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說話結巴怎麼辦?

孩子說話結巴怎麼辦?

GIF

15

每個做父母的,都盼著蹣跚學步的孩子能夠開口說一句話,哪怕是孩子說一句簡單的「爸爸」、「媽媽」,父母都會樂上半天。

隨著孩子逐漸掌握越來越多豐富的辭彙,他們也越來越願意表達,越來越能說,有的時候就像個「小話癆」,整體說個不停

但某一天,孩子忽然和你說:「喝……喝……喝……水。」你就會馬上皺眉頭,擔憂道:「我家孩子怎麼口吃了?」

什麼是口吃?

一些2-6歲學說話的兒童會有口吃的表現,在說話的時候,兒童雖然確切知道要說什麼,但是有時由於發音的不隨意重複、延長或停頓,而在表達思維時產生困難,如果這種情況出現6個月以上,即被診斷為口吃。

口吃就是平常所說的結巴,是一種常見的言語流暢性障礙,在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人群中,其發生率成人為1%左右,青少年兒童為3%~5%,男女比例為 3~5:1。

研究發現,口吃兒童的語言能力得分較低,Murray和Reed也發現,口吃兒童在語言測試(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 PPVT)中得分比正常兒童低。這也正是家長擔憂的原因之一,擔心孩子說話口吃會影響語言發展。

孩子為什麼會口吃?

從2歲開始,孩子的語言迅速發展,辭彙量不斷地增加,但是他們還不能夠輕鬆地組織語言,容易出現停頓和重複。當孩子出現說話結巴時,家長既不用小題大做,也不能掉以輕心,可以幫助孩子找找他說話結巴的原因,防範於未然。

1.遺傳原因

從遺傳的角度看,直系親屬中有口吃,孩子說話結巴的可能性會高很多,目前已經發現有3組與口吃相關的基因,基因改變了大腦結構,讓孩子更容易口吃。

腦成像研究發現,口吃者左側語言區激活不足,可能是口吃產生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傾向於認為口吃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

孕期或分娩時的生理損傷、大腦性麻痹、軀體或神經功能失調等因素也會造成孩子說話結巴。

除了生理原因外,大部分孩子說話結巴都是【自然現象】,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恢復,排除語言飛速發展現象,孩子說話結巴還可能與模仿和心理壓力相關

2.行為模仿

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強,愛模仿,當他們經常看到說話結巴的人,可能會有意無意地進行模仿,或者他們覺得說話結結巴巴很有趣,還有的孩子為了表現得與眾不同,故意模仿,久而久之行為得到強化,平時說話也開始結結巴巴了。

3.心理壓力

有一些家長注意到孩子偶爾口吃現象時,表現得過於焦慮,給孩子貼標籤,或態度嚴厲,孩子說話一結巴,就嚴肅糾正,不允許孩子有這樣的表現,這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負擔。

孩子看到父母擔憂、焦慮的神情,就會更緊張。孩子每次在家長面前說話時,害怕說錯,結果心理壓力越大,越容易出錯。出了錯,父母又批評他們,導致惡性循環。

孩子說話結巴該怎麼辦?

1.區分口吃與說話結巴

首先要分清嚴重的口吃與偶爾說話結巴的表現,避免給孩子貼標籤。

如果孩子持續結巴時,可以去醫院檢查是否存在生理病理原因,如果是,家長應當及時治療,預後會越好。

2.忽視不強化

當發現孩子是在模仿別人時,當下家長可以先採用忽視的態度,避免強化孩子的行為,

如果這個行為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和強化,孩子就會漸漸失去興趣,只要周圍大部分人都是正常說話的,孩子將來也會按照大多數人說話的方式來發展。

在平時的教育中,可以告訴孩子模仿別人說話結巴的樣子,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同時,說話結巴也不是讓人高興的事情。

3.放鬆不焦慮

父母可以覺察下,當孩子說話不連貫時,是不是內心特別焦慮,會不會控制不住地打斷、糾正和提醒孩子,比如會說「再說一遍!」「好好說話!」「想好了再說!」

這些語言會暗示孩子剛剛說得不夠好,其實換位思考,我們在說話時,經常會打斷,被一次次要求重複,會產生一種挫敗感。

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認為,口吃是孩子心理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通過口吃的方式減輕自己的焦慮體驗。

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充分表達的機會,理解孩子的表達願望,並接納他們有時說話會斷斷續續地狀態,做到耐心傾聽,而不是橫加指責。

4.良好語言環境

最後,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多與孩子交流,用完整的語言跟孩子說話,幫助孩子組織他們的語言,父母自身可以適當放慢語速,不要語速過快,避免給孩子造成「我為什麼說話慢」的心理壓力。

Reference:

Byrd, K., & Cooper, E. B. (1989). Expressive and receptive language skills in stuttering children.Journal of Fluency Disorders,14(2), 121-126.

Maguire, G. A., Riley, G. D., & Yu, B. P. (2002). A neurological basis of stuttering?.Lancet Neurology,1(7), 407-407.

Murray, H. L., & Reed, C. G. (1977). Language abilities of preschool stuttering children.Journal of Fluency Disorders,2(3), 171-176.

Organization, W. H. (1977). Manu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njuries, and causes of death. vol. 1.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54(637), 775-c.

韓紅琳. (2012).兒童口吃初期的家庭指導.中國實用醫藥,7(34), 268-269.

寧寧,盧春明,彭聃齡,李坤成,馬振玲, &楊延輝. (2007).口吃的腦成像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23(4), 120-12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nowYourChildren 的精彩文章:

TAG:KnowYourChildr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