魔宮傳授真理,如此一傳十、十傳百,許多眾生都能相繼得到利益。

她們身處魔宮都能有這樣的精神,我們畢竟是在人間,周圍的環境應該比魔王的眷屬們強多了。有些人常說,這個人是魔女,那個人是魔王,把外境顯現看成魔,其實並非如此。希望大家學習佛法後能夠明白,成佛並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利益眾生。

我曾說過,希望大家能從自己身邊做起,為家人、朋友等與自己相關的,乃至自己家鄉的人們帶來快樂,這是每個人力所能及的饒益有情的方法,這點十分重要。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汝等雖住魔宮,以是無盡燈,令無數天子天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為報佛恩,亦大饒益一切眾生。』

「汝等雖然住於魔宮,但以無盡燈法門,可令無數天子天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便是報答了佛恩,也是饒益了一切眾生。」

《未曾有因緣經》中說,如果我們能以佛法饒益有情,哪怕僅饒益了一個人,那也是真正報答了佛恩,報答了上師的恩德。所以,報答恩德唯一的方式,就是利益眾生。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爾時,天女頭面禮維摩詰足,隨魔還宮,忽然不現。

此時,天女們紛紛向維摩詰居士恭敬頂禮。唐譯中說,此時維摩詰居士收回了神通,一直被定住的魔王波旬終於能自由活動了(上師示範活動手臂)。他略帶尷尬地說:「哎呦,現在我也該回去了。」說罷,便忽然從人間消失,匆匆忙忙地帶著魔女們返回了魔宮。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世尊!維摩詰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辯才,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最後,持世菩薩稟告世尊:「世尊啊,維摩詰居士的智慧和辯才都如此厲害,他自在的神通力令我記憶猶新,至今仍心有餘悸,我也實在是不敢前去問疾。」

我們每個故事正好講一節課,不多不少,還不錯!

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思修佛學 的精彩文章:

本煥長老開示:婆羅門子的智慧抉擇
首愚法師:懺其前愆不復起,悔其後過永斷除

TAG:聞思修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