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瑪格南攝影師Erich Lessing去世:生活家的絕對時刻

瑪格南攝影師Erich Lessing去世:生活家的絕對時刻

當地時間8月29日,瑪格南攝影師Erich Lessing與世長辭,享年95歲。這一天,瑪格南圖片社在官網首頁掛上了他的黑白肖像,以此哀悼。於Erich Lessing,無論是老去後寬厚的笑容,或是年輕時意氣風發的模樣,眉眼間的一寸光一寸影之中,都是傳奇。

1955年,維也納,攝影師Erich Lessing。

圖片署名:Erich Hartmann/Magnum Photos/東方IC

瑪格南攝影師Bruno Barbey說:「Erich Lessing是攝影報道領域的偉人。他始終專註於拍攝我們生活中、歷史上各種各樣的事件,尤其是二戰之後世界上的大事小事。」

而另一位瑪格南攝影師Ian Berry則如是回憶:「Erich是我一生中遇到過的最善良的人之一,溫和寬厚,同時又極為睿智。我還記得自己加入瑪格南圖片社後,他在巴黎辦事處給了我極為熱情的歡迎,直到現在他在我心中依然是摯友,是富於感染力的大師。」

1992年,巴黎,攝影師Erich Lessing。

圖片署名:Ferdinando Scianna/Magnum Photos/東方IC

Erich Lessing今年剛迎來自己的95歲大壽,他的攝影集從1954年一直出到2015年,個人展覽連年開幕連場熱門。雖然步入晚年後他漸漸淡出世人視線,只以作品示人,但沒有誰會由此予他遺忘。世人深知,從作品到人生,他都像一部巨著,濃縮了上世紀人類歷史上慘痛的災劫、狂亂的浪潮。

攝影師Erich Lessing。

圖片署名:Magnum Collection/Magnum Photos/東方IC

Erich Lessing於1923年7月出生在維也納的一個猶太家庭,父母分別是牙醫和鋼琴家。1933年,他的父親不幸因癌症而病逝,其後歐洲局勢日益嚴峻,猶太人的生存狀況越來越惡劣,Erich Lessing在16歲那年決定孤注一擲,設法逃往當時的巴勒斯坦。他順利逃離了歐洲的戰火,而母親卻在納粹Theresienstadt集中營遇害,祖母則死於奧斯維辛集中營。

1958年,阿爾及利亞,當地民眾夾道歡迎戴高樂。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1955年,瑞士日內瓦,FBI探員。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1955年,瑞士日內瓦,正在向鏡頭致意的是美國政界偉人艾森豪威爾將軍。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逃離歐洲後,Erich Lessing曾在位於海法的以色列理工學院學習無線電工程,後來在「基布茲」(集體農場)里負責飼養鯉魚,還當過計程車司機。幾經輾轉,他回溯到自己年幼時對攝影的迷戀,從中重拾熱情,卻意外地品讀到光與影帶給他的無限驚喜,便從當幼兒園和沙灘攝影師做起,捧著相機,攝下他的所見所遇。

1956年,匈牙利,持槍的士兵。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1956年,波蘭,煤礦女工。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1951年,德國柏林,孩子們正在廢墟里玩耍。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二戰期間,Erich Lessing加入了英軍的空降師,身臨戰場的經歷並沒有讓他就此放棄攝影。戰爭結束後,他於1947年回到了奧地利,成為美聯社旗下的一名攝影記者。1951年,在瑪格南創始人之一David 『Chim』 Seymour的邀請下,Erich Lessing成為瑪格南圖片社的一員,1955年躋身正式成員之列。

1956年,捷克斯洛伐克,當地鐵道。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土耳其埃迪爾內市,難民營里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登記工作。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無論是作為攝影師,還是時代的親歷者和回憶的記敘人,Erich Lessing都遠比瑪格南旗下同時代的其他大師更「冷感」。在他的鏡頭下,生活是纖毫畢現的寫影,裡面有普通人的生活里閃瞬即逝的喜怒哀樂,也有與政要名流近至無間的歷史節點。

1957年,柏林,著名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1973年,法國巴黎,傳奇芭蕾舞者魯道夫·紐瑞耶夫正在和美國舞蹈家卡羅琳·卡爾森共舞。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Erich Lessing曾和他的摯友David 『Chim』 Seymour等人一樣,以影像揭開流言和謎霧,讓世人看到一個瘡痍滿目的歐洲,看到毀於戰火的繁華富麗,以及從戰火里頑強重生的勇氣、精神和意志;到了六十年代,他的視界更為廣闊,捧著相機縱情追逐人世浮生的悲喜明暗,忠實記錄那個狂飆突進的時代里文化、科學、藝術等領域的風向與進程。

1958年,維也納,社交舞會。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1954年,維也納,一場兒童時裝秀。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生活的纖細、敏感、平淡之下的喜怒哀樂、融和與衝突,都屬於Erich Lessing。他經歷過苦難,深知平淡生活背後藏著大時代的光明與幽暗;他見過太多災厄,深知熱情與冷感只有勻和妥當,才能夠將鋒芒變成柔和的溫暖而非刺人刺心。

他深知攝影的價值與意義,必須跳脫出「純正美學」的桎梏,才能夠為後世提供更廣闊的視界、更深遠的啟發:「我的工作,就是為後世提供歷史和時代的明證。我很確定自己不是那種『講故事的人』,小說家才『講故事』。」

1956年,波蘭,這是當時波蘭的第一場選美比賽。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義大利,人們在沙灘上享受日光浴。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在宏大的歷史篇章面前,我們都不過是時代的過客,是年月的旁觀者,置身於洪流之下,穿行在過往與未來之間。但是,Erich Lessing為後世留下的不僅是翔實的影像資料,還有一種富於深度、廣度與厚度的活法——只要雙腳還行在這世上,踏在艷陽與星空之下,行過萬水千山,就要憑著熱愛和本能,按下快門,攝入所見,因為最精彩也最深刻的敘事、最具決定性的瞬間,來自生活。

1954年,康尼島,影片《白鯨》劇照,圖為好萊塢著名男演員格里高利·派克。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1961年,法國,著名表現主義畫家貝爾納·布菲正在展示他親筆繪製的肖像畫,畫中人是他的妻子。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美國紐約,女孩在中央公園休憩。

圖片署名:Erich Lessing/Magnum Photos/東方IC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IC 的精彩文章:

2018瑪格南年會於巴黎召開 五位攝影師奪得會員提名
盤點全球十大熱門海島 開啟夏日清涼之旅

TAG:東方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