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家柱:醉心根雕 陶冶情操

張家柱:醉心根雕 陶冶情操

特約記者 陸向榮 文/圖

8月23日清晨,記者走進巍山古城南詔鎮東外街一條窄長的小巷,去採訪一位老人根雕里的幸福晚年。這位老人,就是現年75歲的張家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巍山縣的一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傳承人。

走進張家柱老人的小院里,無論是客廳、走廊、卧室等,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根雕,連客廳的茶几、卧室里的檯燈座、走廊的花架,都是老人自己雕刻的作品。張家柱把撿來的一件件樹根和朽木塊經過整理剪裁、銷刮挖磨等工藝,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根雕最重要的是從原材料入手,先看它像什麼、適合做什麼,再考慮如何把它變成一件藝術品。」 張家柱老人指著一件名為「飛人」的作品告訴記者,這個根雕的樹根是很多年前就收集到的了,但一直沒想出要去雕什麼作品,直到2008年觀看北京奧運會牙買加「飛人」博爾特破世界紀錄時的精彩瞬間,靈感一下子就來了,惟妙惟肖的造型,流利的線條,活脫脫一個現實中的小「飛人」。

張家柱對傳統木雕一直有深厚的興趣,特別喜歡鑽研根雕技藝,一直以來依靠自學,充分利用空閑時間,從事根雕的創作。1997年,他退休後,有了充足的時間,他就全身心投入到根雕藝術的創作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作品題材涉及面很廣,有山、水、人物、動植物等,任何一個樹根到他手裡,他都能根據上面的紋理、根瘤、疤痕、樹洞等形態,賦予其新的生命。

為了尋找能夠提供藝術加工素材的各種樹根,張家柱只要看到形狀滿意的樹根,都會想辦法買下。他將樹根帶回家後,首先仔細地觀察、揣摸,根據樹根的形態,逐漸形成創作思路,等到腹稿胸有成竹之後,便專心進行手工雕刻。張家柱帶記者走進他二樓的根雕工作室,如同走進一個微縮的根雕展覽館,這些根雕作品,有的小巧玲瓏,有的大氣磅礴。無論人物雕刻還是動物雕刻都栩栩如生。

「看到父親晚年能有這樣一個愛好,我們做子女的都比較開心。」張家柱老人的女兒張雪芹告訴記者,全家人都很支持父親的創作,外出時看到有什麼漂亮的樹根,都會想方設法帶回來。每到節假日,在昆明工作的兒子張春生也會帶著老人到彌勒、箇舊、蒙自、開遠等地,尋找合適的樹根。除了根雕,張家柱老人近些年還喜歡上了石雕和玉雕,經常到巍山的各條河流里,尋找合適的石頭,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情操。

「根雕藝術品本是無價的,主要看有緣人。」 張家柱老人微笑著說,他退休後共創作了400餘件作品,也參加了縣裡和社區的一些展覽,但從未出售過一件作品,有親戚朋友看中了,他就免費贈送。一件根雕從選料到構思、精雕細刻成渾然一體的藝術品,都是純手工製作,切、鑿、雕、刻、磨等工序都用上,少則幾天,多則數月,個中的辛勤付出和勞作可想而知。儘管辛苦,也沒從中得到過一分錢的收入,但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臉上,永遠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因為喜歡,所以執著。張家柱老人就是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用一把刻刀,在巍山小城裡用心地雕刻著自己獨特的幸福晚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綜合快訊早知道 的精彩文章:

為鹿西島兒童開辦「海島書院」
吉安10縣出現旱情 各地積極組織抗旱 市防指提醒市民節約用水

TAG:綜合快訊早知道 |