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家有「小話癆」?愛說話的孩子 更聰明

家有「小話癆」?愛說話的孩子 更聰明

作者:武平 來源:勞動午報

家有「小話癆」?愛說話的孩子 更聰明

從孩子叫第一聲「爸爸」「媽媽」開始,孩子的語言能力就被打開了,而爸爸媽媽作為孩子的語言啟蒙老師,每天盼望著孩子的每一次進步。什麼時候會說一句完整的話?什麼時候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隨著孩子的長大,雖然會說很多話了,但父母卻沒有了驚喜之情,對於不停說話或愛問問題的孩子,家長甚至表現出了厭煩。殊不知,孩子和家長說話其實是想和你交流,愛說話的孩子更聰明,家長千萬不要再扼殺孩子的語言天賦了。

愛說話的孩子想像力豐富

小孩有時候說話顛三倒四,讓人聽不明白,大人便不予理會。然而,孩子說的話看似毫無邏輯,其中卻「大有文章」,孩子不懂大人的想法,而大人卻需要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在說話時,大腦也在飛速運轉。比如,孩子看到動物園裡的猴子,他會聯想到孫悟空、香蕉,還可能聯想到豬八戒等可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事物。因此,家長在聽到孩子「胡言亂語」時不能不理會,而是蹲在身邊仔細聆聽,並順著孩子的思路和他「聊天」。

會說話的孩子有領導能力

會說話指的是一個人的語言底蘊和魅力非常高,在交流時能給對方很舒服的感覺,能夠讓對方覺得你說的話有道理,並信任你的為人。而這種語言魅力需要從小積累,家長平時的說話風格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會說話的孩子要從小愛說話,當然這需要一個很漫長的學習過程。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不要刻意糾正孩子的說話方式,即便是語序不對、發音錯誤也不能批評孩子。另外,絕不能教孩子說髒話,家長也不能說,哪怕說一句孩子很可能就記在心裡了。

語言交流能提高閱讀技能

一般情況下,愛說話的孩子也愛看書。雖然有時候埋著頭看書很安靜,但大腦里卻有豐富的語言辭彙,因此,書讀的多了才能應答如流、滔滔不絕。

平時喜歡交流的孩子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善於去書中尋找答案,因此,家長需要在家中多收藏一些書籍,多讀書對孩子的文學積累幫助最大,能夠在以後的寫作中提供更多的素材。

教孩子說話的4個技巧

語言啟蒙要「留一半」

舉個最通俗的例子,孩子咿呀學語時還不會說一句完整的話,家長可以採取「詢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說話。

比如,孩子用手指著紅色瓶子的餅乾說:紅……餅乾……家長這時候不要告訴孩子「紅色的餅乾是草莓味的」,而要這樣問寶寶:紅色的餅乾是什麼味道的呀?寶寶的好奇心被激發,就會慢慢地說出:草莓。

不要打斷孩子說話

孩子在語言啟蒙時期最忌諱家長沒有耐心,有些性格急躁的家長聽到孩子咿咿呀呀就說「你說的什麼呀,聽不懂,別說了」。需要提醒各位媽媽,千萬不要這樣對寶寶。

打斷孩子說話首先很可能會嚇到他,在心靈上造成陰影;其次,由於你的一句話孩子可能以後都不愛說話了,認為大人不愛聽他說話,甚至不喜歡他,嚴重的話可能導致自閉症。

和孩子平等交流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就是孩子,大人的事他們都不懂,因此,家長在聊天時喜歡讓孩子去一邊玩,這是非常不尊重孩子的做法。

家長要學會用平等的姿態和孩子交流,不要把「大人」和「孩子」刻意地分類。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學習大人的交流方式,還有助於「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記住,不管孩子幾歲,家長都要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正常人一樣去和他說話。

語言啟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最終水到渠成的過程,這跟家長平時與孩子的互動、對話的方式密不可分。家長說話親切好聽,孩子說話也就會好聽,家長經常髒話連篇,孩子說話也不會好聽。

另外,家長要經常和孩子做親子遊戲,通過互動中的肢體語言來和孩子交流,這樣孩子對語言的教育更容易接納和吸收。

(武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