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聯合國拒絕承認此國:獨立十年113國承認,中俄不認乾瞪眼

聯合國拒絕承認此國:獨立十年113國承認,中俄不認乾瞪眼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為「促進國際合作和實現世界和平和安全」而成立國際聯盟,也就是聯合國的前身。由於國際聯盟沒有成功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因此二戰後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聯手提出「聯合各國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的目標,從而誕生了目前世界上最龐大的組織:聯合國!

聯合國成員從初始的51個增加到目前的193個,截至目前只有三個「國家」未被聯合國承認,其中的梵蒂岡雖由英國提出邀請、瑞士等國支持,仍因義大利與美國的反對而未能成功如願,如今與巴勒斯坦一樣被聯合國列為非成員國「觀察員」身份。第三個「國家」則較為悲催,因為同為「五常之一」的中國與俄羅斯都不承認,哪怕如今已被113個國家認可,聯合國仍然拒絕承認。

科索沃就是這個悲催的「國家」,雖然地處巴爾幹半島上,但科索沃卻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內陸地區,同時也是連接中南歐、亞得里亞海與黑海最重要的一環,戰略位置可說是半島上最為關鍵的組成部分。正因為如此,從拜占庭時期開始,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羅馬以及奧斯曼帝國都相繼佔領科索沃,在一戰和二戰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直至南斯拉夫成立後被鐵托劃歸塞爾維亞的科索沃自治省。

然而,整個20世紀過去了,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與塞族人之間的矛盾都未曾得以停息,從早期的械鬥升級為重大暴力事件,緊張的關係持續了近百年,複雜的歷史變遷導致雙方仇恨極深。在塞族人眼裡,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王國的誕生地,是整個塞族人的聖地與搖籃。而人口佔比越來越高的阿爾巴尼亞人卻始終認為自己才是科索沃的主人,於是,科索沃戰爭爆發且規模越打越大,85萬阿爾巴尼亞人被塞族人驅逐,直至北約介入空襲轟炸後局勢扭轉,聯合國出動50萬國際安全部隊接管科索沃。

聯合國介入後,絕大部分難民都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地方,科索沃軍隊被解散,一切開始回歸正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聯合國科索沃事務處逐漸被臨時政府替代,阿爾巴尼亞人又興起了獨立的念頭,最終於2008年驅逐塞爾維亞外交官後宣布獨立。此時的歐美各國支持阿族人自行決議,卻反對前南斯拉夫塞族人參與,同時拋出「加入歐盟、北約的前提是和平解決科索沃爭端」的誘餌,欲使塞爾維亞被迫承認科索沃。

值得一提的是,科索沃獨立後也有可能併入主體皆為阿族人的阿爾巴尼亞,一個是近乎全民信仰伊斯蘭的巴爾幹貧民窟,另一個也是過半人口信仰伊斯蘭的歐洲貧民窟,兩個最窮國家就算不合併也一樣會給周邊各國帶來各種隱患。因此,歐盟、美國以及俄羅斯三方均介入談判,但最終因分歧過大以失敗告終。才有了如今「科索沃就算宣布獨立乃至被113個國家認可,俄羅斯與中國不點頭,聯合國自然也不會承認」的現狀。

有趣的是,歐盟內部對待科索沃問題也並非一團和氣,雖然英國與德國在美國驅使下支持,但西班牙、希臘、匈牙利、保加利亞以及羅馬尼亞等國家都不承認,連小小島國塞普勒斯都持中立態度,表示以聯合國的決議決定最終態度。所以,科索沃就只能這麼乾瞪眼,畢竟兩大「五常」的否認等同於聯合國的否認,聯合國的否認也相當於世界各國的否認。

如今的科索沃人均收入、經濟發展等指數均排在歐洲墊底,雖然在阿爾巴尼亞的扶持下,科索沃農業收入頗豐,但GDP總量卻一直依賴海外阿族人的匯款以及歐洲國家的直接投資,目前已轉型為農業為主、旅遊經濟為主的新型體系,持申根簽證可免簽進入科索沃,如果持中國護照則有被拒絕入境的可能。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科索沃農村的阿族聚集區經濟十分落後,治安也頗為混亂,至今仍盛行「一夫多妻」的風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在陌路 的精彩文章:

全球最大「女兒國」:數萬女修行者自給自足,不乏北上廣女性
離不開酒的民族:每年50萬人因酒而死,世界盃管控被吐槽

TAG:行走在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