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寶馬紋身男持刀砍人反被砍,我要為殺人者做無罪辯護

寶馬紋身男持刀砍人反被砍,我要為殺人者做無罪辯護


讓惡人夾起尾巴


讓善良的人不再畏懼惡






最近在江蘇崑山,一起刑事案件引起熱議,堪稱現代版的牛二蹭上了楊志。




事情是這樣的:一輛寶馬撞上一輛電動車,雙方發生糾紛後,寶馬車主從車裡取出了一把刀,對電動車主進行揮砍。不料長刀脫手,飛掉在馬路上,電動車主搶先一步,撿起長刀反身向寶馬車主砍去,寶馬車主最終身亡。






然而,有人觀察到,在後半段,寶馬車主已經在躲避逃跑,

看上去

不再具有威脅

,電動車主仍然緊追上前向死者

持續

猛砍,

電動車主的行為算不算防衛過當?




法理上講,電動車主確實有防衛過當的嫌疑,但人們幾乎旗幟鮮明地站在電動車主一邊。




那麼,

為什麼該為電動車主做無罪辯護呢?




第一,寶馬車主的行為,讓電動車主所受到的人身傷害明顯處於一個危及生命的境地,後者的反擊合情也合理。




從事故現場來看,首先是寶馬車主壓了馬路實線,違規變道非機動車道,撞了電動車。汽車上的人下來挪走電動車發生爭執,這時紋身男突然從車內衝出,怒氣沖沖地對電動車主拳打腳踢,這還不夠,轉身一回頭,又從車裡抽出了一把長刀來,這勢頭換了誰都嚇得夠嗆,遇上黑社會了吧這是?







在公安局權威發布的黑惡勢力29種常見表現形式中,頭兩條便是:



1、佩戴誇張金銀飾品炫耀的人員和以凶獸紋身等彪悍、跋扈人員從事違法活動的。




2、態度蠻橫、粗暴,隨身隨車攜帶管制刀具或棍棒的。





 


而從網傳的寶馬車主生前照片來看,上半身全是紋身,佩戴大粗鏈子,在當時的衝突中,難免不讓人與社會惡勢力對號入座。




事實上果然如此,據新京報報道,寶馬車主此前曾多次因搶劫盜竊敲詐等罪獲刑。

自2001年至2014年,其至少五次被捕,刑期累計達到9年半。




這也難怪群眾的反應,要一邊倒了:





從視頻里不難看出平時也猖狂慣了!




顯然是黑社會混混,對這種人渣,全民可誅之。




只想說,砍得好,活該,可惜了電動車男子。




第二,正當防衛的「精確度」一向是個難題,在這個過錯瞭然的事件中,應當充分為緊急捍衛生命安全的當事人設身處地去想。




好端端地騎著車,或許正是忙碌一天的下班路上,無緣無故被後面違規變道的汽車撞上,不道歉打聲招呼也就罷了,還被一群人圍上來,連人帶車提溜到了馬路牙子上。對一個正常人來說,已經有些懵了。




緊接著,車裡還衝出一個有些嚇人的大漢對自己拳打腳踢。是個人到這地步基本認慫,都指望著見好就收,這口氣咽了吧。誰承想又從車裡抽出一把刀來,凶神惡煞一樣砍向自己,心裡一定是生命遭到威脅的萬分恐懼。




當刀脫落在馬路上,他本能地衝上去搶刀,對他而言,這是保證自己安全的為數不多的機會,眼前,是紋身大漢,還有他的幾個同伴。憤怒和害怕讓他做出了果斷的反擊。




當他砍傷寶馬車主,看見車主向車跑去,既然寶馬車主能從車裡拿出一把長刀來,難道沒有可能再拿出其它殺傷性武器?比如,一把槍?




逃跑似乎也沒那麼安全。一個騎的是電動車,一個駕駛著寶馬機動車,如果電動車主丟車跑路,他能確定寶馬車主不會開車撞他?




面對寶馬車主的暴力行為,電動車主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每個人都有權利捍衛自己的人身安全,在你死我活的危機下,讓人在短時間內做出會不會觸犯法律的判斷,這不符合常識。




美國大法官霍爾姆斯曾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

「在舉起的刀子面前,超然冷靜的思考是不能被要求的。」




電動車主在混亂中的本能意識,只能是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讓對方徹底喪失威脅自己的機會。




第三,許多類似的司法實踐證明,機械地以條文來判定防衛過當,忽略符合樸素正義的自衛權,並不能實現傳遞法律公正之目的。




一個是惡行累累的慣犯,自己犯了錯,還在大馬路上當街行兇,一個是在受到侵害的被動狀態下抓住機會反擊的普通人。恐怕每一個正常人都會對電動車主報以同情和理解。


 


在危急和激憤的情況下,制止侵害和故意侵害他人一線之隔,電動車主既要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又要判斷防衛過當與否的界限,這件事實在太難。


 


如果僅從事件結果和純理性的事後分析來判定電動車主防衛過當,觀者恐怕多會有感同身受的憋屈和不滿。這樣的案例不少,都帶來了巨大的爭議,無助於實現法律在人們心目中的正義價值。




這次事件,是牛二遇到楊志了。楊志殺了惡勢力牛二,被打進死囚牢,最後怎麼處置的呢?




書里說,「三推六問,卻招做一時鬥毆殺傷,誤傷人命。」最後象徵性地打了二十板子,發配到大名府充軍去了。




法無外乎人情,這個人情就是在司法實踐中,充分考慮到公平和正義的實質,在基本原則範圍內,做出傾向於倫理和人性的判定。

所以對於這起案件,如果能為電動車主做無罪辯護,或是最合適的事。




文:《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 俞楊


值班編輯:李陽煜


▼ 



推薦閱讀





北京新高考方案出爐,人們為什麼最擔心公平?





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哲學家,是櫻桃小丸子





我正式向大家推薦:西瓜泡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美國的「江南」是這個樣子……
影響汽車保值率的因素到底是什麼?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