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關西北壁畫的繼承御河古鎮楊柳青關於好玩墨有詩情獨自香長短句

有關西北壁畫的繼承御河古鎮楊柳青關於好玩墨有詩情獨自香長短句

【藝林隨筆】

興塢雜談

有關西北壁畫的繼承

□王犁

從王子云、常書鴻對敦煌藝術的推廣,韓樂然對克孜爾的研究,到現在的臨摹複製者,他們究竟是通過臨摹來實現傳播的目的,還是通過臨摹來實現自身的學習,兩者肯定有很大的不一樣。

臨摹傳播者大多被這些經典遺存吃掉,成為殉道者,如一等一才華的常書鴻、王子云、段文傑等,他們最終走向了考古學。段文傑在自述中就談到自己從國立藝專畢業後的夢想就是想當藝術家,可是被敦煌學吸引,最終走上了學術之路。韓樂然既有藝術造詣,也有政治覺悟,可是從克孜爾研究回來的路上飛機失事,這在學術界也是很大的損失。

敦煌學、吐魯番學之所以享譽世界,離不開幾代人的傳播。特別是第一代敦煌人,他們從抗日戰爭時期就開始努力,通過臨摹、展覽,以引起政府和國際文化機構的重視和資助。他們用近一個世紀的艱辛,贏得了世人的關注。

我看過臨摹敦煌和克孜爾壁畫的展覽,現在用臨摹的手段來複制洞窟壁畫,在用筆的爽快上不如張大千,當然看到張大千在四川博物館的留存,也有青海同仁喇嘛的手段,製作不如段文傑那輩,段求恢復舊貌,雖過鮮艷,但那代人的「活」還是不計工本,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然就作品的安靜來說,肯定不如日本宮本道夫。記得有一年夏天,在克孜爾看到宮本先生在洞窟里臨摹,大小不過平尺,夜以繼日,慢如蟲蛀,那種慢和靜,有技術的精進,更多是以技入道的修為,非常人可企及。我與同去的油畫家王謙先生琢磨,這種慢工細活,不是想慢就慢得起來,或許是一種失傳的認知。

倒是林風眠、董希文的淺嘗輒止為自己所用有意思,但究竟如林、董為其所用的學習方式是淺嘗,還是臨摹複製式的求其原貌是淺嘗,還得看從什麼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林風眠先生彩墨仕女中的「曹衣出水」如雲岡、龍門的北魏造像,但是我們沒有看到林風眠有臨摹壁畫和雕塑等的記錄,只聽說過林對青花瓷器紋樣有興趣。

董希文從敦煌到南疆,有直接研究敦煌、吐魯番、克孜爾的記錄。從1943年7月開始,董希文在敦煌藝術研究所待了三個春秋,曾兼任南疆公路工程處的美術工作。我們可以看到《苗民跳月》(1943年創作)的重彩作品,不知道是在重慶看到常書鴻的臨摹展受到啟發而畫的作品,還是去敦煌後的創作,但現藏中國美術館的油畫《哈薩克牧羊女》(1948年)已是深入南疆後的佳作,從董希文先生這個時期的作品來看,他幾乎是邊學習邊消化,個中本事非常人可及。

以克孜爾壁畫為代表的西域藝術遺存,遍布南疆溝壑以及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幾乎是東西文化無縫連接的典範。它們雖然經過人為和自然的破壞,完整性不如敦煌,但其壁畫殘件可以說是造型和色彩的華章,我感覺所有顏色都得帶上「寶石」兩個字才足以表達其神秘和燦爛,如寶石綠、寶石藍等。

當我們在談論克孜爾藝術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請原諒我不小心用了這種「卡佛」式語句,藝術就是這麼給人多種可能。有人「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有人或許更願意在外獨自徘徊,希望「用最大的氣魄打出來」,反而衝進去不想出來。林風眠的「淺嘗」、董希文的「消化」是高度綜合的事,他們肯定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雖說藝術是一件創造性的工作,但我們大多習慣按部就班。當我們在臨摹壁畫時,我們想學習什麼?

