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2 ▏朱元璋興起

明朝2 ▏朱元璋興起

原標題:明朝2 ▏朱元璋興起


上一篇提到元朝終究逃避不了「路徑依賴」,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日光之下萬物還是遵循著它們原本的樣子,統治者一次又一次的更迭,他們引導著一個國家的歷史軌跡。


在劉福通領導紅巾軍起義的影響下,徐壽輝、鄒普勝等人在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在各自起義地稱王稱帝。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耕大國,得老百姓者得天下,起義軍深諳這個道理,所以所到之處施行剝奪富家、救濟貧民的摧富益貧口號。


面對農民起義軍的「殺掠巨室」的威脅,地主階級自然不會放棄自己的階級利益,他們聯合元朝政府對起義軍進行瘋狂的圍剿。由於徐壽輝領導的蘄黃起義軍在戰爭中起了重大作用,元軍將軍事部署重點放在對付蘄黃紅巾軍上,對其形成了圍剿態勢。在雙方激烈的爭奪戰中彭瑩玉和項普略等重要將領犧牲,就在蘄黃軍快要頂不住的時候,在高郵稱王的張士誠聞訊前來支援,最終在張士誠與徐壽輝的合擊之下打敗元軍。


然而,擊敗元軍的道路慢且長,徐壽輝就有點著急稱王了,部下倪文俊在漢陽建都迎徐壽輝稱王,並在中央設有丞相、平章等官。


徐壽輝這一點明顯沒有朱元璋「廣積糧,緩稱王」做的聰明,這也最終導致他惹火燒身被部下陳友諒殺死。

最初的起義領袖中方國珍算是沒有什麼抱負的人,當時有謀士張子善為他出謀劃策制定全局的戰略

「以師溯江窺江東,北略青、徐、遼海。」

但國珍曰「吾始志不及此。」


劉福通在韓山童死後立其子韓林兒為帝,國號大宋,當時分散在中原各地的紅巾軍大都接受其領導,因為這些首領多是韓山童的弟子,包括當時在滁陽的郭子興。


劉福通在這些部隊的幫助下起初也打了些勝仗,但其獲勝後就驕傲自滿忘乎所以,在汴梁之役中被元軍包圍險些喪命。此後,起義軍內部為了權勢之爭內部發生矛盾自相殘殺。


公元1363年,張士誠派部下呂珍攻打劉福通,韓林兒向朱元璋告急,等到朱元璋的援兵趕到時,劉福通已經被殺,韓林兒被朱元璋接走安置在滁州,至此劉福通所建立的宋政權實際上已經結束。三年後,羽翼漸豐的朱元璋派人接韓林兒到南京,在途中舟覆沉江而亡。

在政權的爭奪中,所謂的仁義道德信仰早已被拋諸腦後,韓林兒是沉舟而亡還是另有他因,作為後人也只能是從歷史中汲取經驗了。


聊明朝怎麼能少得了主角朱元璋



朱元璋一家原本是為政府服役的淘金戶,後來成為給地主種地的佃農,生活貧困,長以野菜為食,就在朱元璋17歲那年,一場巨大的災難突然降臨,公元1344年,淮河流域遭遇百年未遇的旱災,大地裂縫莊家顆粒無收,禍不單行,蝗災和瘟疫接踵而來,朱元璋的父親母親和大哥先後去世,沒有棺材沒有壽衣,只好用草席裹了親人的屍體。


朱元璋一家只是元朝最底層社會的一個縮影,元朝統治期間水利失修,導致旱災來臨無水可用,國庫糧倉沒有糧食積蓄,導致天災降臨時大批人餓死。如果元朝統治者能夠像古時約瑟在埃及那樣在糧食豐收的季節在全國各地廣積糧,七年災害來臨時再分發給農民,或許元朝的社會不會那麼快的崩塌。

走投無路的朱元璋只好去了皇覺寺做起了和尚,說是和尚其實就是混口飯吃,或許是因為朱元璋天生帶有使命,進寺院不到兩個月,寺院也鬧起了饑荒,僧人們被迫出去化緣。就這樣,一個木魚,一個瓦缽,朱元璋離開了皇覺寺,朱元璋是個腦子靈活的人,專撿年歲收成比較好的地方,往南去合肥,往西來到固始、光州、息州、羅山、信陽,再北轉到汝州、陳州,東返,由鹿邑、亳州到潁州,朱元璋跋山涉水,走村串戶。


