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摔跤吧!爸爸》打開的印度電影風口能延續多久?

由《摔跤吧!爸爸》打開的印度電影風口能延續多久?

GIF

自從2017年《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以12.95億票房躋身年度票房榜第七後,中國電影市場就颳起了「印度風」。截至目前,2018年已經在內地上映的印度電影就有6部,再加上即將於8月31日上映的電影《蘇丹》,還未定檔的《護墊俠》,中國今年引進的印度電影至少有8部。

早在1955年,中國引進了第一部印度電影《流浪者》,1978年,《流浪者》在中國復映,轟動一時,1980年,《大篷車》等一大批印度歌舞愛情片進入中國,引發人們追捧。之後的幾十年,好萊塢電影佔領了中國大量的外片市場,印度等其他國家小眾電影的市場份額大為縮小,印度電影也在觀眾的視線中漸行漸遠。

直到《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困局。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三傻大鬧寶萊塢》在網路上一舉走紅,2011年,中國引進該片,而電影也最終取得1398萬的票房成績,成為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票房冠軍,本片的主角阿米爾·汗也隨之成為了印度電影在中國的「代言人」。

2014年,中印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印度共和國新聞廣播部關於視聽合拍的協議》,2015年,印度總理訪華期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印度駐華大使館共同召開的「中印電影合作交流通氣會」上,《功夫瑜伽》《大唐玄奘》和《大鬧天竺》成為了首批中印合作電影項目,中國與印度在電影方面的交流越來越密切。

2015年,阿米爾·汗的又一部電影《我的個神啊》在中國上映,最終取得1.18億票房,印度電影在中國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潛力,阿米爾·汗更奠定了其在中國的地位,成了一塊金字招牌,可謂「米叔出品,必屬精品」。

雖然《三傻大鬧寶萊塢》和《我的個神啊》在中國的口碑非常不錯,但票房上卻沒有大爆,2016年,中國引進了兩部印度電影,分別是《巴霍巴利王:開端》和《腦殘粉》,這兩部電影加在一起的票房也不過1000萬,絲毫未激起什麼水花。

真正讓印度電影在中國大火的是2017年引進的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由阿米爾·汗主演,講述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電影成為了當年的現象級黑馬。它在排片弱勢的情況下憑藉高口碑逆襲翻盤,上映6天趕超好萊塢大片《銀河護衛隊2》,成為當日票房冠軍,接下來更是全面開掛,在單日票房冠軍的位置上蟬聯了16天。

《摔跤吧!爸爸》的大火一方面是因為中國觀眾對好萊塢大片已經審美疲勞,所以才使得它在相同或相近檔期的影片中獨樹一幟,另一方面在於影片本身質量過硬,現實題材、親情、女權等情感讓中國觀眾產生共鳴,再加上阿米爾·汗在中國的票房號召力,以此成就了《摔跤吧!爸爸》。

趁熱打鐵,2018年1月,阿米爾·汗主演的另一部電影《神秘巨星》在印度本土上映三個月後便被引進中國,創下了印度電影引進周期最短的紀錄。《神秘巨星》和《摔跤吧!爸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講女權、夢想的勵志故事,引導者一個是嚴父,一個是慈母,並且最終都得以成功。高水準的製作再加上《摔跤吧!爸爸》的東風,《神秘巨星》在中國拿下了7.47億票房。

這兩部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上掀起的狂潮讓不少中國公司看到了商機,原本處於邊緣化的印度電影一下子成了各大公司競相引進的「香餑餑」。

3月份上映的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甚至炒起了冷飯,該片早在2015年7月17日就已在印度本土上映,時隔2年多引進中國,最終取得2.85億票房。

4月,以反映教育公平和社會階級固化為題材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在國內上映,該片最終取得2.1億票房。

5月,印度本土影史票房第一、北美影史印度電影票房第一的電影《巴霍巴利王2:終結》在中國上映,可惜票房只有7683.6萬,觀眾顯然對這種重視效、大場面、富有奇幻色彩的印度商業片不太感興趣,《巴霍巴利王》第一部在中國的票房也僅有745萬。

6月,打著「無廁所,不結婚」口號的《廁所英雄》上映,最終在國內收穫9456.6萬票房。

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幾乎每月都有一部印度電影與觀眾見面,但由於印度引進片工業化製作流程形成的模式化、套路化,再配合這種高密度的上映模式,造成了觀眾的審美疲勞,反映到票房上就是票房的逐部下降,雖然不排除檔期、宣發等方面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印度電影的確越來越疲軟了。

能引進到中國的印度片基本上都是高質量高口碑的電影,而且印度的文化背景同中國相近,片中所傳達的東方情感、家族觀念也能讓中國觀眾產生共鳴,對社會問題的大膽諷刺也讓人耳目一新。觀眾剛開始貪一時新鮮,抬高了市場,但發現所有印度電影都是一個套路的時候就顯出疲態,票房也自然跟著降下來。

本月31日上映的《蘇丹》又是一部講述摔跤故事的電影,它早在2年前就已經在印度上映了,比《摔跤吧!爸爸》還要早。該片曾在印度連破多項票房紀錄,不僅拿下了當年印度本土票房冠軍,還成為了當年印度電影在海外市場的票房冠軍,不僅如此,去年的成龍動作電影周上,它還獲得了最佳動作片獎。

如此爆款相的電影首日預售卻並不理想,到截稿為止,只有不到一百萬。從預告片看,《蘇丹》更像是《摔跤吧!爸爸》和《廁所英雄》的結合體,嚴重套路化的模式使《蘇丹》再難打造爆款,最終票房也不會太好。

所有事物都是物極必反、過猶不及,電影也一樣。當資本都一窩蜂湧向印度電影,企圖以小博大的時候,便會引來反作用,正如國內當初的青春片,不變的套路,同樣的風味,最終,把自己作死了,印度電影在中國正走向這條路。

如何趨利避害?印度引進片的高質量是其優勢,無論何時,這點都是觀眾所需要的,印度電影的文化和情感對於中國觀眾的共鳴也是其天然優勢。

印度電影要想在中國長遠發展就要嘗試類型多元化的變革,現在大眾對印度電影的認知就是「印度三大汗」+「現實題材」,但印度電影其實產量很大,類型也很豐富,投資方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能為賺快錢,跟風做事,要具有前瞻性,善於挖掘更多有價值和符合我國觀眾審美的題材。

今年的「現實題材」不僅在印度電影中大放異彩,國產的「現實題材」電影也非常火爆,但明年火的是什麼題材還是個未知之數,所以,印度引進片也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因時而變。

從目前來看,中國觀眾對好萊塢電影正逐漸顯現審美疲勢,如果印度進口片能減少套路化和急功近利,那產量質量雙穩定的印度電影極有可能成為繼好萊塢電影之後,中國第二大進口片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角文娛 的精彩文章:

揭秘泰劇背後的大生意

TAG:八角文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