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企院·分享 | 科赫兄弟的石油帝國路:美國第二大私營巨頭如何練就(下)

企院·分享 | 科赫兄弟的石油帝國路:美國第二大私營巨頭如何練就(下)

原標題:企院·分享 | 科赫兄弟的石油帝國路:美國第二大私營巨頭如何練就(下)



對科赫兄弟倆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還不止哈耶克一人。兄弟倆痛恨中央集權控制,這點不僅有來自哈耶克的影響,也有來自斯大林(Stalin)的影響。這種恨意很大程度上遺傳自他們的父親弗雷德里克。弗雷德里克的父親是一位德國移民,1891年來到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小城市誇納市(Quanah)定居,那裡靠近俄克拉何馬州的州界。弗雷德里克·科赫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化學工程專業。20世紀30年代初期,大型石油公司通過專利訴訟將他在美國的煉油工程公司逼至破產的邊緣;此後他開始為蘇聯工作。在蘇聯,老科赫通過為斯大林修建煉油廠發了財——但俄羅斯同事在整肅運動中被處決後,他也對共產主義產生了由衷的厭惡,尤其是對他的老闆斯大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弗雷德里克回到美國,憑藉羅克艾蘭煉油廠(RockIsland Refining)、俄克拉何馬州南部的一家煉油和石油收集輸油管道公司、以及部分持股明尼阿波利斯市外的一家煉油廠等積累了更加龐大的財富。弗雷德里克同時也是1958年創立的約翰伯奇協會(John Birch Society)早期的支持者。


弗雷德里克一共有4個兒子,分別為查爾斯、大衛、比爾(大衛的孿生弟弟)和弗瑞德。這四兄弟在家族位於威奇托市郊外的160英畝(約合65公頃)的土地上長大。查爾斯還記得父親讓他在那塊土地上從破曉時分一直工作到日落西山,而他可以聽到朋友們就在附近的鄉村俱樂部玩高爾夫球和網球。查爾斯說:「他讓我工作,因為如果不做事,我就會惹麻煩。」查爾斯對自己的兒子查爾斯(又被稱為蔡斯)也是同樣的嚴格。


蔡斯現年35歲,是科氏工業集團的一名高管,也是一名全美排得上號的網球選手。當初蔡斯在網球場上表現不佳時,查爾斯給了他兩個選擇,要不更加努力打球,要不就放棄打球去上班。蔡斯選擇了去上班,並且在那個夏天剩下的日子裡被派到了科赫在堪薩斯州西部的一家養牛場。


查爾斯同大衛和比爾一樣,跟隨父親的腳步,也進入了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查爾斯最終獲得了化學專業和核工程的雙碩士學位,並且進入領先的理特管理顧問公司(Arthur D. Little)工作。但父親患上了晚期心臟病,不斷要求他回到威奇托市接手家族生意。當時家族的煉油業務每年的銷售額為6800萬美元(其中多數來自低利潤率的石油管道運輸業務),利潤大概為180萬美元,工程業務每年的利潤為200萬美元,只能說是收支平衡。

弗雷德里克讓兒子接手管理煉油和工程業務,而且只有一條簡單的要求:「你可以隨意按照自己的方式來進行管理,但不能將公司賣掉。」


查爾斯很快意識到目光短淺的問題正阻礙公司的發展。他的父親一心想留著現金來支付房地產稅,經理人們則因為拒絕分享自己的煉油設備設計數據而丟失生意機會查爾斯回憶說:「新澤西的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只有在了解煉油設備之後才願意購買產品。」


他看到了業務發展壯大的機會,而且將公司微薄的收入投入到項目中去,例如在歐洲新建一家工廠。這種模式一直沿用至今。查爾斯說:「我不在乎有沒有錢過富足的生活,我只想要有所成就。」他同巴菲特一樣,住在一棟簡樸的房子里,這棟房子是1975年在家族的物業基礎上修建的。


老弗雷德里克·科赫將家族生意的管理大棒一步一步地轉交給了查爾斯,查爾斯則凌駕于謹小慎微的經理人之上,將羅克艾蘭公司的輸油管道系統延伸到其他州,並且購買了幹線管道來更為有效地從新鑽井收集石油。查爾斯說,久而久之,他逐漸懂得自己可以投資那些客戶們不願意自己出錢購買的長期資產,通過冒險來創造利潤。


