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關青年說】閔健峰:德、越、也三國統一方式對中國的啟示

【國關青年說】閔健峰:德、越、也三國統一方式對中國的啟示

原標題:【國關青年說】閔健峰:德、越、也三國統一方式對中國的啟示


作者單位系延邊大學國際政治系


內容提要

德國、越南、葉門這三個國家都有過分裂和統一的歷程。原因各不相同,但都走向了統一。這說明分裂國家走向統一是一種無獨有偶的事情。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比較這三個國家分裂和統一的過程,有助於研究中國統一進程。


1


德 國


德國的分裂是極特殊的一種。他並不是弱肉強食的結果,而是戰敗後的政治安排。雖然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都有德國,但沒有國家想分割他的勢力來換取和平。冷戰體系已然穩定,德國開始走向分裂。

德意志民族在冷戰得到有效的反思,徹底拋棄了以戰爭求發展的範式,告訴世人我們也可以靠和平的方式求得生存和發展。一個統一後的新德國油然而生,並積極活躍在歐洲舞台上。但其中的過程並非那麼一帆風順。


戰後德國被分為東西兩德,分別被美國和蘇聯所控制。在大國決定國際格局的時候,這就註定統一進程十分坎坷。兩個新成立的德國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對立國,形成「有你沒我」的格局。在柏林樹立了一堵厚厚的城牆,硬生生的將一個國家拆開。沒有經歷過這種痛苦的人是感受不到的。而這種悲劇也不是只有一個地方發生。兩國同時進入聯合國,參加兩大對立軍事集團。雖然他們只有一牆之隔,但好像就是隔了一層世界。德意志民族活在痛苦當中。雖然西德得到一定發展,但始終沒有擺脫美國的控制,這對他們也是一種發展的束縛,活得也未必自在。於是統一的願望被兩國熱切的盼望著。這成為扭轉德國時代命運的關鍵因素。冷戰後期超級大國的影響有所減弱,東西兩德憑自身努力取得了統一,並成為當代西歐發展最好的國家。


2


越 南


越南戰爭想必在中國也並不陌生。它與朝鮮戰爭有諸多相似之處。不過,與朝鮮戰爭相比,越南戰爭的成果較為顯著。越南原先也是中國的一個藩屬國。後來越南被法國殖民過一段時間,但由於二戰的緣故喪失了這塊殖民地。之後越南獨立起來,法國又不甘失去這塊殖民地,於是反法戰爭就此展開。法國漸漸地得到美國的支持,在戰爭中無疑取得優勢地位。越南向中國求助,中國積極支援。但有法國支持越南的南部地區建立越南帝國(後來的南越)。後來,我們清楚的日內瓦會議明確劃分了越南的南北勢力。美國單方面撕毀日內瓦條約,在南部建立南越,一場著名的越南戰爭就此打響。後來,經過五階段較量之後,中國成功的幫越南實現了統一。越南雖然並沒有像德國那樣得到迅猛發展。但至少保持國家政局穩定,人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3


也 門


再讓我們把視角放在葉門這個國家。葉門應該算是我們最陌生的一個國家,葉門在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與薩特、阿曼相鄰。冒昧一說,葉門雖然是文明古國,但葉門並沒有多久的獨立統一的歷史。長期的帝國控制,後來南部又被英帝國殖民,在英國影響下,葉門正式分裂。後來,北葉門通過「9、26」走向資本主義道路,南葉門也推翻英殖民統治,建立社會主義國家。在冷戰期間,受美蘇影響,兩個國家也基本沒有往來。就算有統一的願望,但並沒有統一的條件。直到蘇聯撤軍,兩國才開始執行統一大業。但好景不長,南北差異太大,社會矛盾激烈,一場內戰爆發。雖然已經平息,不過最近有極大群眾基礎的胡賽武裝發生軍變,葉門再一次動蕩起來,把自己推向分裂的邊緣。


4


啟 示

① 爭取靠自己實現獨立的國家,統一後發展的潛力驚人。


自主取得獨立的國家一方面展現了強烈的統一意志,實現統一的強大力量之外,還有一個最明顯的因素——團結。團結不僅是一個國家生存的基本條件,更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必要條件。民族團結之後可以一心搞發展。讓發展成為民族團結後的下一個目標絕對是一個國家實力迅猛整張的保障。一個民族全心投入一件事絕對比三心二意的強得多。從德國的例子中我們就能得到很多驗證。


② 靠戰爭實現的統一遠不如靠和平方式實現的統一好處大。戰爭是一件傷害力特別大的事情。歷史告訴我們,戰爭摧垮過處於世界鼎盛時期的歐洲,就足見其破壞力之大。戰爭不僅破壞的是物質層面的存在,精神層面的也難於倖免。事態嚴峻的是一個國家的物質發展可能需要幾年到幾十年不等就能得到有效恢復。那麼精神上面的呢?一個代表某種精神的遺迹一旦被破壞就意味著沒了。戰爭對人性的破壞,我們往往難以察覺,更難以修繕。


就拿越南戰爭來說。這是一場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戰爭。戰爭勝利後誰又是贏家?越南戰爭後不僅換來的是一片廢墟的土地,更換來一批接受自相殘殺的人民。就拿統一後的德國和越南進行比較,我們明顯的可以看到到底是哪一方取得的發展更好。

③ 群眾基礎很重要,經濟建設很重要。


德國統一前,西德經濟實力雄厚,統一兩德也是民心所向。他們排除萬難實現了統一。而葉門呢?經濟落後,群眾基礎不牢。統一後又有走向分裂的打算。所以,群眾基礎和經濟基礎是一個國家保證統一、發展的最基本的基礎。


④ 大國確實能夠發揮影響,但畢竟也是有限,最根本的還是民族力量的性質。


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強國自然有他超然的影響。在過去,這種影響對於改變一個國家的政權來說是家常便飯。就算是當初參與強國角逐的德國也擺脫不了。但現在呢?德國自主實現了統一,越南也在中國的幫助下取得統一。大國的干涉已不再如前。


那麼,葉門呢?雖然也是靠自己實現的統一。但我更認為這是一種葉門人對葉門統一後會不會實現富強的實驗。實驗的效果不好,葉門人決定要重新組建自己滿意的政府,即使分裂也是可行的。葉門現有的作為是葉門民族內部的一場較量。與之前統一相比,這種民族力量更偏於離心性質。縱使是現在的美國,對於葉門亂局也是力不從心。足以可見,民族力量強於外力干涉。更重要的是民族內部的性質也是很重要的。


中國在建立後也經歷了不少風雨。統一大業仍任重道遠。上述這些啟示,中國也有些領悟。既然統一靠人民,為什麼不讓更加理性的面對統一呢?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平台觀點


文章來源:專欄稿件;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平台首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研究】俄羅斯能打破「八月魔咒」嗎?
【國關青年說】劉一洲: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伊核問題」的爆發

TAG: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