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就沖著這人像素質,我原諒了適馬105mm f/1.4的重量

就沖著這人像素質,我原諒了適馬105mm f/1.4的重量

在今年CP+展會前,適馬一連發布了多款鏡頭,其中這支105mm f/1.4 DG HSM Art格外引人注目,因為同規格的鏡頭此前只有尼康曾發布過一支105mm f/1.4,而其他的105mm定焦鏡頭也只有蔡司和尼康出過f/2光圈的鏡頭。除了特殊的鏡頭規格引人注目以外,這支鏡頭誇張的體積和重量同樣讓人為之側目,首先鏡頭的口徑就達到了105mm,其次這支定焦鏡頭的重量為1645g,適馬甚至還為其推出了相應的腳架環,所以「黑色小炮」大致就是這支鏡頭給人們的第一印象。

那麼具體這支105mm f/1.4 DG HSM Art(以下簡稱105mm F1.4 Art)的具體表現如何?下面我們先從外觀說起。

外觀設計

適馬105mm F1.4 Art鏡頭包裝盒正面

適馬105mm F1.4 Art鏡頭包裝盒側面

首先在鏡頭的外包裝部分,適馬105mm F1.4 Art的包裝盒採用了一如既往的黑白設計,簡潔大氣。與以往相對較小的包裝盒相比,這支鏡頭拿到手的時候分量沉甸甸的,確認過手感就知道這裡面裝的不是一般的鏡頭。

鏡頭包裝盒內主要部件一覽

熟悉適馬的用戶都清楚,適馬包裝盒除了鏡頭以外,一般都會有一對鏡頭前後蓋,一個遮光罩,一個鏡頭包以及保修卡、產品說明書等。不過這次有點不同,適馬105mm F1.4 Art的包裝盒內,在鏡頭包旁邊還單獨放了一個白色的小盒子,裡面放了稍有的配件——兩個不同尺寸的肩帶,鏡頭保護環(用以替換腳架環),兩枚螺絲,L型螺絲刀(用以快裝板的調試)。

適馬105mm F1.4 Art鏡頭正面

適馬105mm F1.4 Art沿用了適馬家族一貫的「高冷」設計。鏡身部分有一層細膩的磨砂塗層,不僅能夠增強摩擦提升手感,還能有效地防止指紋。

適馬105mm F1.4 Art鏡頭左側面

適馬105mm F1.4 Art鏡頭右側面

適馬105mm F1.4 Art鏡頭背面

適馬105mm F1.4 Art鏡頭搭配腳架環平放側視

適馬105mm F1.4 Art鏡頭搭配腳架環平放正視

適馬105mm F1.4 Art前鏡組

適馬105mm F1.4 Art這支鏡頭的口徑非常之大,達到了驚人的105mm,居然與焦距相同。

適馬105mm F1.4 Art後鏡組

適馬105mm F1.4 Art搭配5D Mark IV效果

適馬105mm F1.4 Art(使用遮光罩)搭配5D Mark IV效果

適馬105mm F1.4 Art搭配佳能5D Mark IV這架勢,如果不告訴我這是什麼鏡頭,我還以為是一款長焦遠攝鏡頭。在拍照的時候右手拿著相機握柄,左手托著腳架環,簡直就像是攝影人手中的一把光學武器。

鏡頭細節

細節之處見真章

通過以上的外觀整體圖,各位讀者應該已經基本了解了這支鏡頭的基本情況,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適馬105mm F1.4 Art這支鏡頭的細節方面。

適馬105mm F1.4 Art對焦指示窗

適馬105mm F1.4 Art配備的對焦距離指示窗,方便你判別與被攝物體的距離,這支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為1米,放大倍率為0.12倍。

適馬105mm F1.4 Art對焦環

寬大柔軟的對焦環阻尼調教得非常舒服,整個行程大約120°,當我在使用手動對焦的時候,可以精確地轉動到我要對焦的區域。位於對焦指示窗一側的亮銀色的「A」標,表示這枚鏡頭適馬Art系列家族的新成員。