1967年,弗雷德里克在狩獵旅行中辭世,時年67歲。在此之前不久,他剛剛將家族生意全盤交付給查爾斯管理。父親的去世帶來了公司歷史上兩個最重大的轉折點。次年查爾斯做出了職業生涯中風險最大、也可能是利潤率最高的一項舉動。他的家族擁有明尼阿波利斯市郊外的松彎煉油廠(Pine Bend Refinery)35%的股份,優尼科公司(Union Oil of California)持有40%的股份,小霍華德·馬修(J. Howard Marshall)持有15%。

科赫希望收購優尼科手中持有的股份,但優尼科要價過高,於是他說服了資歷更老經驗也更為豐富的馬修將自己15%的股份與科赫35%的股份聯合,阻止了優尼科公司爭取多數股份同意將公司賣給外人。(馬修後來在89歲高齡時因為迎娶安娜·尼科爾·史密斯而晚節不保。)


這次冒險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馬修的繼承人——包括其兒子的遺孀J. 皮爾斯(J·Pierce)在內——所持有的科氏工業集團的股票,如今價值至少100億美元。儘管查爾斯可能為了收購優尼科公司而背負上了高達2500萬美元的龐大債務——他在那之後一直避免欠債——但松彎煉油廠發展成為了現金機器,為查爾斯提供了進行擴張的動力。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也難免有錯誤,其中包括20世紀70年代在市場見頂時錯誤進軍油罐車行業並因而損失慘重。大衛邊笑邊說,「查爾斯幾乎徹底崩潰」,在美國和倫敦之間飛來飛去,忙於就債務問題進行重新談判。但是,成功要比失敗多得多。


科氏工業集團在2004年收購了一家化肥公司、數千英里的輸油管道,以及杜邦公司的纖維業務,次年又收購了喬治亞太平洋公司。所有這些收購都圍繞著一個永恆的主題,即將商品轉變成更具價值的產品。查爾斯並不承認自己偏愛工業企業。他聳聳肩說:「這就是我們所處的行業。」


第二個轉折點是科赫取得成功帶來的副產品,即仍在影響著整個家族的家族內訌。由於感覺被查爾斯所排擠,大衛的孿生弟弟比爾和大哥弗雷德在1980年試圖奪取科氏工業集團的控制權。大衛與查爾斯聯合,並且再次說服霍華德·馬修站在了自己這邊。訴訟一起接一起,不過查爾斯和大衛仍然堅持自己一貫的長期戰略:他們在1983年以13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兄弟們和其他股東的全部股份。這個數字在當時可謂是天文數字,但查爾斯和大衛著眼於數十年後的發展,贏得了商業歷史上一起巨大的交易。


這也導致了長達十年的家族訴訟。比爾和弗雷德提起訴訟,控告查爾斯少報公司價值,並且指控公司存在眾多破壞環境和違反法律的行為。儘管這些訴訟最終都達成了和解——比爾後來打造了自己價值40億美元的能源公司——但查爾斯在接受《福布斯》採訪的過程中絕口不提比爾的名字,而只是稱他是「雙胞胎中的弟弟」。這起家族分裂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副產品:科氏工業集團在20世紀90年代在華盛頓設立了自己的辦公室,當時部分原因是為了處理比爾造成的麻煩,該辦公室目前仍然是他們進行政治宣傳活動的總部。

查爾斯出色的商業成就讓他和弟弟受到了種種批判——這些批評只是促使他們賺了大錢並投錢來重塑政治版圖。


鑒於他們堅定地奉行透明的自由市場原則,科赫兄弟倆的深居簡出就顯得有些虛偽。查爾斯從來都是大大方方地表明自己的目標,但他每年組織的保守派富人靜思會在外人看來就像是圖謀不軌的陰謀集會。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也站到科赫這邊,與卡托研究所一道反對限制金錢資助的政治演講——這一限制是最高法院在2010年的公民聯盟案(Citizens United)中所判決的。


與此同時,保守派在傳統上一直就倡導無限演講和無限披露。科赫兄弟通過繁榮美國人協會(Americans for Prosperity)和其他普遍被認為是慈善機構的組織投入了數百萬美元,費盡周折地來隱藏自己在政治方面的舉動——不論保守還是非保守派都在採取這種方式,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在公然規避披露要求——這點似乎與他們的信念不符。


