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文鴛綉履」聊一聊中華足下的文化演變

「文鴛綉履」聊一聊中華足下的文化演變

原標題:「文鴛綉履」聊一聊中華足下的文化演變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都是赤腳行走。


大約出現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出現了最原始的鞋,由獸皮、樹皮製作而成。

新石器時代的鞋子談不上樣式與美觀,堪堪切割成足形,只是為了保護腳免受傷害。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紡織業的發展,布料的使用衍生出更多樣式的鞋。


殷商時期,初步建立了禮制,鞋在做工、裝飾上有了更多的考究,材質、圖案、用色方面開始有了嚴格的區分。貴族穿翹頭船式樣的翹尖鞋,武士穿薄底翹尖皮履。貴族除穿皮履外,還普遍地穿著各種麻質、絲質的鞋。

到了周朝,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禮樂制度,在服飾上有了進一步的階級劃分。貴族統治階級從天子到士,服飾各有差異,還專門設置了「司服」一職,掌管王之吉凶衣服,辨別其名號物色與用途。舄(),始於周朝,常用於祭祀、朝會,為王為王(後)及諸侯所穿,顏色有差,大抵與冠服相配。



靴原為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引進胡服,用以裝備軍隊。從此,皮靴盛行兩千多年,不僅僅運用于軍事作戰,隋唐宋元明幾乎代代皆穿用。



秦漢時期有絲履、木屐、草鞋。該時期皮革資源較豐富,且男女鞋款已有了明顯的區分。男人穿方頭鞋履,表示陽剛從天;女人則穿圓頭鞋,意喻溫和圓順從夫,遵循天圓地方之說。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木屐的盛行時期。北齊時,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流行穿屐。這個時期的木屐不僅用於出行,還用於家居。



隋唐是服飾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民族文化交流密切,社會繁榮開化。少數民族元素流入中原地區,唐代鞋履最突出的則是高聳的頭部(即稱高縵),當時流行胡地色彩斑斕的翹頭鞋、勾頭鞋等。


宋朝人穿皮革、棉氈等製成的皮鞋、皮靴,原為北方游牧民族所穿。宋代亦普遍流行皮製的皮鞋,男性多穿小頭皮鞋,女性多為圓頭、平頭或翹頭,上面也飾各式花鳥圖紋。隨著鞋履文化的發展,社會上開始出現專售鞋履的鋪子。



明代男鞋多以厚實為主,質料樣式多樣,一般北方穿菱紋琦履,江南著棕麻鞋;女子沿襲纏足之風,穿「弓鞋」。「弓鞋」是以香樟木製成的高底鞋。明代封建等級制度森嚴,朝廷禁止庶民百姓著靴。


清朝為滿族統治時期,男子著便服以鞋為主,著公服穿靴。滿族女子著旗鞋,又稱花盆底。鞋面也綢緞所制,著刺繡,鑲珠寶,穿起來顯得身材高挑挺拔。但因行走不便,老年婦女或身份低下的下人多穿平底鞋。



社會發展至今,鞋子的種類多不勝數,各種功能的鞋子層出不窮。選鞋子不光看外觀,最重要的是挑一雙舒適合腳的。真皮的鞋子透氣性比較好,不會捂腳。一般橡膠大底很軟,腳底就會走路舒服,複合大底很硬,腳底容易磨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穿鞋搭配師 的精彩文章:

TAG:穿鞋搭配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