在數字可以三維呈現全窟的今天,以傳播宣傳為目的,估計不是臨摹的主要任務了,包括臨摹在內的學習方式,應該各有各的選擇才對。當代有唐勇力先生的「敦煌夢」系列,從自身出發找到著陸點;身邊的李桐、潘文汛、林海鍾等師友同道應該也是從壁畫中「偷拳頭」的高手。

面對敦煌、克孜爾遺存的複製與學習,複製展在異地帶來的應該不僅僅是如看「大黃鴨」似的熱鬧。

御河古鎮楊柳青

□劉靜宇

楊柳青鎮,有著北方小鎮的粗獷和端莊,走進古鎮,恍如置身於民俗風情畫中,一條碧波蕩漾的大運河穿鎮而過,岸邊幾棵柳樹默默訴說著前世繁華,灰牆青瓦的民宅,是明清風格的古建築,錯落有致;悠長的巷子,蜿蜒曲折,透出歲月的滄桑。運河水滋潤著岸上兩行柔柳,清波微瀾、楊柳依依、花香幽幽,於潺潺流水中可聽見鳥兒的鳴唱。京杭大運河,使得這個北方小鎮多了一份似水柔情。

楊柳青位於天津市西青區,距天津市中心約20公里。明清時期,隨著大運河的開通,這裡成為漕運的重要樞紐,是北方商貿流通和民間藝術的集散地,商業發達、文化繁榮。

古運河橋畔立有「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石碑,沿河西行不遠處就是依河而建的石家大院,這裡是來楊柳青旅遊的人必到的地方,是楊柳青的一張明信片。

石家大院建於1875年,至今已有140年的歷史,大院共有四合套式,12個院落,其建築結構獨特,磚木石雕精美,可謂匠心獨具,它是中國迄今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晚清民宅建築群。進入大門,一條長長的甬路,甬道上有形態各異、建築精美的5座門樓,從南向北,門樓逐漸升高,取步步高升的寓意。甬路兩側各有五進院落,東院為內宅,有候客室、書房、內賬房、內眷住房等,現在已列為楊柳青博物館;西院為客廳、戲樓、祠堂等。

這座古宅的主人在當時算是天津巨賈之一,財力雄厚,顯赫一時,怎奈歲月滄桑,一切都是過眼的繁華,留下的只有不朽的建築。正是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大院因清代民居的建築風格,被很多電影人青睞,在此拍攝了將近四十部電影、電視劇。如劉德華主演的《刀劍笑》、徐帆主演的《日出》、周迅主演的《煙雨紅顏》等,建築風格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來楊柳青鎮一定要看年畫製作,因為此地的年畫聞名遐邇,被譽為中國四大年畫之一,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在楊柳青博物館我們觀看了年畫製作,展室中間是用泥人形式表現製作年畫的四道工序:勾描、木刻、水印、彩繪。它的製作方法為半印半畫,即先用木版雕出畫麵線紋,然後用墨印在紙上,套過兩三次單色版後,再以彩筆填繪。楊柳青年畫既有版畫的刀法韻味,又有繪畫的筆觸色調,構成與一般繪畫和其他年畫不同的藝術特色。色彩艷麗、著色大膽、氣氛祥和,充滿喜氣和濃濃的中國味。周汝昌先生曾為楊柳青年畫寫詩:「楊柳青青似畫中,家家綉女竟衣紅。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現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楊柳青年畫已經出口到很多國家,可見年畫的魅力。

石家大院東側是楊柳青民俗風情旅遊街,這裡青磚漫地,小巷兩側有民居,推開硃紅色的大門,裡面是一個小小的院落,有石磨靜靜地卧在角落,驚艷了時光,素雅、古樸、寧靜、厚重的美感在小巷中流轉。巷子中安靜極了,少了一絲繁華,讓人恍如來到前朝,濃濃的歷史韻味鋪滿整條青磚小路。

「桃花寺外桃花口,楊柳青邊楊柳青」。六月的陽光下,楊柳青鎮明媚如畫,在小巷中穿行,彷彿可以穿越時間,追溯歷史,在一剎那間與昨天相遇。在夏天不妨沿著楊柳青古運河邊隨處走走,看看柳絲如煙,品味似水流年。

