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遼上山勸降的不是關羽而是劉備陣營另一大將 那大將後來被于禁殺了

張遼上山勸降的不是關羽而是劉備陣營另一大將 那大將後來被于禁殺了

原標題:張遼上山勸降的不是關羽而是劉備陣營另一大將 那大將後來被于禁殺了


在正史中,三國時期曹魏陣營有五子良將,其中最沒存在感的可能就是樂進樂文謙了,但他也曾力斬曹操的老戰友淳于瓊(從擊袁紹於官渡,力戰,斬紹將淳于瓊);其中最憋屈的當然是于禁於文則,此人責人嚴待己寬,別人犯了一點小錯誤他就要打要殺,但是自己卻在折損七軍三萬人馬之後向關羽叩頭乞降;而五子良將中當之無愧的榜首,當然是張遼張文遠了,除了張郃張俊乂,似乎曹營中能與之比肩的極少,就是徐晃徐公明,也要比張遼略遜一籌。


張遼很勇猛,要不然也就不會有「張遼止啼」了,殺得江東孫權心驚膽戰,這件事大家都知道,咱就不說了。咱們今天要講的故事是關於張遼膽子很大也很會說話的,比如有一次曹操批評張遼:「你這麼做不像個大將!」結果張遼嘿嘿一笑:「我這不有您撐腰嘛!」


很多人都以為關羽關雲長膽子夠大,敢單刀赴會。但是按照正史記載,關羽和魯肅都是單刀赴會,而張遼卻是連刀都沒帶就敢深入虎穴,而且去的地方,是那個反覆小人昌豨的大本營。昌豨實際也算劉備手下的一員大將,此人兩次降而復叛,都是為了劉備。



昌豨這個人實在不咋地,他原名昌霸,先後投靠過徐州陶謙、呂布、曹操,還被曹操任命為東海郡守。可是昌豨一看曹操跟袁紹打起來了,就投靠了劉備,於是《三國志》記載:「(曹操)東擊備,破之,生禽其將夏侯博。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昌豨叛為備,又攻破之。」昌豨比關羽跑得快,沒被抓住,還繼續跟曹操搗亂。


曹操是個眼裡不揉沙子的主兒,於是就派夏侯淵和張遼一起去打昌豨,要說這個昌豨似乎比關羽還能抗,關羽在下邳一被包圍就投降了,但是昌豨硬是扛了好幾個月,外面的夏侯淵張遼攻不進來,裡面的昌豨也跑不出去,就這麼僵持到夏侯淵和張遼的糧食都吃光了。夏侯淵先拉了松套:「再熬上幾天,咱們就得挨餓,還是撤吧!」但是張遼不同意:「你沒看這幾天咱們圍著東海城轉悠,那個昌豨總是躲在城牆上看我嗎?而且他們射出的箭矢也是越來越少了,看來這小子也不想打下去了,我想去逗逗他,看看他會不會投降(遼欲挑與語,儻可誘也)!」於是就派出一個使者去找昌豨:「曹公有命讓我傳達,咱們見面聊!」



這昌豨也就跑出來跟張遼見面了。大家都知道,在演義小說里張遼那張嘴都趕上媒婆會說了,要不然也不會把「義貫金石」的關羽都勸投降了。張遼巧舌如簧,當著昌豨大吹曹操如何「英明神武,方以德懷四方,先附者受大賞。」昌豨跑來跑去四處投靠他人,可不是像劉備那樣想「匡扶漢室」,而是就想鬧點實惠的,一聽曹操那裡有「大賞」,就很高興地答應投降。但是昌豨能在夾縫中遊刃有餘地生存了這麼久,心眼兒那肯定是不少的,於是他熱情地邀請張遼到自己的大營做客。


張遼雖然是個武將,但是那智謀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昌豨一撅尾巴,張遼就知道了:「這是在考驗我的招安誠意呀。」於是「愉快地接受了邀請」,單人獨騎就跑到昌豨真正的老巢——三公山上去了,不但跟昌豨把酒言歡,還親切接見了昌豨的老婆和孩子,把個昌豨樂得眉開眼笑,屁顛屁顛地就跟張遼去見曹操了。



看到這裡,讀者諸君可能已經明白,原來所謂的張遼屯土山約三事勸降關羽的故事原型在這呢:張遼根本就沒勸降過關羽,此公單刀赴會勸降的是劉備陣營的另一大將昌豨。


曹操一看張遼領著昌豨來了,也沒多說啥,和顏悅色地把昌豨打發回東海還當他的郡守去了。但是等昌豨一走,曹操的臉就拉下來了,「嚴厲」地批評張遼:「你是個當大將的人,怎麼可以隻身犯險?記住,這樣的事情再也不能幹了!」這名為斥責,實際是又喜又驚又心疼:「如果為了勸降昌豨而把張遼搭進去,那可就虧大了!」張遼被曹操批評得心裡熱乎乎的,就笑嘻嘻地回答:「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遼奉聖旨,豨必不敢害故也。」那意思很明白:「有您撐腰,我怕啥?」


關羽後來逃回了劉備那裡,昌豨也不甘人後,跟著也變卦了。但是這回去打他的就不是張遼而是于禁了,昌豨一看打不過老朋友于禁,就主動上門乞降(豨與禁有舊,詣禁降)。于禁可沒張遼那麼好說話,正在大家都以為于禁會把像張遼那樣領著昌豨去見曹操的時候,于禁卻一聲令下,把老朋友昌豨給咔嚓了。氣得裴松之在給《三國志》做注的時候大罵:于禁這傢伙不念舊情一味冷血好殺,最後自己也成了降虜,死後得了個惡謚,活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半支煙 的精彩文章:

最不靠譜的五句三國名言 至今還有人津津樂道 但是誰信誰上當還可能挨揍
如果柴進當了梁山寨主 那麼將發生三件可怕的事情 兩個人在劫難逃

TAG:半壺老酒半支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