適馬105mm F1.4 Art對焦模式切換鍵

適馬105mm F1.4 Art採用了HSM環形超聲波對焦馬達,對焦時近乎無聲。

018代表上市年份,表示其是2018年上市的鏡頭

適馬105mm F1.4 Art搭配一枚巨大的遮光罩

適馬105mm F1.4 Art遮光罩的前部擁有一整圈粗厚的橡膠緩衝帶,這樣在拍攝過程休息的時候,可以將相機垂直放置,並且橡膠緩衝也可以有效地對鏡頭進行保護,避免意外跌落鏡頭受損。不同於傳統的ABS塑料,適馬這款鏡頭的專用遮光罩採用的是CFRP(炭纖維增強材料),輕便的同時還具備高強度。另外在設計方面,這款遮光罩採用的是旋鈕擰緊式設計,這與這支鏡頭巨大的口徑不無關係。

適馬105mm F1.4 Art搭配遮光罩採用消光螺紋設計

適馬105mm F1.4 Art鏡頭搭配遮光罩效果

拆掉腳架環的鏡頭、腳架環、橡膠替換圈

當我們將適馬105mm F1.4 Art的腳架環拆下來,能夠看到隱藏在鏡身上的防滑卡口,如果你不喜歡使用腳架環的話,可以將其直接旋轉擰下,替換上橡膠圈,不但可以增加整個鏡頭的顏值,而且還能加強握持手感以及安全感。

適馬105mm F1.4 Art使用橡膠圈和腳架環對比

這支鏡頭腳架環的設計也是可圈可點的,在腳架環的底部是一體化的阿爾卡特通用快裝板,這樣在使用三腳架輔助拍攝時,不需要快裝板就可以直接裝在絕大多數三腳架的雲台上,這點貼心的設計,為我在使用時帶來了極大的舒適感。

鏡頭的數據解析

適馬105mm F1.4 Art擁有1.4的超大光圈,採用了多達12組17片的鏡頭結構,這在定焦鏡頭中並不常見,其中包含三片FLD螢石級低色散鏡片,兩片SLD特殊低色散鏡片以及一塊非球面鏡片,該光學系統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色差,提高解析力以及周邊進光量。這種級別的用料加上大口徑高通光量的設計,讓我對於這支鏡頭的解析度表現充滿了期待。

適馬105mm F1.4 Art鏡頭內部結構

適馬105mm F1.4 Art鏡頭具有全天候防滴防塵設計

考慮到在各個領域的使用,適馬105mm F1.4 Art鏡頭被設計成防滴防塵,與自家的sports系列一樣。對於每個用戶而言,能不考慮天氣因素專註於拍攝本身,這就是好設備。

以上是適馬105mm F1.4 Art這支鏡頭的基本參數信息,下面來進行實拍測試。

MTF曲線測試

在試拍測試之前,我們依舊是先將這支鏡頭拿到了蜂鳥評測檢測實驗室進行MTF的測試環節。在本次的測試中我們主要是針對這支鏡頭的最大光圈、中間的兩檔光圈以及最小光圈的中心和邊緣MTF的曲線測試,在測得這支鏡頭不同光圈下的MTF曲線後,主要通過同級光圈下中心和邊緣MTF曲線對比,來觀察這支鏡頭的中心和邊緣的成像差別,這一部分也是檢驗一支鏡頭綜合成像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

同級光圈下中心和邊緣MTF曲線對比

同級光圈下中心和邊緣MTF曲線對比

在上面的兩組對比曲線中,能夠明顯的看出紅色曲線和藍色曲線並沒有出現特別明顯的分離,從實驗的測試數據說明了適馬105mm F1.4 Art這支鏡頭的成像中心和邊緣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換言之就是這支鏡頭的中心和邊緣的成像是比較穩定的。並且從數值方面來看,在空間評率為20cy/mm之前,這支鏡頭的MTF值無論是邊緣部分還是中心部分都一直在0.6以上。MTF值在0.8以上的曲線部分則是從空間頻率為0一直持續到15cy/mm,可以說適馬105mm F1.4 Art這支鏡頭的成像質量確實非常地優秀。