關於好玩

□王藝

好玩是一種境界。我們看魏晉文人,怎麼那麼好玩呀。不僅好玩,也會玩,為什麼魏晉時期文人都好玩?因為魏晉時期玄學興起,人們普遍接受了道家崇尚自然的觀念,在發現自然中發現了自我,自我與自然的相互尋找、映襯,使得物象對人們的作用以及意象對物象的反作用得以總結提升,人們對自然物象的形容和想像力空前活躍,比如用賦的形式以鋪陳的方法描繪自然物象的同時,強調立象以盡意,並進一步設為意是高於象的,所以自魏晉後,關於書法的評論就多了一種東西,就是強調書家在重視客觀物象的同時,也要重視主觀心意,所謂「工巧難傳,善之者少,應心隱手,必由意曉」(成公綏《隸書體》),「睿哲變通,意巧滋生」(索靖《草書勢》)。

書法是象的藝術,但書法表現又不同於繪畫和雕塑的模仿造型,是線條和筆墨相對抽象地表達對象的感知,而這種抽象和概括,是與人對物象的理解而產生的思想感情以及日常生活中人們所養成的品格作風密切相關的。王羲之在《論書》中談及意時說:「吾盡心精作亦久,尋諸舊書,惟鍾、張故為絕倫,其餘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賢,仆書次之。頃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正是基於對意的重視,而意的形式又因人的個體差異表現出豐富的形態,導致人們追求創造自我的意,加之魏晉時期激烈動蕩的社會政治大背景,受到魏晉玄學影響的文人士大夫階層質疑君臨一切的神權,從對道統、秩序的關注轉為對生命或自身存在的關注,以「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心態痛斥時弊,關注民生。樂觀洒脫與痛楚憂傷的情緒始終瀰漫在魏晉時期文人的血液中,因而魏晉文人好玩、會玩,並更重視審美,更關注人物的風姿、風采、風韻。

看看魏晉文人的玩法,看看劉伶們的活法,我們再怎麼扮犀利哥都沒法想像。

當今文人好玩的,如石開、陳國斌、崔志強皆各有路數。

我自幼習字,但體會到寫字的快感是近幾年的事,少不更事時,臨寫是一件痛苦之極的事情,隨著年齡的增加,對漢字的理解,書寫逐漸成為一種享受。

書法是一種藝術。藝術就要有個性。個性的差異可以天上地下,每個人的外在形式可以狂涓奔放、可以細膩儒雅,但就其風姿、風采、風韻來說,怎麼也要有,如此其內心世界會充滿情趣與張力。這樣的人,在書寫過程中的綜合氣質和情感、情操就能滲透到筆墨紙張中,而不是簡單的面無表情、千篇一律地抄寫,其對作品的理解與詮釋通過書寫進行了再創作,而這種再創作過程就是創新。

程風子說:「沒有創新,墨守成規等於死亡。」如果書寫者都有這種好玩有趣的狀態,就不愁創新,就沒必要擔心書法的死亡。古人云:「若無花、月、美人,不願生此世界。若無翰墨棋酒,不必定做人身。」細細想來,書寫者是幸福的,正如蘇子美云:「明窗淨几,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也。」

墨有詩情獨自香

□徐生力

書法家賦詩吟聯本就是一件雅事。近年來,由於天天心摹手追古今書法家和詩詞大家的作品,從中學到了格律詩的皮毛,在與書法家的應酬中,我常常以自作詩詞贈與友人,相應也增加了一些雅緻和樂趣。

丁酉冬至這天清晨,我想念書法家馮崬智兄,於是,給他作了首《冬至致同道馮崬智仁兄》:

殷城到處凜風摧,初雪遲遲寒占魁。

筆力堅貞猶傲骨,畫如竹節點如梅。

我在微信中道:「丁酉冬至,天氣晴好。特為商城縣(古稱殷城)的書友、出生於冬至的馮崬智賦詩一首。馮兄的字,線條蒼勁有力、耐人品味。崬智先生是冬至出生,藉此祝生日快樂。」崬智兄樂意地接受了。

唐吟聲仁兄,以篆刻見長。近年來,我的書法用印,基本以他所鐫刻的為多。他的印有一種學者之風,凸顯其為人及性格。我給他的七絕《致篆刻家唐吟聲賢兄》如下:

課里不閑課外耕,和田雕琢壽山鳴。

不禁桃李枝頭滿,鑿鑿吟聲啟後生。

吟聲先生,教書育人之品德,堪稱師表。雖然我們結識不過幾年,但彼此一見傾心,除了無私治印,為拙作增色不少外,還不吝賜教,多次幫我引薦大家,實乃德藝雙馨之教育家、藝術家。他在微信里給我點贊,並請我喝茶。

2017年「惠而浦杯」書法報·書法海選讓我收穫頗豐,不僅收穫了獎項,而且結識了分布在陝西、甘肅和安徽的書法家徐戰文、李生周和李延寶三位藝友,並不時切磋技藝。於是,我分別給三位長兄創作了七絕一首。

如《致書法家徐戰文仁兄》:

涇陽漢隸戰文鳴,坐愛蘭亭氣宇宏。

一墨芬芳香雅室,千金手卷自然生。

認識戰文兄,首先得感謝書法報社工作人員的周到安排,筆會中,將與我同姓的戰文兄安排在一個房間。三天時間雖短,但我們之間的情誼由此結下。回來後,我按他的要求,寫了幾幅字寄去,不僅得到了老兄的好評,還先後兩次給我寄來精心之作。一次,他來電話祝賀我,其由是,書法報對我的一篇論文整版刊登。此前,我也對老兄的厚愛給予回報,為他作過幾副嵌名聯,均得到他的肯定。可謂可交的好老兄。

如《致書法家李生周賢兄》:

布白最難雅素章,縱橫秦嶺走敦煌。

大河豈竭蘭生筆,楷則書人不作狂。

生周兄,曾從軍,執法,他的人生經歷是嚴謹的。所以,他的字也透著嚴謹。一手正楷,遠追秦晉,近取唐宋,絲絲入扣,筆筆到位,正如其人,舉止文雅,不越雷池。

從武漢分別後,我們常在微信電話中交流藝事。除書法之外,還涉及詩詞對聯。他在微信中言:「徐老師的詩和題記都過獎了,實不敢當。秦漢、敦煌對我很有啟發,敦煌寫經有不少書法精品,等有時間了可學學寫經。」

再如《致書法家李延寶賢兄》:

近染樓台歙墨宣,頹毫半冢寫庭堅。

松風閣在長波卧,乃是道人夢裡傳。

方家大寶道兄滿頭銀霜,無須裝扮,藝術氣息撲面而來。丁酉年是我們的相識之年,並先後於漢蓉兩次同台獻藝,在一起交談甚歡。相通,是感情的基礎。我們既有同在鄭州求學的經歷,也有同飲淮河水,生活習性的相通,還有藝術興趣愛好的相通。而最重要的是在於我們都以書為樂,不求名利的人生追求。故有此詩。延寶兄收到此詩後,給我發來一幅雪蓮,表示認可。

在為他人書寫作品時,以自己創作的詩詞送人將會比抄寫他人,更具一層情誼。獲得我的詩詞作品的藝友,常常有陶醉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某某送我情」之感,我更是樂此不疲,墨有詩情獨自香。

長短句

書畫詩詞情趣樂

□徐景春

墨飽池盈浪涌潮,臨摹古聖煉情操。

毫揮久望蛟龍舞,泉灌唯求花蕊嬌。

筆走風雷身喜健,神遊韻海興偏高。

時逢盛世春光好,書畫詩詞任我描。

色 彩

□張麗波

絢麗人生如畫中,青黃歲月看殊榮。

莫言風雨無顏色,踏破烏雲是彩虹。

蘇遮幕·初秋

□於希淼

感風涼,凝碧水,草木無顏,失得三分翠。黃葉搖搖昏欲睡,燕去檐空,難買春風貴。雨絲纏,寒透衣,怎暖心扉,飲酒嘗詩醉。字里留情情慾碎,才子佳人,多少人間淚。

立秋日有感

□漆鋼

炎光將退暗迎秋,迎得秋風惹別愁。

兔走烏飛雙鬢老,汲深綆短半生浮。

耽書入夢情何異,問道縈心事不休。

偶對黃公思一醉,狂來縱筆釋天囚。

阮振亞國畫花鳥

丁申陽草書中堂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檻思何長。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書畫天地 的精彩文章:

【當代名家】——鍾顯金
浩然凜然之氣 正大剛直之心朝聖

TAG:書法報·書畫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