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靈台地方戲曲

靈台地方戲曲

靈台縣民風淳樸,民俗文化極為豐厚,獨特的民間戲劇品種繁多,是古靈台一道靚麗的風景。

靈台皮影戲。靈台皮影戲是應燈盞碗碗腔這種說唱藝術的形象表演而產生的,皮影的製作和皮影戲的表現形式跟其他地方大致相同,它行當齊全,生丑凈旦各具特色。一個皮影戲班的完整裝備包括影件箱具,場具和樂器三部分。箱具有樁樁,座堂,場景,斬,動物等,均以牛皮雕刻而成,因比叫牛皮影孑。場具有亮孑(影幕),亮棍,燈具,燈具以前有青油燈盞,罩孑燈,汽燈,現在一律用燈泡。樂器有打擊樂,文樂兩部分。演員多半身兼數職,演出內容精彩紛呈。

靈台木偶戲。木偶戲的身孑均為木頭雕刻,一個木偶,一般肉頭,挑桿,服飾三大件組成,不僅是演出的主要設備,同時又是一件件民間藝人創作的精美工藝品。靈台木偶戲由毗鄰的風翔,千陽等地傳入本土,秦腔,眉戶是主要的表演劇種,又融入了靈台特有的地方劇種燈盞碗碗。木偶戲在靈台己有一百多年的歷史,2011年9月,靈台木偶戲被認定為甘肅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靈檯燈盞頭戲。靈檯燈盞頭劇,又名碗碗腔,它是以皮影形式為主演唱的靈台特色地方劇種,因主要擊節樂器為小燈盞碗碗而得名,燈盞頭劇目的音樂屬板腔體,是靈台一大地方文化遺產。燈盞頭最初流行於新集,龍門,上良,朝那等鎮,後傳至平涼,涇川,崇信,安口等縣市及陝西的千陽,麟游,隴縣等縣,1958年縣秦劇團改建為靈台縣燈盞頭劇團,演出了第一個燈盞頭劇目《吹鼓手招親》,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燈盞頭在靈台越來越受人們喜愛。

靈台嗩吶。靈台嗩吶是以嗩吶為主奏的民間吹打樂,也稱鼓吹樂,屬木製管樂器,它的特點是音量大,演奏技巧豐富,曲牌世代流傳,名目繁多,多出現在娶媳嫁女,喪事祭典,鄉村廟會等場合。經過歷代藝人不斷傳承,靈台嗩吶以其為數眾多的曲牌,龐大的演奏隊伍,豐富的民俗內容和濃郁的地方特色而成為靈台民間音樂中一個獨特的樂種。

靈台社火。社火是民間一種慶祝春節的傳統慶典狂歡活動,也是高台,高蹺,旱船,舞龍,舞獅,秧歌等等的通稱。靈台社火由來已久,表演形式多樣,每逢春節,各個鄉鎮都有大型社火隊進城串鄉進行表演,給節日的靈台大地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靈台戲曲,異彩紛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台微圈子 的精彩文章:

TAG:靈台微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