不同光圈下中心和邊緣MTF曲線對比

在看完同級光圈下中心和邊緣的MTF曲線對比後,再繼續來看在不同光圈下所拍攝中心畫質MTF曲線和邊緣畫質MTF曲線對比。在這兩組的對比曲線出現之後還是讓我蠻驚奇的,在我們所測的光圈中無論是中心的MTF曲線還是邊緣MTF曲線,除了最小光圈下的幾乎都是處在重合的狀態,也就是說除了前面所說到的這支鏡頭在各檔光圈下的中心和邊緣的成像表現非常均衡以外,適馬105mm F1.4 Art這支鏡頭在各檔光圈下的中心和邊緣的成像也是非常的均衡。不得不說這支定位在中長焦人像的鏡頭確實在畫質方面已經做到了極致。

畫質表現測試

現在我們進入到適馬105mm F1.4 Art的實拍測試環節,使用佳能5D Mark III作為測試機身,光圈優先將ISO設定到1000,測試過程中關閉各項優化,使用三腳架延時10秒進行拍攝,並對各擋光圈逐一拍攝,最終截取畫面中央與邊緣的部位進行100%放大對比,結果如下。

100%截圖區域示意

通過實拍測試可以看到,適馬105mm F1.4 Art在光圈全開的情況下就表現出較高的解析力水平,邊緣部分稍差一些,差距並不明顯;在光圈收至F2後,中心和邊緣則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當光圈收至F2.8的時候,中心和邊緣都達到最優的畫質表現,並且一直到F16才出現因小光圈衍射導致畫質下降的現象,可以說是銳不可當,總體而言適馬105mm F1.4 Art解析度與銳度都有著極其優秀的畫質表現。

色散表現測試

適馬105mm F1.4 Art配備了三片FLD螢級特低色散鏡片,兩片SLD超低色散鏡片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軸向色差,提高解析力以及周邊進光亮。那麼具體表現如何,我們通過拍攝標板的方式來進行測試。

適馬105mm鏡頭F1.4最大光圈軸向色散測試實拍放大

焦點前部虛化效果放大截圖

焦點後部虛化效果放大截圖

通過實際拍攝的標板,我們可以看出適馬105mm F1.4 Art在光圈全開時對軸向色散的抑制情況非常優秀。我們將放大的部分進一步放大截圖時,在最大光圈F1.4時,前景虛化部分並沒有出現明顯的紅紫色散,後景虛化部分也沒有出現明顯的藍綠色散,適馬105mm F1.4 Art的測試表現讓我非常滿意。

對比:某款鏡頭拍攝時可以很明顯地看到軸向色散

焦外表現

適馬105mm F1.4 Art是一支專業的人像鏡頭,因此它的焦外表現也是我們此次評測需要關注到的,以下是這支鏡頭在光圈全開和收縮一擋光圈拍攝的虛化表現。

適馬105mm F1.4 Art在F1.4光圈下拍攝的焦外散景

適馬105mm F1.4 Art在F2.0光圈下拍攝的焦外散景

從以上兩張照片的原片及細節放大,各位可以發現適馬105mm F1.4 Art採用的9片圓形光圈葉片設計,無論是最大光圈還是收一擋到光圈F2.0,焦外的光斑都顯得非常的圓潤。在第二張樣片的虛實對比中,可以發現適馬105mm F1.4 Art拍攝的照片,沒有令人感覺不適的二線性輪廓勾線,焦外如奶油化開了一般,光斑散成一片,非常漂亮。適馬105mm F1.4 Art在推出的時候就自稱「焦外虛化大師」,如此看來「散景大師」的稱號實至名歸。

人像樣張

適馬的85mm F1.4 Art在坊間已有「人像鏡皇」的稱號,而這支105mm在焦段上比85mm的鏡頭長了20mm,在中長焦的焦段這種差異其實很小,不過這20mm的差異,讓我在拍攝時需要與拍攝者保持更遠的拍攝距離,我經常需要遠遠地跟模特說明我現在的取景位置,溝通模特的動作表情,所以使用105mm進行人像拍攝時靈活性會稍差一些。不過以上反映在照片上,你就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多出來的20mm可以提供更進一步的背景虛化,有種小空氣切割的微妙感覺。下面我們看看適馬105mm F1.4 Art的人像表現。

