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蘋果價值1.06萬億的秘密——思維

蘋果價值1.06萬億的秘密——思維

2018年8月28日,蘋果公司市值突破萬億,達到1.06萬億美元。喬布斯腦子裡設計的蘋果手機與我們生活中熟知的蘋果水果,有什麼不一樣呢?以使得同樣是「蘋果」,卻有那麼大的差異?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來處不同:水果的蘋果來自蘋果樹的自然生長或人工栽種,而蘋果設計方案,來自喬布斯及其團隊的思維活動。

形式不同:水果的蘋果有明確的物理外形、生物和化學形態、特定的色、香、味,可觸摸、可直接消費;而喬布斯頭腦里的蘋果手機,只是一個概念、方案,更「物質」或「生物」地講,是某種大腦神經細胞的連接狀態,不可直接觀察、無實體形狀,除非以某種形式外化,其他人無從查考。

消費方式不同:水果的蘋果可直接消費,或作為原料轉化成其他蘋果產品;而喬布斯頭腦中的蘋果手機卻無法直接消費,只能通過相關生產過程物化為實際的手機產品才能用於消費;或者通過語言、文字或數字媒體的媒介化後,才能為他人所利用;當然,喬布斯本人是無需經過物化和媒介化就可以直接使用的。

消費的有限性不同:一隻水果的蘋果,一旦某人吃了,其他人就吃不著了,不可能讓多個人同時共享一隻完整的青蘋果;而喬布斯頭腦中的蘋果手機設計方案,則可以通過他本人的語言、文字、數字媒介或通過生產過程中的物化,而讓無窮多的人同時分享。而且,這種分享在理論上是可以永續、無限的。

可見,都叫「蘋果」,但二者無論從來源、存在形式、消費方式,還是共享性上,都存在顯著不同。水果的蘋果,與我們平時所見的麵包、可樂、鐵鎚等產品一樣,人們看中的是其直接消費的物理屬性,可稱為物質產品;而存在於喬布斯頭腦中的手機設計方案,由於是思維的直接產物且首先存在於人的思維之中,我們稱其為思維產品

而正是思維產品相對於物質產品的特殊性,奠定了人類相對於其他物種能鑄就豐富的現代文明的基礎。

圖片來自網路

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數百萬,但只有人類發展出了現代文明和工業化社會、信息社會。事實上,社會性生物除了人類,還有蜜蜂、螞蟻、猴、大猩猩等,都具有一定的社會性,但為什麼只有人類「鶴立雞群」呢?

關於認知生理學、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等的發展認為,這源於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幾個重要差別:思維能力、語言能力、文字能力、記憶與回憶等這幾個主能力。這裡,我們重點探討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指人們採用一定的思維方式對思維材料進行分析、整理、鑒別、消化、綜合等加工改造,能動地透過各種現象把握事物內在實質聯繫、形成新的思想、獲得新的發現、制定出新的決策的能力。

思維能力是思維潛能素質的外顯活動,是思維器官的機能和屬性,是思維本質力量的表現。有人將以下各方面的能力,都包括到了思維能力中——

感知能力;

記憶儲存能力;

邏輯加工能力;

思維爆發能力;

思維的控制和調節能力;

思維的想像能力;

直覺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能力;

表達能力。

為了經濟分析時闡述的方便,我們會將語言和記憶能力單獨列出來討論。

關於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想必不需要過多的說明,大家只需要看看那些思維不正常的人,就一切都明白了。有部電影《初戀50次》,講的就是失去了長期記憶而只有短期記憶的故事,從中可以看到可能給人帶來的影響。

人類思維相對於動物而言的意義上,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精彩的闡述:「……,蜜蜂建築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築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這個建築師頭腦中的蜂房,就是我們這裡討論的思維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人類才有思維產品,其他物種是沒有思維產品的。人類的生產過程,只是將思維產品物化形成物質產品的過程

圖片來自網路

關於思維產品,還可用於對龐巴維克1889年提出的「迂迴生產理論」做進一步的解釋。他認為:先製造生產工具(或稱資本品),再生產產品的「迂迴生產」辦法,更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

迂迴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迂迴生產的過程越長,生產效率越高。現代生產的特點就在於迂迴生產,但迂迴生產的實現就必須有資本。所以說,資本使迂迴生產成為可能,從而就提高了生產效率。這種由於資本而提高的生產效率就是資本的凈生產力。資本具有凈生產力是資本能帶來利息的根源。舉例來講——

流落在荒島上的魯賓遜,如果用手去捉魚,效率很低;假如他能先織網,再用網去捕魚,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在龐巴維克看來,就是因為「迂迴」了一下而提高效率的。其背後,是因為有了魚網這個資本品,或至少是支持他織魚網的物質條件、或用於購買魚網需要的資金(假設他在孤島上也有市場可以買)。正因為這些物質條件或資金是魚網這個資本品產生或來源的前提,也是提高生產效率的前提;所以,資本品或其背後的資本是應該獲得利息的。

初看,這個理論似乎也很有道理,「迂迴」後,確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事實。但,仔細思考會發現,這個理論默認了一個前提:織魚網並利用魚網捕魚是天生就會、不需要任何成本和代價就可以獲得的!

假如,這個荒島上的魯賓遜流落到島上之前,根本不懂如何織魚網,就算是一切原材料都齊備,他也有足夠的時間,卻不知道如何「迂迴」,這生產效率能提到提升嗎?

這時,我們會發現,魯賓遜頭腦里那套織網並用網捕魚的思維產品,才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和前提。事實上,織魚網的原料,只是在魯賓遜頭腦里那個「思維魚網」的指揮下,從線轉換了下形式,變成了網,這些原料本身既沒增加、也沒減少,只是發生了形式的轉變,而且這種轉變的前提和過程,都離不開魯賓遜頭腦里的那張「思維魚網」。

因此,我們認為,真正帶來生產效率提高的關鍵,不是資本本身,而是思維產品。

註:文中配圖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即刻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財財商研究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西財財商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