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我的鄉愁在東留

文:陳孟榮(廈門知青)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我的鄉愁在東留

那裡有我青春的印跡

我的鄉愁在東留

那裡有我

半個世紀的思念

我的鄉愁在東留

東留的鄉愁

將伴隨我的一生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在那難忘的1969年,在那正值青春年華的十九歲,我被拋向了窮鄉僻壤的東留深山,然而這一拋卻留下了我終生的念想,我視東留為我的故鄉,因為那裡有我深深懷念的山山水水,那裡有我日夜思念的鄉親,東留已融入了我的血脈,匯入了我的生命。

我懷念曾走過的東留山山水水。

東留境內崇山峻岭,十八個村坐落其中,我到下鄉的中坊村是東留十八村中較小的一個,四周被群山懷抱,在海拔425米的村莊周圍環繞著數座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海拔1137米的黃天頂、海拔1090米的馬頭山、海拔1080米的西木山和海拔1066米的大人崬。這是一個美麗的山村,濃郁的山林和潺潺溪流以及不可多得的清新富氧構成這位於閩贛交界邊陲山坳獨特的風景線。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黃天頂令我神往,西木山使我陶醉,大人崬促我心酸,馬頭山讓我膽顫。

下鄉期間,我每天都要對著黃天頂遙望,我堅信,黃天頂的那方就是我的家鄉廈門,不管颳風下雨,不管月圓月缺,這種奢望始終沒有間斷。望著一天天的雲霧繚繞,望著一天天的日起日落,我堅信,總有一天,我要走出大山,總有一天,我要回到廈門故鄉。那時的黃天頂成了我精神上的依託。

黃天頂上真能望見我的故鄉嗎?登上黃天頂成為我夢寐以求的期盼。在下鄉38年後的2007年國慶節,我終於攀登到黃天頂的最高峰,實現了心中的夢想。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黃天頂的半山腰是一片的原始森林,林間小道環繞著,一層又一層的向上延伸,小道兩側都是蒼天大樹,充滿著生機。幾許陽光透著樹蔭灑落在林蔭道間,使人心生愜意。林間是美麗的,特別是聽著從西木山上流下的、從澗底不斷傳來的潺潺流水聲,彷彿置身於童話世界一般。

終於登上了黃天頂,在一片突兀的花崗岩上,涼風習習,極目遠眺,真是心曠神怡。透過林海、穿過雲層,我不斷地尋找著我的故鄉廈門卻始終未能看到。忽然間,我頓悟了,腳下的這片土地,就是我的故鄉,是我夢想的地方。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西木山上有個天然的湖,坐落在海拔千米之巔。在這稱為「安浮塘」的天然湖下側有一條湧泉飛流直下,形成瀑布奔向遠方。據《武平縣誌》介紹,源於西木山的這一支水系,經狗面光,流經萬里、謝坊匯入龍溪。這是一條中坊鄉親的生命之源,正是這股清澈純天然的山泉之水養育著中坊鄉親,並釀造出聞名武平的中坊米酒。湖的四周高山層層,顯得十分寧靜。在湖的一側有一片斷垣殘瓦。據村民說,數百年前,他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裡,由於山高路遠陸陸續續遷徙到山下定居。

這是一片美麗而值得生態保護與開發利用的寶地,捧著甜美的山泉水,我不斷的品味著,真有點陶醉了。

那是在下鄉期間的1969年秋冬,我到過大人崬,見到的情景真是讓人心酸。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下鄉那年頭,山裡的山雞很多,知青們沒啥吃的,就跟著村民上山打山雞。

第一次跟村民爬那麼高的山,也不知走了多少路,翻過了多少坡,村民們告訴我,大人崬坐落在叢林之中,沿著登峰的土路旁搭著一間十分簡陋的木頭房,房子外面有一塊小草地,栽種著一些蔬菜,另一側用木柵欄圍著餵養這幾頭小雞。

木頭房裡就住著一對老夫妻,當年應該有六十多歲了。村民說,這夫妻倆長期住在山上,自己種糧食、蔬菜,養雞,逢圩日才下山換些日常用品,他們根本沒有貨幣的概念,已經在山上待了幾十年了。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我不敢想像在那沒有電燈,沒有左鄰右舍,野獸頻頻出沒的山上這兩位老人是如何熬過每日每夜的。

我觸景生情感到心中一片的酸楚。這是海拔上千米的大人崬上留給我傷心的一幕。這一幕永遠留在我的腦海,我永遠忘了不那兩位穿著自己縫製土布衣的善良老人。

讓我膽顫的馬頭山之行終不能讓我忘懷。

那是在我下鄉第二年杜鵑花盛開的日子裡,我房東的弟弟準備裝修新房作為結婚之用。那時在山區所建的都是土坯房,能抹上灰漿實屬不易。房東從縣城好不容易買回了石灰粉,但卻沒人能有抹灰漿的手藝。我的一個朋友下鄉前在廈門省四建半工半讀學校就讀,正好有這門手藝。我自告奮勇前往其下鄉地東留公社大聯大隊邀請他來幫這個忙。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一天,吃過午飯後,我和一起下鄉的哥哥,按照村民所指引的山路,沿著崎嶇的小道,費力地爬上馬頭山,準備經過油心地進入大聯村。登上馬頭山,我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滿山的杜鵑花,紅通通的一片,真是壯觀。我不捨得再向前方邁步,駐步欣賞著,杜鵑花在山風裡搖曳著,實在美不勝收。我不斷地、使勁地吸著山峰頂清新的空氣,真的不想再走了。

