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明代瓷器紋樣「一秤金」考釋

明代瓷器紋樣「一秤金」考釋

明代瓷器紋樣「一秤金」考釋


明代瓷器紋樣「一秤金」考釋

圖1

明代瓷器紋樣「一秤金」考釋

圖2

看清代、民國的陶瓷書籍,常見「一秤金」這個名詞。


如乾隆年間朱琰撰寫的《陶說》一書卷六「說器下」在說「嘉靖窯」時提到:「趕珠龍、外一秤金、娃娃花碗,里外滿地嬌花碗。」(見《中國陶瓷古籍集成》444頁)

從上下文的內容看,「一秤金」應該是一種紋樣。但究竟是一種什麼紋樣?從字面上看不出來。

關於明代陶瓷紋樣的歷史資料,地方志中記載較詳細。


查嘉靖年間王宗沐編寫的《江西省大志》,其中有一篇專門記錄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間,皇帝向景德鎮定製御用瓷器的物品清單。清單包括瓷器的品種、紋樣、數量等。


這份物品清單里記載道:嘉靖「十三年,青花白地趕珠龍外一秤金娃娃花碗三千二十,青花白地福壽康寧花鐘一千八百,青花地里升降戲龍外鳳穿花碟一千三百四十。」嘉靖「二十一年……一秤金娃娃花碗二百四十。」


這兩條記載比較清楚,「一秤金」是一種與娃娃紋有關的紋樣。

對照《陶說》與《江西省大志》兩段文字,可知《陶說》是引用《江西省大志》的記載,但說得沒有原作清楚,加上今人斷句不當,容易引起誤解。「一秤金娃娃」才是這種紋樣的完整表述。

細看《江西省大志》,嘉靖朝歷年定製御用瓷器紋樣,除了十五年和二十一年用「一秤金娃娃」這個紋樣名稱,二十三年改用「耍戲娃娃」「四季花耍娃娃」了。


「耍戲娃娃」「耍娃娃」好理解,指的應該是在玩耍的娃娃,這在明代瓷器實物上很常見(圖1、圖2)。那麼,「一秤金娃娃」與「耍戲娃娃」「耍娃娃」有什麼不同嗎?「一秤金」的本意是什麼呢?

「一秤金」的來歷與《西遊記》有關。


《西遊記》47、48、49三回里,講唐僧師徒一行西天取經來到車遲國通天河時,到附近的陳家莊一戶陳姓人家化齋食宿。陳家有兩兄弟,老大六十三歲,有一個8歲的女兒;老二五十八歲,有一個7歲的兒子。兩兄弟正在為一兒一女做「預修亡齋」。因為他們這裡有一個妖怪,每年要村莊貢獻一對童男童女給它吃,今年正好輪到陳家出童男童女。

交談中,陳老大告訴唐僧師徒自己的女兒名叫「一秤金」。


八戒問:這個名字聽著貴氣,是什麼意思呢?陳老大解釋道:「我因兒女艱難,修橋補路,建寺立塔,布施齋僧,有一本帳目,那裡使三兩,那裡使五兩,到生女之年,卻好用過有三十斤黃金。三十斤為一秤,所以喚做一秤金。」


由此可見,「一秤金」在《西遊記》里是一個8歲女童的名字,而且女童是費了很大的代價才得到的回報。

了解了情況後,豬八戒裝扮成童女「一秤金」,孫悟空則扮成童男,作為祭品去會妖怪。降妖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經過幾番鬥法,最後請來觀音菩薩才降伏了妖怪。原來那妖怪是觀音住地一口蓮池裡養大的一條金魚精。

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很早就在民間流傳,而《西遊記》成書則大約是在明代中期。很可能因為《西遊記》故事在嘉靖時影響巨大,「一秤金」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一秤金」具有寶貴、可愛的含義,「一秤金娃娃」用作瓷器紋樣名稱,也就是寶貴、可愛娃娃紋樣的意思。這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不難理解。

瓷器上裝飾娃娃紋,早在唐末五代就有。


明代青花娃娃紋樣,最早出現在永、宣官窯器上,然後傳入於民窯,也應用極為廣泛。歷來的娃娃紋樣都是以活潑、可愛形象示人。


嘉靖年間「一秤金娃娃」作為御用瓷器紋樣,應該也不離「活潑可愛」範疇。而且「一秤金娃娃」所指的童男童女形象、年齡等相對明確,瓷畫工匠按此要求繪製娃娃紋,會更符合皇上的心意。這是將「一秤金」作為娃娃紋樣定語的好處。

不過,「一秤金」在《西遊記》里差點作為祭品被妖怪吃掉,這種命運又讓人有不舒服的感覺。


妖怪吃童男童女是為了長壽,嘉靖帝那時候也在千方百計地請道士為自己袪病延壽。這難免會讓人聯想嘉靖帝是不是也有吃人肉以延壽的念頭?


或許是為了消彌這種誤解,所以,後來定製御用瓷器時,「一秤金娃娃」紋樣才改稱「耍戲娃娃」「耍娃娃」了?不得而知。


來源:收藏快報


輕戳文末「閱讀原文」

有彩蛋:


筆墨藏珍-中國書畫專場(十九)

正在進行中......

等你來!

近期熱文鏈接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一隻青釉碗,買貴了嗎
《延禧攻略》還要刷屏多久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