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常誇孩子,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經常誇孩子,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和久未見面的朋友約在一家飯店吃飯,坐在我們鄰桌的是一家三口,小朋友大概四五歲,很是頑皮,就是不願意好好吃飯,總是躲開媽媽夾給的菜,看得出來,為了能讓孩子吃飯,這一對爸爸媽媽也是費勁了心思。後來又上了一道新的菜,看著非常精美,孩子貌似對這道菜非常感興趣,自己乖乖拿起勺子,然後弄上滿滿一勺吃進嘴裡。爸爸媽媽看他終於肯好好吃飯,都忍不住一個勁誇他:「寶寶真棒!寶寶真厲害!」

朋友看到這一幕,表示:「孩子玩累了吃一口飯這不是很正常嗎?值得這樣誇獎嗎?!」

的確是這樣,孩子本來就是父母的寶貝,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都是捧在手心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總覺得小孩子,調皮搗蛋是天性,做不好事情是情有可原的,孩子好不容易做好一件事,就是應該鼓勵他,就是值得驕傲的,但是他們卻總是忽略,孩子們都在慢慢的長大,很多事情本該就是由孩子學著自己去做的。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誇讚過於泛濫,會讓孩子為了得到表揚去做事,從而失去主動責任意識。對於孩子來講就變成了,他做這件事情不是因為他本來就應該這樣做,而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表揚,如果一個孩子總是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誇讚聲中,那麼一旦有一次他沒有得到誇獎,他就會失去做事情的激情和動力。

如何教育孩子是一個永遠的辯題,天下父母千千萬,孩子也千千萬,不可能所有方式都相同,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應該求同存異。積極正面的教育,不是總是盲目誇讚孩子,而是在孩子做成功一件事情之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是怎麼做到的,讓孩子積累總結經驗;並且要告訴孩子,做這些事情,是他本身的責任和義務,而不是為了得到誇讚。

有一位藝術早教老師這樣說:不要一直誇孩子畫的好看,你應該告訴孩子哪裡畫的好看,這樣才能夠得到孩子的認同,不然,長時間只是一種誇讚,孩子也會覺得敷衍。

對於孩子的讚美,家長應該做到具體化,這樣才能說到孩子的心裡,真正對孩子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一些簡單的,寬泛的稱讚,第一次或許會對孩子有效果,但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空話。

你可以誇孩子聰明,誇孩子做事情認真,誇孩子勇敢,誇孩子有韌性,誇孩子懂得分享,誇孩子誠實守信……總之要把誇讚的細節說清楚,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做得好,哪裡還需要改進。

斯坦福大學的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讚美孩子的天賦,而非他的努力和選擇,是在悄悄地扼殺掉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小喵 的精彩文章:

和貓狗過度親密真的是好事情嗎?外國一件悲慘的事件告訴你
104歲科學家選擇安樂死:我不快樂

TAG:好奇小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