對此查爾斯回應說他遵紀守法,也贊成必要的匿名捐贈。「我們受到了生命威脅,有人威脅要炸爛我們的機構,殺死我們的員工,而且有匿名用戶和其他組織試圖摧毀我們的IT系統。」他說,「只要是身處這種社會,就有人攻擊我們,總統攻擊我們,國會中也有人威脅我們。已經出現了一種思潮,並且這種思潮已經成為了這種文化的一部分——即我們都是罪惡的,所以我們應該被摧毀或被滅絕——那又為什麼要迫使人們去披露信息呢?」

鑒於科赫兄弟擁有龐大的財富,第二個問題出現了:他們的政治舉動是否都明顯是為了謀取自身的利益?尤其是,科氏工業集團(一個大型的碳排放企業非常容易受到排放控制加嚴的影響)已經向那些質疑人為因素導致全球變暖的研究機構捐贈了數百萬美元。儘管拒絕聲稱自己是一名「否認者」——他所資助的一家組織已經認為是人類活動導致了氣候變化——但查爾斯警告大家不要在人類導致氣溫升高的假設上犯確認偏誤的錯誤。科赫說:「優秀的科學就是有懷疑者去向每種理論發起挑戰。」


查爾斯是公司的守護者,為人處世更老成練達,始終避免拋出存在黨派偏見的炸彈;而大衛生活在紐約,主要圍繞慈善和政治開展工作,相比而言也沒有那麼靦腆。對那些認為科赫兄弟倆不會再參與到2016年和以後的總統競選活動中去的人們,他有話要說。「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們就會堅持戰鬥。我們想給孩子們留下一個更加美好和更為繁榮的美國。」那也意味著將會有同樣的策略繼續上演,也不會去管選舉律師們會虛構出什麼樣的新故事。


但科赫兄弟倆自由意志主義的本能常常戰勝他們保守的一面,因而兩人也會讓人出其不意。例如大衛·科赫支持同性婚姻,反對禁毒。兩兄弟明年在政治領域又會有什麼新的努力重點?與企業福利作戰。


與氣候變化問題不同,科赫兄弟倆致力於這項事業是出於更為純樸的使命,因為他們自己的公司享受到了眾多補貼。例如,查爾斯將終止了對乙醇產品的補貼政策視為一項重大的成功,而科氏工業集團自身就是一家大型的乙醇生產商(這在能源行業內並不罕見,例如埃克森美孚公司也一直遊說反對補貼,因為它不想投資於任何依靠不可預測的聯邦政府撥款的企業)。奧巴馬提到要消滅說客,對此查爾斯表示,「他能夠實現這個目標的唯一方法,就是讓政府停止那種發放糖果的行為。」他又補充說:「那就像是蜂蜜上的蒼蠅。我們最先要消除的就是企業福利和補貼。」


有一件事情要記住:一旦科氏工業集團選擇了走上這條道路,他們就很可能會堅持到底。查爾斯·科赫本人也是如此。沒有跡象表明他會減速,而且他也沒有興趣如此。喬治亞太平洋公司的成功讓他頗受鼓舞,因而再次開始了收購之路。他表示由於公司規模龐大,經理人需要為科氏工業集團尋找能夠「激發熱情」的交易,如果他們過多地關注相對較小的事情,「我們就不會進步。」


有兩件事情是肯定的:科氏工業集團將繼續保持私營企業的身份——查爾斯表示他「許多年以來」一直在對自己的遺產進行規劃。這位精於長期事業的大師已經為自己的離去做好了計劃。他的女兒伊麗莎白(Elizabeth)並沒有參與家族事業,兒子蔡斯畢業於得州農工大學(A&M),目前在公司的農藝服務業務擔任高級副總裁(查爾斯拒絕回答是否會培養蔡斯來做自己的接班人)。許多職位比蔡斯高的高管們距離退休還有多年的時間,其中就包括了科氏工業集團的總裁大衛·羅伯遜(David Robertson)和喬治亞太平洋公司與弗林特希爾斯(Flint Hills)煉油業務的負責人。


摘自:福布斯中文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大學企業家學院 的精彩文章:

企院·分享 | 圖瑞尼珠寶Torrini:最古老的珠寶王國(下)
企院·陳凌談傳承 | 人人要讀《保富法》(上)

TAG:浙江大學企業家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