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技術、產業、前景,AI能否實現1萬億的小目標?

技術、產業、前景,AI能否實現1萬億的小目標?

全文約3300字,閱讀時間預計8分鐘。

現如今,大家言必談人工智慧,企業必說人工智慧如何落地,那麼人工智慧究竟在中國面臨著怎樣的局面?

近期,美國權威調研機構Gartner就發布了一份關於中國企業AI案例的研究報告。

在報告中,Gartner分析了寶尊電商、東方航空、興業銀行、特驅集團、徐工集團等五家企業,相關的AI技術包括文本分析、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等。分析認為這些AI都被應用於「生產」系統,具有非常強的實戰性。

由此,Gartner得出結論,中國企業對AI具備強烈需求,並且熱衷用AI來提高生產率、改善客戶體驗和促進業務增長。這一市場需求決定了中國具有產業AI的肥沃土壤。

1.2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

根據Gartner公司的預測,2018年人工智慧(AI)的全球商業價值預計將達到1.2萬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70%,並且預計人工智慧商業價值將在2022年達到3.9萬億美元。

Gartner就AI衍生的業務商業價值,評估了Gartner涵蓋的所有企業垂直行業的AI總業務價值,發現人工智慧對於產業的賦能有三種不同來源:客戶體驗、新的收入和壓縮成本:

客戶體驗:對間接成本的正面或負面影響。客戶體驗是廣泛採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必要前提,既可以發揮其全部潛力,又可以實現價值;

新收入:增加現有產品和服務的銷售額,或創造超出現有情況的新產品或服務機會;

壓縮成本:降低生產和交付新的或現有產品和服務所產生的成本;

Gartner研究副總裁John-David Lovelock表示,「2017年至2022年間,企業獲得人工智慧增強型產品和服務最大集合來源之一將是各種利好的解決方案,企業高管將會推動對這些產品的投資,以專註於特定的AI增強應用程序。」

人工智慧商業價值的增長顯示了其與新興技術相關的典型S形曲線模式。2018年,增長率估計為70%;2020年之後,曲線將趨於平緩。

人工智慧在中國市場的落地

在Gartner報告中,寶尊電商、東方航空、興業銀行、特驅集團、徐工集團這五家企業,分別涵蓋了電商、航空、金融、農業和工業,都是國家的經濟支柱產業,而且無一例外,都開始嘗試AI,開始做一些真正落地的AI項目,應用於生產」系統,具有非常強的實戰性。

以特驅集團為例,特驅集團採用了阿里雲的ET農業大腦,利用圖像識別、聲學特徵、紅外線測溫等技術科學養豬,預計今年每頭母豬可多生3頭小豬崽。徐工集團則聯合ET工業大腦共同搭建徐工工業雲。

早在去年12月,阿里雲提出「人工智慧的下一站是產業AI」。而本文中提到的ET工業大腦為例,過去的一年中已成功服務光伏、橡膠、能源、鋼鐵等數十個工業細分領域,幫助企業創造利潤數十億元。

針對於此,Gartner給出了報告核心觀點:中國企業強烈致力於利用人工智慧來提高生產效率、客戶體驗和業務增長。

到2022年,40%的中國B2C和B2B2C應用,將包含AI技術(2018年的數據是不到10%);到2022年,超過60%的中國大型企業將開發自己的AI解決方案(自研or部分藉助外部公司技術)

那麼中國企業為何如此熱衷於AI呢?Gartner同樣給出了13大驅動力:

1、提升效率;2、節約成本;

3、改進用戶體驗;4、大數據集分析能力;

5、競爭力搶位;6、創新體驗;

7、收入增長;8、彈性服務;

9、輔助決策;10、客戶畫像;

11、勞動者安全保障;12、差異化服務提供;

13、縮短上市時間;

為此,針對5個落地案例,Gartner也分別給出了建設性的經驗。比如,對於東方航空而言,就需要把業務和技術團隊緊密配合,選擇正確的用例、能為業務帶來價值的用例,而不是被各類AI供應商的營銷理念誤導。

總體而言,Gartner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企業對AI具備強烈需求,產業AI或將在下一階段迎來巨大發展。

人工智慧帶來的飛速增長

Adobe最近對來自美國,英國和印度的全職和兼職專業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的人並不擔心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的增長,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是單純技術所無法取代的。

因此,與之相反,實際上大多數員工都期待人工智慧在辦公室內為他們提供更多幫助。

根據TCS Global的趨勢研究,到2020年,近三分之一的公司認為AI對銷售,營銷或客戶服務的影響最大。

此外,20%接受調查的公司認為,AI還將涉及非面向客戶的職能,包括財務,戰略規劃,人力資源和企業發展。

根據Indeed的一份報告,這些是人們最容易實現自動化的五大任務:求職幫助,35%; 新聞報道,33%; 醫療保健支持,25%; 財務管理,24%;駕駛車輛,23%。

