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並非事實,馬謖到底怎麼死的?恐怕連陳壽也不知道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並非事實,馬謖到底怎麼死的?恐怕連陳壽也不知道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路的發達,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交流也越來越方便,因此對於一些千百年前便早有定論的事情,近年來卻有很多人提出了相對新穎的觀點。例如,單以漢末三國為例,原本馬謖違令導致街亭失守一事,大多數人都會抨擊馬謖無能,拖了諸葛亮的後腿。近年來卻有很多人開始為馬謖鳴不平,認為這是諸葛亮本身用人失誤,不該由馬謖來承擔後果。更有人提出,諸葛亮最終「揮淚斬馬謖」,太過假惺惺。

對於這件事,孰是孰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畢竟那段歷史離我們太過遙遠,很多真相都撲朔迷離,我們只能根據有限的史料,推知事情的大體經過——諸葛亮一直想將馬謖,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於是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為了讓馬謖在軍中立威,將駐守街亭,迎戰張郃五萬大軍的重任,交給了他。不過,諸葛亮也知道,馬謖完全沒有統兵經驗,不能操之過急,拿國家存亡作賭注,於是他為馬謖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馬謖只要依計行事,就能白得一場功勞。

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馬謖卻選擇了違反諸葛亮的命令,率軍上山駐紮,就算王平極力勸阻,並指出了上山駐紮,很容易被敵軍截斷水源的弊端,馬謖也依舊我行我素。《三國志》記載:「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而張郃作戰經驗豐富,又擅長根據地形制定作戰方略,於是王平提出的問題被他抓住,很快大敗馬謖。《三國志集注》中提到,馬謖大敗的時候,諸葛亮的大軍已經到了附近,不過發現局勢已經無法挽回之後,諸葛亮並沒有加入這場混戰。

至於馬謖違令一事,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的選擇,以及馬謖的兵馬,依諸葛亮之計,能否抵禦住張郃等問題,都很難考正。因此諸葛亮和馬謖之間的恩怨,也非常難決斷。不過,如果細讀《三國志》,我們就會發現,世人認知中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事,本身就是存疑的。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三國志》中,曾兩次提到馬謖為諸葛亮所殺——《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三國志·王平傳》也記載道:「丞相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可是,在馬謖兄長馬良的傳記中,陳壽卻提到,「謖下獄物故」,也就是說,馬謖其實是死在了獄中,而且他死後「亮為之流涕」,對他的死表現的非常哀傷。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可能諸葛亮的本心,根本沒打算處死馬謖,只不過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而《三國志·向朗傳》中,卻又記載了一個「大新聞」——向朗是將軍向叔的叔父,他本身非常有才能,曾深得劉備倚重,後來卻慘遭免官,至於原因,書中記載道:「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也就是說,馬謖敗於街亭之後,根本沒有直接認罪,反而選擇了逃亡,而且有向朗為他遮掩。於是,他的結局,又多了一種爭議。

也就是說,雖然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事,到底應不應該發生這個問題,如今爭議非常大,但是這件事到底有沒有發生過,其實本來就是存疑的,馬謖到底結局如何,是不是被諸葛亮下令處死的,恐怕陳壽本身都說不清楚吧?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可愛的猛將,數次坑劉備,敢跟關羽拚命,甚至要取趙雲性命
宋江帶大軍攻打曾頭市,為什麼讓高手林沖留守?原因不簡單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