漸漸地,太陽已經西墜了,天空一片美麗的晚霞,與山上的杜鵑花輝映在一起,我感覺自己身處人間仙境。

突然,從山頂的亂石堆間闖出了一隻白色的豺狗,虎視眈眈地盯著我,開始我們還以為是村民養的大狼狗,仔細一看,還真不像,那體態是我從沒見過的兇殘。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我一下子嚇呆了,我哥哥看見旁邊有一條深溝,大聲喊道,「快跳下去!」膽戰心驚的跳下深溝後,我們倆不斷地用深溝里的石頭往外扔,也不知這種自我保護方式是否得當。經過一番的自衛還擊後,這隻豺狗竟然逃竄了。而我們也趕緊爬出深溝,丟魂似的往與豺狗不同的方向狼狽的奔跑起來。

不知跑了多久,魂兒總算歸心了。天色已漸漸地暗了下來,這是我們才知道迷路了。黑暗中,看到了前面閃閃點點的亮光,該不是又碰上野獸了吧?在戰戰慄栗之中我們摸黑走到了亮光前,看到了農舍,心兒這才踏實下來。一問,這兒是油心地,屬於大聯村,但離村部還有一段路。在村民的指路下,我們找到了這位朋友,朋友也答應了我的請求,我心中慶幸,這一趟沒有白來。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東留的十八個村始終縈繞在我的心中,每個我到訪過的村都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下鄉期間,我曾從鄰村的龍溪走小道到過背寨,第一次在背寨知青點聽過「梅花黨傳奇」的故事。在2010年10月還到過背寨一次,與當年參加武會公路的廈門知青一起前往背寨,在往日修建的公路段上合影留念。

我也曾到過桂坑,為我童年的除蟲夥伴的女兒嫁到桂坑祝賀。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中坊的鄰村龍溪是我下鄉期間經常前往的地方,也是中坊通往外界的必經之地。下鄉期間,送公糧,挑化肥,購買日常用品都要到龍溪供銷社。那裡有我不少的知青朋友,我都為能重返故地而感到十分的高興。

大明則是我們知青每次趕墟的所在地,知青們對大明都懷有深深的記憶。我的《記憶中的東留墟》記載的就是那段難忘的忘事。數十年後,大明已發展為東留鎮的富貴籽花卉產業基地,在參觀東留富貴籽基地後,我有感而發寫了篇《紅紅火火富貴籽》的文章。

黃坊在我當年下鄉時就去過,印象最深的是,黃坊知青不少人都很有音樂細胞,吹拉彈唱非常之棒,農閑時刻,他們總要聚在一起,自娛自樂,令我十分羨慕。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農曆六月六是永福的民俗節日,我在數年前有幸受邀參加了雷公灶三仙宮客家民俗節,在雨中寫下了一首「六月六訪永福」的詩:車馳漸入永福地/放眼雨透染山綠/東留水碧躍蔥蘢/三仙長濟客家宜。此詩作為我對東留客家人深深的敬意。

《再見大陽橋》這篇文章記敘著我對大陽橋的深情,這篇文章代表著我對東留鄉親深深的愛。

在廈門知青東留文學採風活動中,我們去了小溪和新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為他們感到自豪。

在東留紅掌基地的封侯村,有個朱子廟遺址,我和春池兄進行走訪,後來我還特地再次前去,寫下了《重訪朱子廟遺址》一文。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走過的東留鎮村莊中,最使我感受到親人般真情的是中坊和新聯。中坊鄉親與我的感情是數十年風風雨雨的見證,我早已將中坊鄉親當成我的親人,每當我踏上閩西這塊土地總會想起中坊。中坊是我刻骨銘心,又一輩子感恩在心的地方。

認識新聯則緣於2017年的元旦。我的知青夥伴陳安琪心中有著一個願望,到新聯去憑弔四十多年前不幸遇難的兩位女知青。

我們一起來到了新聯,受到了熱情的接待,接待我們的是新聯婦聯主席曾水秀。

在廈門知青東留文學採風活動中,新聯的羅啟元書記、謝雲升主任、曾水秀主席給予了廈門知青親人般的溫暖,令我深受感動,也與新聯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曾為新聯寫下了《三訪通林寺》一文,表達內心的感恩之情。同時,也結識了曾水秀娘家新福家人,與之成了親人。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算了一下,東留十八村,我整整走了十四村,還有泥洋、南坊、蘇湖、蘭畲尚未前往。真想在有生之年將東留十八村都走過,誰讓我自稱「東留兒」啊。雖然有些事不可能按願望實現,但沒去過的四個村依然掛在心間。

算了一下,從1997年回廈後重返第二故鄉,至今已有上百次,期間重返東留竟達47次之多,我曾帶著未下鄉的妻子回中坊,曾將我女兒的婚事辦到了中坊,曾帶著我的親戚朋友回到中坊。

我真實的,從心底里將自己當成「東留兒」,我的鄉愁在東留。我不敢肯定,土生土長的東留人是否都走過東留十八村。我不敢肯定,土生土長的東留人在離鄉後是否一年數度返鄉。我一個曾在東留生活了7年多的廈門知青做到了,我將自己的情與愛都奉獻給了東留,我眷戀東留。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人已老了,思鄉的心越發激烈,我要再次感受東留鄉親親人般的溫暖,再次的感受東留鄉親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真想再次去感受東留的山山水水,再次去徜徉其間。

多飽吸一口東留清新的富氧吧,那飽含鄉土氣息的營養將再次的滋潤我的心田,喚回我的青春。

背上行裝,我再度前往東留。

武平東留|匯入了血脈的第二故鄉,廈門老知青的濃郁鄉愁

圖:鍾文泉 張乃彬 修永清 藍圖 李國潮 鄭冠松

(部分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