焦距:10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200

曝光時間:1/125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32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32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2500

曝光時間:1/64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600

曝光時間:1/4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600

曝光時間:1/64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在後面的幾張照片拍攝中,我都是使用光圈全開進行拍攝,如我所期望,適馬105mm F1.4 Art焦內的毛髮看起來非常銳利,而焦外背景部分的虛化如同「奶油」一般化開,太漂亮了。

樣張展示、拍攝體驗

在使用適馬105mm F1.4 Art的拍攝過程中,基本上就是看到了抬起相機按下快門、離開尋找下一個場景,整個對焦過程非常果斷。尤其是在比較暗的環境下,適馬105mm F1.4 Art對焦比我預想得要快很多,基本上你將對焦點調到對應的位置,半按快門這支鏡頭就已經完成合焦了,同時對焦時近乎無聲的拍攝體驗,讓我非常享受拍攝的樂趣。並且得益於前鏡組巨大口徑帶來的進光量以及F1.4大光圈,即使在暗光環境下拍攝,我也不必將相機的感光度調得過高,因此也能獲得更為純凈的畫面。

焦距:10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000

曝光時間:1/8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1250

曝光時間:1/40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250

曝光時間:1/4000s  曝光補償:-0.3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64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250

曝光時間:1/4000s  曝光補償:-0.3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125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8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250

曝光時間:1/2500s  曝光補償:-0.3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2000

曝光時間:1/800s  曝光補償:-0.7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250

曝光時間:1/500s  曝光補償:-0.3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20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25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5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20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相信各位在看了適馬105mm F1.4 Art這支鏡頭的樣張表現後應該都有了自己的評判,對,一種很強的氛圍感,而這種強烈的氛圍感在我通過取景器觀看的那一刻,照片的情緒就出現了,氣氛在視線中傳播,並且充滿整個空氣。由於中長焦的焦段我經常處於數十米以外的距離進行拍攝,本來平淡無奇的畫面,在取景器的視野中,物體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立體感,這種拍攝體驗讓我十分享受。

那麼你可能會問這支鏡頭這麼重,長時間拍攝不會累嗎?一方面這支鏡頭確實不輕,不過你在使用這支鏡頭時會發現,105mm焦段的鏡頭構圖相對簡單,你在拍攝時,不必非常嚴謹的調整水平,就能很容易以理想的狀態捕捉到你想要的畫面,這樣就大大節省了你舉起相機構圖過程中耗費的氣力;另一方面足夠給力的照片,能讓你擁有非常棒的拍攝體驗,這種美好的感受會讓你暫時忘卻鏡頭本身帶來的負重感,以上兩點是我覺得我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接受這份重量最主要的原因。

評測總結

評測前,「黑色小炮」是適馬105mm F1.4 Art這支鏡頭給我的第一印象,但在整個測試和實拍結束後,我認為在體積和重量有所妥協的背後,是適馬不惜成本地堆料追求畫質的極致選擇,從而帶來非常優秀的畫質表現和極致的虛化效果,並且這些用料也讓鏡頭在色散控制等方面達到了非常優秀的水準,總體而言適馬105mm F1.4 Art是一支充滿個性的獨特產品,除了重量,這支鏡頭在我心中幾乎是完美的。這樣優秀的成像表現,9797元的官方指導價也不算太貴,如標題所言如果你對畫質有極致追求,那麼這款獨特且充滿個性的鏡頭將是你最好的選擇。

在今年春季適馬舉辦的2018春季新品品鑒會上,王昊總經理在介紹到105mm F1.4 Art這支鏡頭時表示,這支鏡頭的設計工程師其實是一位星空愛好者,總想追求極致的畫質,所以在鏡頭用料方面絲毫不含糊,最終造就了這款「焦外虛化大師」的105mm F1.4。王昊總經理還表示以後適馬每年都會有一兩支不單純追求利潤旨在創新的特別產品,可以,這真的很「適馬」,我也很期待適馬能帶來更多更有意思的產品來豐富整個鏡頭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蜂鳥網 的精彩文章:

佳能70-200mm f/4二代來了,比上一代畫質更好!

TAG:蜂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