朱元璋後來回憶這段生活說

「眾各為計,雲水飄揚。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依,呂影相將。」

由於這種草野的遊歷,了解到社會的弊病,豐富了社會知識;由於無依無靠,到處周遊,結識了許多江湖朋友,增長了江湖義氣,開闊了眼界;由於生活的苦難,塑造了他勇敢堅強的性格,為他今後帶兵打仗轉戰疆場打下了基礎。但同時也鑄就了他性格的另一面——猜忌、殘忍。


幾年後朱元璋回到皇覺寺,此時的社會處於一種無序的狀態,紅巾軍起義已經開始,待在寺院的朱元璋聽著外面的風聲,卻不知自己該何去何從。

有一天,家鄉人給他寄來一封信讓他參加紅巾軍,又有人說這封信已經被官府知道了,朱元璋只好被迫參加起義軍。公元1352年在濠州城門外郭子興部下捉住一個相貌醜陋的和尚,他們懷疑此人是元軍姦細正要殺他,郭子興聞訊趕來經仔細盤問方知此人慕名前來投奔,立即下令將其鬆綁,收為步兵,由於作戰勇敢並足智多謀,朱元璋很快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一個月後提拔為十夫長親兵,收入帥府使用。


同年,郭子興將養女嫁給朱元璋,25歲的朱元璋從此進入了郭子興部隊的權利核心。在元朝軍隊的圍困下,濠州城裡糧草缺乏,兵力衰竭,而且這裡的紅巾軍隊伍人員結構複雜,紀律渙散。朱元璋便向郭子興提出回家鄉發展,小時候一塊放牛的徐達等人聞訊前來投奔,不過幾天朱元璋招到了七百多人,郭子興大喜封朱元璋為鎮撫,一年後又升為總兵官。


朱元璋帶領的隊伍守紀律,不搶劫和騷擾百姓,晚上官兵睡在城牆上,戰鬥力日漸強大。公元1356年朱元璋親自帶兵分三路攻下集慶路改命應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從此,以應天府為根據地,朱元璋建立了江南行中書省等政權組織,並吸納了宋濂、劉基等知識分子。朱元璋聽取了徽州老儒朱升的指點「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朱元璋的過人之處也就是在於他的虛心納諫和識人用人,我們常說,明君之所以是明君並不是因為他自己有多大能耐,而是他能聽別人的建議並且行的出來。這就是朱元璋區別於其他起義軍首領的地方吧。朱元璋在自己還是一顆小草的時候隱忍等待時機,在其羽翼豐滿之時,以鷹擊長空之勢橫掃各路軍閥,在歷史發展道路上個人如此,一個國家應當如此。


佔據龍盤虎踞帝王都會的六朝古都南京,對朱元璋而言有很高的戰略價值,它使朱元璋在與西面的陳友諒和東面的張士誠等人的角逐中有了自己的根據地。朱元璋一整套反元統一計劃基本方針是,先西後東,先南後北。公元1363年,陳友諒與朱元璋在鄱陽湖展開了雙方的決戰,陳友諒傾其所有兵力號稱60萬水路大軍,意圖將朱元璋的力量全部消滅,朱元璋以20萬兵力迎戰,鄱陽湖水戰前後歷時37天,陳友諒依靠眾多兵力,高大的戰船和充足的火力站足了優勢,而朱元璋在劉基等人的幫助下精心布置,沉著指揮,率領將士頑強戰鬥,戰鬥打的十分激烈,陳友諒部幾乎全軍覆滅,朱元璋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經典戰例。


公元1367年9月,張士誠被俘自縊而死,十月大將軍徐達、常遇春帥,25萬大軍揮師北伐,宣傳比刀槍更有力量,要讓北方人民了解北伐的意義解除北方官僚地主對北伐軍的恐懼心理,瓦解元軍的士氣,在宋濂起草的北伐檄文中,朱元璋打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公元1367年12月,朱元璋的北伐大軍平定山東,南征的軍隊先後平定浙東、福建,水路兩路勢如破竹,統一中國指日可待。1368年,在南征北戰捷報頻傳的大好形勢下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從太平鄉孤庄村的凄風苦雨,到皇覺寺的孤燈煢影,再到淮西路上的托缽僧,從滁州城裡的刀光劍影,到鄱陽湖上的滔天巨浪和衝天火光。朱元璋,這個曾經的放牛娃、農民、和尚、叫化子,一路走來,走到應天府,登上了至高無上的皇帝寶座。


作者微信公眾號


突出重圍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行戰略 的精彩文章:

TAG:三行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