所有行業的人工智慧技術投資在過去幾年中都有著顯著增長:2011年僅為2.82億美元,到了2015年就增加到了24億美元,而截至2016年,這一數額再次增加了15億美元,並被投資於200多家專註於人工智慧的公司。

比如,在汽車行業,90%的汽車行業人員都表示他們正在使用人工智慧;另有10%的人表示,他們將會把人工智慧列入到2020年的計劃之中。在醫療行業,80%的行業從業人員正在使用認知技術。

根據Gartner的說法,雖然人工智慧可能會摧毀180萬個工作崗位,但預計將創造230萬個工作崗位,從長遠來看,技術創造和增加的就業崗位將會更多。

Instant Offices營銷主管John Williams對工作場所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過我們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慧對企業所有者的好處包括改進招聘流程,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和更好地監控工作流程,以及更好地了解員工以及他們如何參與辦公空間,團隊合作,任務,會議等。

「不僅如此,它對員工同樣有益,因為很明顯,技術可以提高工作安全性,增加幸福感和幸福感,提供公正和有價值的績效反饋,並提供學習機會等等。」

中國正迅速成為AI超級大國

去年,中國政府提出了在2030年前領導世界人工智慧的計劃。

正如埃里克施密特所解釋的那樣,「這很簡單。到2020年,他們將迎頭趕上。到2025年,他們將比我們更好。到2030年,他們將主導人工智慧行業。」

這些數字不是謊言。

相關數據預計,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14萬億美元,佔2017年至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的35%以上,幾乎是美國GDP預測的18%的兩倍。

而AI則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普華永道最近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慧的落地將為全球GDP增加15.7萬億美元,其中中國的總收入為7萬億美元,北美的收益相當於3.7萬億美元。2017年,中國佔全球人工智慧投資總額的48%,而美國為38%。

目前,在中國的AI投資,晶元,汽車和電動汽車都達到估計3000億美元。與此同時,人工智慧巨頭阿里巴巴已經公布了向美國和以色列投資150億美元用於國際研究實驗室的計劃,其他公司也在紛紛效仿。

這一切,正如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在他即將發行的《AI Superpowers》一書中所說的那樣 ,四個主要推動因素正在推動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

1、豐富的數據;

2、不斷創新的企業家通過新工具獲得了成長;

3、不斷增長的AI技術;

4、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以數據為例,僅騰訊的微信平台每月就有超過10億的活躍用戶,這超過了整個歐洲人口;而就移動支付而言,中國超過美國的比例為50比1,中國的電子商務採購量也幾乎是美國的兩倍。

但中國的數據優勢不僅僅涉及數量。美國用戶的支付和運輸數據在各種平台上都是分散的,但像騰訊這樣的中國AI巨頭已經創建了統一的在線生態系統,可以很輕鬆地將所有數據集中在一個地方。

隨著中國科技公司繼續將用戶的在線行為與其物理世界融合,他們收集的數據為他們提供了超越矽谷同行的巨大優勢。現在,中國擁有七大AI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中的三家,也看到了蓬勃發展的人工智慧創業生態系統。

在這個基礎之上,中國的創業者無所畏懼地擊敗了競爭對手,並將每一招技巧和策略都發揮到了極致,超越了平行的創業公司。這些創業者終於擺脫了他們以前「模仿」的聲譽,建立了沒有類似競對的企業。

雖然世界上最精英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仍主要聚集在美國,有利於像谷歌這樣公司的發展,但中國的科技公司也正在迎頭趕上,迅速縮小差距。

在學術界,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人員與美國同時代的人並肩作戰。比如,在AAAI 2017年會議上,來自美國和中國的研究人員就發表了相同數量的論文。

甚至在AlphaGo獲得勝利之後,中國政府就發布了將中國打造成人工智慧創新全球中心的計劃,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1萬億人民幣(約合1500億美元)的人工智慧產業

一年之內,中國的風險投資者投資者在人工智慧創業公司中投入了大量資金,超過美國,佔全球人工智慧風險投資的48%。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政府對STEM研究的支出同比增長了兩位數。

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現有AI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追求產業場景下AI落地可以為企業的發展發揮更大價值,也必將會引導更多的企業出現更多的AI的落地案例,脫虛向實,成為AI產業的下一波主流。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聲學在線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Tesla生產量被爆造假?2019聯邦補貼將減半

TAG:聲學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